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和谐共生,理应是题中之义。新民晚报记者走进上海海洋大学有机污染物毒理实验室,在学校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苏磊的带领下,从一只海虾的消解实验里,了解海洋微塑料的真实一面。“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环境中看到塑料,但往往走进商店时却忘记了它潜在的环境危害。想要减少海水中的微塑料,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塑。”关于海洋污染,很大因素都是由沉积物污染引起的,而治理,沉积物取样钻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瓶“新酒”装满甚至开始溢出“海洋垃圾”这只“旧瓶”。的确,海洋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后,还有可能回到人体,这也是微塑料研究热度“始终在线”的原因。“海洋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例如浮游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密度,其表面的生物膜也会让海洋生物难以区分,容易被误食。”苏磊指出。研究表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生态位上均存在生物“摄食”微塑料的现象,包括海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等;另外,除了主动行为,微塑料还会通过黏附或呼吸等行为进入生物体内。
德严科技代理的有一款名为SDI的沉积物取样钻机设备,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升级改造,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动,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河道底泥处理技术虽然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河道底泥污染物处理中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在承认河道底泥处理技术逐步提升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修复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SDI沉积物取样钻机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空白。
有机污染物毒理实验室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开展多环境介质中微塑料污染现状的调查,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上海近岸水体来分析,河道内的确检测出一定数量的微塑料。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河道相比,这个数据处于中低水平。海洋塑料带给海洋生物的危害则是更加可怕的。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鱼网,它们有的长达几英里,被渔民们称为“鬼网”。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鱼网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它们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
如今,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海洋污染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且开始采取措施,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使用可降解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回头想想,我们一次次地喊着口号,呼吁着倡议着,但是否我们自身已经养成了良好习惯?SDI沉积物取样钻机助上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