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50个海水淡化工程,日产能超230万吨,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取得长足进步,许多沿海缺水城市实现了“咸水酿甘露”,解了城市发展之渴。
+ s5 d9 f) E& ?7 n5 o 世界水日之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我国一直推动海水淡化项目,但淡化水在一些地方价格仍然偏高,“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成为制约海水淡化水规模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y) s6 m5 }# g) O3 W) B: }
海水淡化,咸水酿甘露
, [4 J' h2 }$ c! e* D; e7 f 渤海湾畔,8条热法海水淡化生产线,并排矗立于电厂之中。这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向市政管网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 G& a1 x* O) e
“经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滨海监测站检验,企业生产的淡化水106项指标全部符合甚至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产生的浓海水引至附近盐场,综合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国投北疆电厂海水淡化项目运行值班员孟凯东说。! S) V2 c( z- P) z6 n, q
国投北疆海水淡化工程产能20万吨/日,是2005年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以电厂余热为能源,采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提取淡水。2010年10月这一项目接入市政管网,目前为滨海新区居民和附近企业提供淡水。, `3 s, e7 J8 ~2 _/ R9 Y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进展迅速。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比上一年增加500615吨/日,辽宁、天津、山东等10个沿海省份建有海水淡化项目。
5 u( q8 w# i F; j) I/ L5 b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沿海11个省区市创造了55%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7%,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特别是55个沿海地级以上城市中有51个为缺水城市,12个海岛县全部为缺水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1 m) ~- R8 D7 }- ?5 A 业内认为,海水淡化是重要优质增量水源,对缓解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 R# A( \) Y- I1 x 天津是国内较早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的城市,除主要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外,早在20多年前,部分海水淡化项目就已走向民用。《2022年天津水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该市海水淡化量达到0.36亿立方米,约占当年天津市总供水量的1%。
$ \3 V4 V) U [3 p 淡化海水价格仍然偏高) b. F2 \! ?+ V% D0 a6 P" S8 a
面对日益缺水的困境,“向海洋要水”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的一剂“良方”。然而,我国淡化水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R; V$ K: h. D2 a6 e
一位受访专家表示,现在海水淡化水虽然已纳入沿海地方水资源配置,但海水淡化水实行全成本核算,未享受与调水、市政供水同等的投资和运营补贴,与自来水相比,水价仍然偏高,影响其规模化利用,亟待合理的成本分摊和水价形成机制。' @( T2 k1 {+ J G1 [% j, t
多位海水淡化项目负责人给记者算过一笔账:沿海城市居民生活用自来水在补贴后价格基本在5元/吨以下。与之相比,一吨海水淡化水的全国平均成本价在4-8元之间。9 E) @& I: P. k" G
此外,淡化水还常常被“误解”。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在分配各类水资源指标时,一般以“淡化水水质容易让管网流红水”等技术问题为由,不给淡化水接入管网的指标,或者将指标压低。“其实这些技术问题是不难克服的。”一位专家说。7 \3 ?3 [+ T" M7 I2 N$ I4 L
海洋变“水库”,淡化水仍然大有可为5 d* l2 f+ ?/ ^2 S
2021年印发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
6 U. }$ o% D2 j y 为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发展,此前业内一直呼吁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节约用水条例》对此做出回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状况,将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X; `; ]1 m: J. e F" z# G
对此,专家表示,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和水安全,各地应该科学合理地进一步放宽淡化水入管网的限制,为“口渴”的城市多提供一份水源。
: C4 ?4 X' M0 C2 m$ ^ 为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水生产成本,业内人士认为,给予海水淡化更好的电价优惠,或者鼓励水电联产,也是降低淡化水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
0 s1 Z; [0 g5 K+ j1 | 加大海水淡化宣传推广力度也十分必要。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担心普通群众对于淡化水接受程度不高,海水淡化入户时“非常低调”。一位使用海水淡化水的住户说:“淡化水喝起来‘软’,如果多加宣传,相信会有更多人接受。”
3 _* l$ {; M2 x4 M a 面对一些质疑声音,专家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现实案例,提高公众对海水淡化的科学认知和接受程度。(记者 王井怀 黄江林)
* h2 O9 Q; M( O7 Z4 J+ r+ S: Q0 s <div class="bottom_ind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