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辆中型厢式货车载有数台大洋科研设备从青岛出发,前往我国南海海域布放,对我国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展开调查。就在南海刚刚布放设备不久,几台科研设备也被布放到青岛近海海域。设备的投放,意味着我国将在2028年6月前,持续探索大洋哺乳动物种群的家底。此次调查摸底的引领者为中国海洋大学。
" z% V% B _: A+ G, v
0 {% d- @& R- J4 Y% @0 c7 K波浪滑翔机搭载声呐系统在南海探索海洋哺乳动物3 u* u$ S% M5 W# d' k$ a
& A) x2 v* G6 ?# N1 k& k1 ]一直以来,海洋哺乳动物声学智能辨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我国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有限以及濒危海洋哺乳动物声学数据严重不足,甚至无样本可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哺乳动物生物资源,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增强国际海洋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4 _* Y: @# v1 i6 c1 N; u+ a0 t/ z
新年伊始,探测设备挺进深蓝
9 \; R' N6 t1 \( M4 i! N新年伊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秀军就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忙碌了起来。
4 s; m- ~+ w1 n: t! Y% a/ D“年后又有一批设备运往南海,并在南海下水。”孙秀军说,“设备下水前的准备工作,要做踏实,不能出现纰漏。”
' J' b' p" [1 B: i# \当一切准备就绪,一辆中型厢式货车驶到了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舟”)。青岛海舟,是孙秀军带领的博士、硕士研发团队试验海洋观测设备的重要场所。而此次用于探索我国海洋哺乳动物的设备,就诞生于海舟科技。
9 }; W, A8 D' n+ r! n h4 D! v- n
孙秀军在研发现场 a! G$ a& j9 Z! G
! N% W# y# F' G- u! m
装车完毕后,这一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厢式货车,经过2个昼夜的长途跋涉,从青岛海科创业中心出发来到了2000余公里外的南海,并顺利抵达某大型码头。! F- V Q. u+ [. _% V( M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事不宜迟。风和日丽的次日,这批来自青岛的高科技海上移动设备就被专业人员布放到我国南海的茫茫大洋。
; J/ E9 K. B# s3 O! o2 V这批高科技设备刚刚在南海布放没有几日,同一批新设备同样被运出海舟科技,抵达青岛近海的一重要码头。
3 ]) K9 V: I* d0 ^1 j2 @ R9 X) D“青岛近海,也布放了好几台设备。”孙秀军说,青岛近海的这些设备布放后,将按照轨迹自动航行,观测黄海和渤海海域可能出没的海洋哺乳动物。 }, U- R1 `4 o8 `" p
青岛造,实现颠覆式技术创新
2 U0 `$ \) Q2 N- ]& V一直以来,海洋哺乳动物声学智能辨识是一项极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于种群密度大、分布范围广的常见海洋哺乳动物拥有海量数据;而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有限的海洋哺乳动物声学数据严重不足;濒危物种,甚至出现了无样本可用的情况。数据的不均衡,是海洋生物声学智能辨识面对的问题之一。8 G6 t( I9 q. D0 d5 u# g; k$ b
2 {. G% Y- V O& z波浪滑翔机搭载的声呐系统1 V# E5 @. |3 `2 a, w) ]3 h
& ^( E& _$ R9 @
孙秀军表示,我国拥有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多样性,目前掌握的包括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等共计39种。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哺乳动物生物资源,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增强国际海洋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G _) C# p4 Q" g7 Q
正是基于此,2028年6月前旨在调查海洋哺乳动物家底的5年计划,由中国海洋大学波浪滑翔机研发团队牵头,并联合国内多个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在我国南海、西太海域以及青岛近海及周边展开声学调查,为我国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和保护提供一手实时数据资料。
/ u/ ^" ~/ n' z( r2 ~ b. V“此次参与调查的设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合。”3月7日,孙秀军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一部分是位于海面上的无人观测平台,另一部分是悬挂在观测平台底部的声呐采集设备。无人观测平台上搭载的摄像和录像设备,对海面游动的大小型哺乳动物的影像进行摄录,而平台底部悬挂的声呐设备,捕获海洋哺乳动物在海平面或海平面以下甚至深海发出的声音。专业人员将对波浪滑翔机传回的声呐、影像信息分析,以确认海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等。/ }* u: I6 d. u0 D% g. `
无疑,利用捕获的声呐信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波浪滑翔机,实现颠覆式技术发展的创新。. z9 E& e7 S9 B* Q- ~0 q( K8 P
声呐系统曾在青岛近海发现鲸$ Q+ P- @4 ]( A* F. i& G7 r
探测设备春节之后在南海与青岛近海的布放,不是首次。
7 c# ~4 D3 k- V/ `孙秀军说,早在去年,波浪滑翔机研发团队就曾在南海、青岛近海等地实施过探索性布放。去年的南海哺乳动物调查中,选取部分海洋哺乳动物声学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不同时段的声学频谱特征反应了海洋哺乳动物从靠近到远离波浪滑翔机的整个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海洋哺乳动物的声学信号频谱图具有明显的谐波结构。探索性布放均将海洋捕获的哺乳动物声学信息,经卫星通讯返回了岸基操作系统。这也由此证明,海大研发的波浪滑翔机,已稳定实现对海洋哺乳动物的长期广域声学观探测。
5 u) B; W/ A0 k0 V6 k2 c6 k1 w- @" e8 q, A$ F5 z* ]+ ^, \/ i1 y( m" E
波浪滑翔机不同时段的南海声学探测频谱特征: C" l% x4 K/ ~! p0 p
4 ?/ {- u1 J& z Y4 F G8 @
1 M1 J3 J: q/ W波浪滑翔机不同时段的南海声学探测频谱特征6 {$ R% ]/ _2 t2 Q9 A! H }
; ^! b, O6 V' c* p
实际上,研发团队早在6年前的2018年就开始将自容式水听器挂载波浪滑翔机上,在青岛周边海域下水试验。: m% v. D0 _ D) J: x9 z
“当时我们就在青岛海域捕获了一种离奇地声音。”孙秀军说,“我们高度怀疑这种离奇地声音来自某种海洋哺乳动物,但当时依靠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难以甄别和确认。”( u7 ~4 k* k8 g* o+ f
身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与英国国家海洋中心访问学者的杨志国博士,将捕获到的声音带到英国进行鉴别,确认在青岛海域捕获的声音是虎鲸或伪虎鲸。尽管当时的青岛海域已经多年未进行大型哺乳动物生活习性、种类、存量和迁徙习惯的调查,但那次捕获的“离奇声音”由此证明了青岛近海存有大型哺乳动物,但大型哺乳动物并不多的事实。) S* p! V; I- t8 w: a5 j
这一声源信息的发现,随后被印证。2020年8月,青岛第三海水浴场附近有人拍到鲸出没的照片,引发震动与讨论。
) V3 J9 {- _" G3 _孙秀军说,虎鲸和伪虎鲸都是大型水生哺乳动物,好群居的它们生活在一起依靠信号交流,落单时也会发出信号。9 y" ]1 `7 w, ^
& j# H; Q* f& z9 w) }. w
) I/ s! {& K$ K8 R/ K信息来源: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原题:我国开启海洋哺乳动物家底探索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