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E. g; d; P" x$ T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受访者供图
6 E& O0 l S$ |% B
) G) }4 p/ }$ F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3月4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二院25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制的“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已于2月3日成功发射入轨,近期将在完成星地通信技术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实现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实时回传。
; C0 J* y# A: C- r& t; r1 o“‘威海一号’的发射入轨验证,是我们激光通信技术在海洋信息应用领域的重要探索,二院将系统性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的星间、星地高速通信产品谱系,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宋晓明说。
, r1 A# N4 P! f# H% R3 B随着海洋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对海洋数据大容量、实时性的传输需求不断提升。宋晓明介绍,面向海洋高精度遥感数据实时传输需求,二院25所与威海市政府、威海市环翠区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结合各方优势,建设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致力于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7 ~, p' a; \" s" ^
他表示,近年来,海洋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渔船管控,一直是制约海滨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依托高精度瞄准捕获跟踪、海洋大气湍流修正等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架起星间、星地高速激光传输“桥梁”,并通过多颗卫星的激光“接力”,实现了大容量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的实时回传,“其通信容量可达传统微波方式的上百倍,相当于每秒可传输一部高清电影,成功将激光通信的应用拓展至海洋遥感与管控领域”。
8 `* d% o; S: ~8 G h. h7 c! `: y& \
图为“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受访者供图
! Y% b: v @1 b4 F: v# m* _! N) L6 J* D* `" `; Y% |
( R. R: z# a+ w; B0 q$ y
" {8 d" s8 N# q8 q信息来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