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建立安全海洋通道及夯实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 m# f+ o( x3 T6 f7 Z$ O6 i6 N支撑我国海洋战略建设的科技力量, N+ h/ p. r! O. F' t6 U, i
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加快推进。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2家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即崂山实验室和汉江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正在形成。同时,还有8个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多个中央与地方合办的实验室。还有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建设的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平台,实施了一批海洋领域国家重大项目,发起了系列海洋大科学计划,在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9 x b. n3 E+ b; Z3 z3 W. [/ h! g/ v
涉海高校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国涉海类高等院校共15所,其中,综合类大学5所、海洋类大学6所,其余涉及海洋资源勘探、海洋船舶和师范及国防类院校共4所。从全国海洋科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涉海领域A+等级高校两所,B等级高校6所,C等级高校7所。从学科建设来看,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地质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军装备、地理科学、军事海洋学等,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海洋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知识创造能力持续增强,为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 c. T6 ^& K) z% [; z3 `/ o$ t5 g0 R海洋领域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和公益性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观测、预报等业务,涉及海洋基础科学、海洋工程技术、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技术服务四类,分别隶属多个部委和机构,形成了各有侧重且彼此交互的格局。其中,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共有6家,自然资源部有3所综合型海洋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直属研究所有3家。近年来,海洋领域国家科研机构在海洋调查观测、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如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6000米深高精度CTD剖面仪、船用宽带多普勒剖面测量技术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潮汐能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时,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建设方面成效明显,如“科学”“探索”“实验”和“向阳红”系列科考船,“深海勇士”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潜龙”系列自主水下机器人,“大洋号”综合资源调查船和“蓝海”号、“北斗”号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船,以及国家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等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我国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 U; v& l4 Y/ U+ c在海洋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领军企业。2022年,我国有7家海运船舶和资源勘探领域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其中,船舶类企业1家、资源勘探类企业3家、海运类企业3家。这些领军企业持续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在海洋电子信息设备、海洋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通信、船舶导航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同时,近年来在海洋领域也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推动我国海洋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国涉海领域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皆已达上百家。
* Q* g0 e$ t6 D w* P/ h加快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化布局3 }0 J/ H+ k4 {$ W: x
近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我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要加快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化布局,从注重点的突破转向强化系统能力的提升,加快构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着力解决我国海洋发展中战略性、长期性的科学技术难题。
+ }: S" s( ?- Y A8 S4 T8 o! t推动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与协同化布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崂山实验室和汉江实验室建设,优化重组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在事关国家海域安全、新兴产业培育和环境治理的关键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基础设施及海岸实验基地等。着力构建以国家重大使命和战略任务为导向,以海洋国家实验室为牵引,以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综合科考船、深潜器、大科学装置等为支撑,海洋领域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密切合作的新型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体系,有组织地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我国海洋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Q7 w) Y, H9 c* o# z5 D; j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全球海洋战略必争领域的建制化布局。重点是加快提升我国深海远海的探测考察能力,适度超前布局一批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一批建制化的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开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研究,以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依托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力争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强化对海洋领域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推动大科学装置联合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海洋领域新兴学科建设。重点聚焦深海智能技术与装备、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可再生能源、蓝色粮仓与海洋工程装备、深海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生物质生产和加工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着力培育面向未来的海洋科技新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h, a% n3 H7 {打造一批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地。围绕地方资源禀赋特色与海洋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明显的海洋科技区域创新高地,促进中央与地方协同配置重大科研平台、战略性科学计划、领军人才和改革政策,形成上下协同、梯次联动的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新格局。积极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在科研方向、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赋予其更多自主权。搭建高端开放科学平台、优化开放科学环境、提升开放科学技能,加快建设海洋开放科学生态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在体系内开放共享。
0 S; y! G( S, [. y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科技领军企业进行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上下游中小企业持续延伸产业创新链条的集群式创新机制。支持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海洋生物、新能源和资源开发等前沿领域,联合创建一批全新体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导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行业工程实验室,打造一批跨领域、大协作和纵深交叉的创新基地。鼓励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加大对深远海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基础研究支出所得税加计扣除比例。
8 T" u4 ^5 \& j t% c6 y! s) y来源:《旗帜》2024年第1期;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