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6 \5 N5 s" s4 |' m6 C3 g海南与内地之间,还缺一座跨海大桥。
; l) K1 G1 n$ i5 Y/ W01
, d; Z" W) }, J+ ?4 Z0 H“尔滨”热度未退,海南重回热搜。$ L" M4 @4 j& c
“来时一千,回去一万多”。
& \7 h6 {1 C+ s/ ^* \6 y4 c5 G9 q这个春节,海南旅游返程出岛难问题再次登上热搜,主要城市假期机票已经售罄,从三亚到北京、上海等地所余机票价格一度飙升到万元,仍旧供不应求。6 z4 L4 Z; ~6 ~4 n' @' n2 C
( [- u7 _( ? |9 H* h% V; j+ S: O1 w: f
$ \+ s+ }% E# [2 h; k航空如此,汽车轮渡也是如此。春节之前广东徐闻港一度堵车数十公里,而春节之后的海口港同样排起长龙,新能源车到月底船票基本售罄。& c3 V ~ C E5 f. ^& j
面对这一问题,海南并非毫无行动。
( V- ^* p. s1 x4 w1 p无论是改用宽体机型执行三亚航线,还是加大过海票额投放力度,抑或“想方设法让旅客出得去进得来”的表态。: X k4 ]8 k" _9 s s# |# S
可以说,当地已经做到目前能做到的一切,但仍旧难以解决问题。
6 v0 I# c1 h9 w3 a# t$ F进岛不易出岛难,并非首次出现。究其原因,过度集中的短期需求与有限的常态供给之间的矛盾,供求关系紧张,自然反馈到价格上。
2 x& q _5 ~! v1 P3 v众所周知,海南是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春节又是旅游的最高峰,春节客流占到全年客流的8%左右,而旅游收入更是占到全年的1/10以上。
; h2 p) V* C9 W4 c8 Y+ j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海南客流大增,整体同比增长30%以上,无论是航空客运、铁路还是轮渡客流量,都超过2019年同期。
' {1 X8 H, Q. Z0 s2 a" _) @
6 e% ]6 `) u, U# Z/ v# k) Q$ F" |& M: A9 |3 t/ @0 ~+ `
图源:百度迁徙# k8 h4 M' p8 T5 a" g. G
其中,三亚又是海南最大的旅游城市,游客接待量占全省的1/4强,而旅游总收入超过了一半,这就让三亚机票供求关系显得更为紧张。
( j/ n$ y/ L0 B. Y/ `这些年,海南一直在加大进出岛交通建设,极尽可能挖掘交通潜力。: u% W$ u# a' G, y0 S
海南两大机场,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力压众多省会城市,就是体现。(参阅《》) f: n. c$ C5 i) n4 @
; U; U$ M* U' |3 m
% i, }% W2 s; W0 I; g$ c8 T7 y$ c
然而,旅游需求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淡季与旺季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机场还是轮渡都不可能无限扩容,必须要考虑投入与回报的匹配度。; S# Q3 c* A8 ?" i2 |1 B
这种局面决定了,海南春运期间的进岛出岛难问题,一时仍旧难以从根本上扭转。2 z( H6 R% z) x' a2 a
02+ @" _$ q: T- x) w$ w U* T0 u
供求问题是短期的,从根本上讲,琼州海峡才是关键所在。
l& k1 } I- v# m W7 z, a0 h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仅次于台湾,与内地之间有着琼州海峡横隔。$ i7 }6 g7 U7 V+ V' f6 C
这道海峡最短处不到20海里,不到港珠澳大桥的一半,仅有台海通道最窄处的1/10。. n i1 ^" ]- v, ^+ @" W
- D! A9 M2 c- s0 D! H; e! R+ V& q6 S3 v' G$ ]
根据凯风《》一书,虽然距离不长,但长期以来,海南岛一直孤悬海外,迄今仍未有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贯通,通行只能依靠航班或轮渡,一直缺乏铁路这种大运量的交通工具直接贯通。
, \0 Q* x+ w, p3 \直到2004年,海南岛才告别没有岛外铁路连通的历史。当年,中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正式开通客运,从广州到海口、三亚有了第一次有了直达火车。
- ~+ S+ d2 k6 r4 o, W然而,直达火车,靠的不是隧道或大桥,而是轮渡。到了港口码头,火车也要分拆编组,借助专用渡船穿越海峡,全程耗时约3个小时。% p0 Q; x- c# X Y7 t* w2 U0 n( o
由于海峡的存在,广州到海口不到600公里的距离,火车最快也要耗费11个小时。
# ]0 Q0 w' ]4 T, `* Z显然,天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无疑严重约束了海南交通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正在进入“市市通高铁”时代,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交通劣势进一步凸显。( C3 }2 s$ w6 w: h. Z
琼州海峡并非没有规划高铁。
9 N6 H+ _9 }- k, v& q/ M' ]从湛江到海口,设计时速350公里、横跨琼州海峡的湛海高铁,已被列入广东海南两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即将开工建设。
9 D [1 q L' i4 h* p* z2 y i
- @4 ~) f4 ?1 c6 R3 S
3 `9 |, ~& F5 ?2 l高铁一旦开通,无疑将加大海南岛的交通通行能力。
% T4 R8 E( H. o8 M) c( x# R不过,湛海高铁仍旧采取轮渡渡海,虽然有了“人过海”的创新,但在直达高铁面前,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 c2 G' [" ?. M- G9 S要知道,海南岛2025年封关在即,未来全岛将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管理制度,届时交通问题将会更为凸显。+ P6 t8 ^: r" b2 V- Z
在海南与广东乃至广大的内陆地区之间,需要一条高速便捷的跨海通道进行连接。
: q* M* ~6 a2 e3 J% o, |, M0 _03. |0 D6 K N+ m, f- S" J
海南建跨海大桥,为何迟迟难以推进?1 g4 U1 h+ T8 Q; f* ]
事实上,早在50年前,国家层面就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进行研究论证。3 q: a5 Q; [+ @4 t" n0 u: D
1990年代以来,广东、海南乃至国家层面进行了多轮研究论证,甚至一度签署《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会议纪要》,这被视为跨海通道离建设最近的一次。
5 U" W9 _6 y5 b. b3 v6 u( B不过,几十年过去,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仍然处于研究论证阶段,虽在各地规划都有一席之地,但要么是“远景规划”,要么是“预留廊道”。4 }0 G3 D5 s; G$ u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究竟难在哪里?) H' H: C) H3 }- j% w7 V5 t
去年11月,针对网友建议,海南省发改委表示,经研究,琼州海峡水道繁忙,且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复杂,在琼州海峡开展相关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L1 }. G5 P# P& `7 V7 a
" c. ?. q. h2 q% e8 P& r+ A( ? m8 E* f2 r# {6 F! B+ ^
的确,技术难度是困扰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核心因素之一。
6 p. v) \+ }# N, c, F2 m对此,官方有过总结:琼州海峡水深、风大、浪高、流急、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烈度较高、通航难度高。9 D% s2 a# C1 j9 @: W0 `
在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看来,琼州海峡的建设难度,甚至比创下了诸多“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还要大上很多。
( A6 L. M& w) c, a0 S* g“最大的难度之一是中间有海沟、海水更深,第二是地质覆盖层更深,第三是自然环境更恶劣,包括风的因素。”
& c5 c8 ], n# n# R) D1 A; d众所周知,琼州海峡常年多风,每年平均风力6级以上的天数约为170天,其中风力8级以上的为15.5天,7月至9月期间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每年12月至次年2月还存在大雾天气频发的情况。 G4 D% s, v$ k$ x0 d: U; v& Y- f
种种技术因素的存在,导致不到20公里的琼州海峡通道的总投资额,也是惊人的。
" u/ Z% G$ m) l% j o7 R+ F8 l6 B$ U早在2009年,时任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高宗余曾表示,预计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达1420亿元。
; s: \* X) S$ G3 o十多年过去,考虑通胀因素,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多上一半。. w# ^) \8 I1 F6 t9 Y
04
5 n3 |3 ?9 o& L4 N' ~与技术困局相比,更核心的因素在于投资的性价比。: I1 s; I* w; c) l: L
毕竟,任何超级基建,都必须权衡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需要。
) B6 D# d: Q; ~; p港珠澳大桥和台海通道,是政治、经济与国家战略的多赢;* r' R$ B M% X
川藏铁路,或许几十年都收不回成本,但基于国防战略安全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仍旧有着巨大价值。
* ^7 c/ `" c. x9 Z而投资千亿元的沪舟甬跨海通道,连通的是最富裕的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层面的意义最为显著。
0 d# L8 \7 ^, C! F与之对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一直面临着“经济上是否有性价比,战略上是否有必要”的双重考量。- D8 a5 @. d% K7 j
毕竟,海南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经济体量太小,与一水之隔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产业上也缺乏互补空间。
$ J& r9 n2 ^# C# Z6 o n2023年,海南GDP总量达到7551亿元,同比增长9.2%,虽然增速大幅跑赢全国,但经济总量在内地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四,具体可参阅《》一文。- z* ~1 k$ K" B
1 }0 z$ z6 j; ]7 m m8 W8 S
+ A0 {& i# W- Z! E/ ]
海南一省的经济体量,约为广州一个城市的1/4,不及佛山、东莞等普通地级市水平,而省会海口更是排在全国百名之外。2 I( g! K2 k& I+ |
所以,考虑到动辄上千亿的投资成本,以及相对应的经济价值,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紧迫性确实没那么明显。: P, o2 F. w: U" S( k8 V
05
+ A4 `9 f0 r' q% \* f& t展望未来,琼州海峡能否迅速推进,取决于未来海南的发展空间。
D. P$ i3 Z2 n; f/ g' a+ q2 o8 \过去30多年来,海南先后迎来三波政策倾斜:先是1988年的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接着是2010年获批国际旅游岛,随后是2020年被赋予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重任。; Y9 g7 i, e3 X5 q! f" m8 a
* R5 J9 g' }) N" g! C; o$ Z! u8 t
. @5 w0 F! n. e. ], S这其中,自贸港堪称海南打破既有区位限制、拓展发展天花板的关键支撑。
( j' d p: K/ ?! i8 W2 \海南自贸港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其在内地首次被赋予了“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贸易自由、人员流动自由”等探索重任。
! l& E+ A0 H9 k7 J3 M这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对标。6 ^4 O o T" B+ n6 `4 J
虽然海南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上与香港差距巨大,但在“购物天堂”和“零关税”上,则有了一争主力。
3 [ h6 v8 L( A$ g同时,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之下,海南打造了以文旅、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未来经济体量或会得到明显提升。
. B6 }7 j7 C9 l8 i: D根据规划,2025年,海南自贸港将会正式进行全岛封关运作,届时海南能在开放探索上走多远,值得关注。
# R6 k$ x4 J. {: V5 i, K+ ?9 d未来,如果海南经济总量能追上中等省份的水平,或者在省内崛起万亿级城市,那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无疑就有了更大的紧迫性。
" C6 J% U7 t3 V) k3 q& M
1 u' Q6 v. ^% x/ c' ?$ A! e: Y2 o5 H c$ o
信息来源: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