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复制链接]
www.52ocean.cn);">

中国海洋调查

海洋调查仪器操作 1班3组

我国领土广大、海岸线长,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不论是为了固边戍国,还是为了科学探索,海洋调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几十年来,数代人鞠躬尽瘁、前仆后继,从无到有的推动着我国海洋调查的发展。让我们回顾过去发展历程、了解当下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一同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海洋调查的情况吧!



ed51913081213ff44738e2cb53f0f13e.gif
ca93487bf58e400774a6328bde7f003b.gif


#1

     中国海洋调查的历史


中国海洋调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个阶段,下面将对它们进行简要介绍。


71e4b05d59f7fa8875c98b8a8c078f1d.gif

01

全国海洋综合普查

1958-1960


这是中国海洋调查的初级阶段,是中国进行的第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海洋调查。通过设立水文断面和观测站,进行水文、气象、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调查,初步获取了中国近海大量的观测数据,并摸清了黄海西侧海域的基本状况。

16d913c88e8cc962a895b8778a30e659.jpeg

(图1 全国海洋调查范围示意图)


02

海洋标准断面调查

1960起


在中国近海水域布设了多条标准断面,定期进行水文、气象和海水化学等要素的观测。这项调查为研究海洋现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是中国海洋调查的发展阶段


03

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调查

1980-1986


      通过水文、气象、生物、化学等内容的调查,初步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以及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项调查为海岸带和近岸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7527977383ed3bc248cf67d6e63907e4.jpeg

(图2 首次全国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


04

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今


自1977年开始,明确提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先后建立了南极和大洋研究考察与管理机构,新建大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和专业调查船,联合国内海洋科技力量,组织实施科技专项等。

在海洋调查和极地考察方面,我国组织实施了多次大规模的调查考察,较全面地查明了我国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等的状况。同时,在海洋科技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了多个重大全球性海洋科学计划,并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海洋科技合作。

在公益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初步建设了海洋环境监测网和海洋执法管理、海洋环境预报服务、海洋资料服务等三个系统,提高了我国近海环境实时数据获取能力和数据产品处理能力,提高了海洋环境要素预报水平。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dbab9d0d170d9874168499cc50f36cb9.jpeg

(图3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

通过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中国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海洋数据和知识,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全球海洋科学的发展。



#2

     中国海洋调查的现状


海洋调查集中体现一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近些年来,我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对海洋的全面调查,并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


01

调查范围广


到2020年,中国已经实现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这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次形成了基于实测数据的“一图一库一报告”。同年9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共同主编的《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标志着中国管辖海域海洋基础图系实现了更新换代。

未来的中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将重点开展1∶25万和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以获取更高精度基础资料。


02

调查成果多


包括“雪龙2”船完成了多次南北极科考任务。“大洋一号”船完成中国大洋第58航次任务,履行了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义务。


7c147a89cfd0f9954312677608377a15.jpeg

图4 大洋一号重返三大洋时


海洋生物学研究在2020年发现并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还有1个西沙群岛新物种:石屿海泽甲;等等。


03

调查发展快


在海洋调查前沿技术方面,我国在海底探测,极地探测,载人深潜等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方面,中国成功发射多颗海洋观测卫星,研发出南极首个区域固定冰预报系统——普里兹湾固定冰预报系统。


c14e8803fc6c1823d125f08149899e61.png

(图5 海洋2号B卫星)


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综合气象观测任务。中国首套极区中低层大气激光雷达探测系统通过技术暨业务试运行验收。

在海洋信息技术方面,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试验星前期在海洋场景的示范验证,形成完善的低轨卫星海洋应用系统设计和方案,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高中低轨卫星海洋应用联合增强网,全面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海洋神经网络系统”。



#3

     中国海洋调查的未来


纵然我国的海洋调查事业在今年飞速发展,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0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海洋观测网络的建设,包括海洋观测站、浮标、卫星遥感等设施的布设和更新。这将有助于收集更准确、全面的海洋数据,为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加强海洋调查船队的建设和更新,提高船舶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适应不同海域条件的能力。这可以包括引进先进的海洋调查船舶技术和设备,提高船舶的科研实验室设施和海洋观测设备的配置。


9f4b922ad539dfb7dcb61c19b8c9f346.jpeg

(图6 海洋调查船“东方红 3”号)


加强海洋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海洋数据管理制度和政策,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开放。这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推动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



02

优化研究布局


加大对海洋调查装备自主研发的投入,提升装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对现有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科考设备在极端化环境和长期工作环境下的使用与维护积累数据。扩大单次考察团队规模,创建专业的装备维护与回收团队,尝试进行多小组、多地考察,建立自动化、网络化、全球化、精细化海洋观测。

e589494c0326f8025316752db54d64e7.png

(图7 一体化、自动化的观测网络)


03

人才培养


     加大对极地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极地科学研究,培养更多的极地科考人才。同时,加强极地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极地科学的认识和关注度。

推动民间邮轮公司的极地旅游等经济活动的发展,为提高对基地的公众关注度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创收。


04

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在海洋调查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共同推进全球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海洋合作、加强科技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措施,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为实现海洋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15eb235b705aecfaa7a36509ec3abecb.png

图8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共建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



a7e4f0ffed123f861913e113de5cb76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陈嘉俊  成晓亮  陈常乐

编辑:迟广钰

排版:严顺其

审核:冯家豪

指导老师:刘子洲、孙永明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欧克克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