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是全球激烈动荡的一年,俄乌战事未果、以巴冲突又起,大国博弈不息,经济复苏乏力,世人对前景担忧。然而,中国接连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将世界目光聚焦到经济发展、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向,让世界看到了的希望。 Z# \) `7 i2 v9 J
中国巨大的影响力来于自身的规律和科技的发展。2023年中国海洋各个领域闪亮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光辉业绩,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 K: k" B$ I* F* b5 I: n( L, N01 全球最大通信海缆铺设船“龙吟9”号下水2 B2 X5 W( u1 `( F
亮点:全球最大,世界一流9 `: q1 G% O, ?
* ]8 n: k; n( u7 n0 c8 m" G. E
0 w" C# D' Z7 c; F3 c
3月29日,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龙吟9”号在江西九江下水。该船全长155米,宽23.2米,载缆量1万吨,能够一次性完成从中国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铺设。铺缆作业系统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提升了远洋海底光缆、电力电缆的铺设能力,为建设全球互联互通的“海底神经”提供了技术支撑。& h, `4 F& A4 r0 t* A% y. a+ m
4 o0 a% y3 J9 H) U/ l2 _6 V I# y+ H
, m$ \$ z8 e" r6 }7 _: `
“龙吟9”号铺缆船的船尾铺设犁 & \" ]% S" I* R5 a
o& v1 O3 c: U; k) ^
02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
2 V Q- x+ F# g/ e+ X; C4 a亮点:世界第一,领跑全球 + A# O! e- H$ f0 \
& k( F W* P+ Y! Z* q3 C! }) [; q
3 G# }' ^/ \3 k# a至2023年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409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447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2790万载重吨,造船“三大指标”均位于世界第一。我国船东所持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首次超过希腊,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注册船员总数达到190万余人,外派船员达到12.7万人次。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海大国,领跑全球。! p3 G+ F- [7 P: l
' B2 W' y6 E9 o% x3 s* \
& r: E& {! G. ]& o8 ] d
03 氢燃料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成功
8 F; S% F+ ~( B# k亮点:世界领先,技术先进
) a8 \- A* f2 q6 g) K' V9 e# { 8 G* U. X( R" p* W/ k
10月11日,国内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完成首航。船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续航里程200公里,标志我国氢燃料电池船舶在燃料电池功率、储能等关键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数一数二”水平。7 Q$ v" X% f/ n: n% ]! B
- C* n) A3 l1 f! v
u, ?8 d6 @! a- c! W* j. `8 ?
) H3 L+ x5 E/ L04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正式开工% A% d* D. Y7 V+ _
1 g) \- F, L' j# g# _+ g8 M: V) @+ N G k& w6 T
亮点:全球最大,世界一流# m, l5 g; l' G: {& c$ V
1 i: i5 ?& k. c1 J3 y* |& n! R) e
& P9 T- ^4 B+ P$ A
据 10月28日《辽宁日报》报道,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正式施工,是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也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该工程计划建造4条分别长3600米、3400米的远距平行跑道,9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航班起降54万架次需求。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航空枢纽,为中国航空事业再创辉煌。
) |( o% z- J# a$ h$ b+ V
& D3 a! h) s" Y + G* s, w- ?; f% v
05 海上风电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6 I% T2 ]) L$ t/ ^3 R! T* {亮点:世界最大,走向远海
/ x; q, m/ [2 |
: k2 G; a* Y# ~* F, w$ D3 ^10月31日中国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宣布,开始建造叶轮直径为310米、输出功率达22兆瓦的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遥遥领先欧洲。目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主导着世界巨型风力涡轮机竞争。中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其战略目标是引领世界海上风轮机建设,并在海南省附近开始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设施。; j- b- e4 R2 O8 d8 n; V
1 k0 l6 c7 W5 ^3 d0 N3 d* S, N4 Q06 “耕海1号”智能化5G海洋牧场建成
8 G+ t) C) j. u, T. B! V亮点:国内创新,功能多用( ?6 k; l" J. v. ~& u
3 x: N0 H. g" F
新华网10月31日消息:国内首创的智能化5G大型生态海洋牧场“耕海1号”于烟台外海建成,它由海星造型的综合体平台和花瓣造型的智慧渔场组成。将5G技术与船舶AIS系统、北斗系统相结合,实现船岸一体化管理。该牧场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发展新模式,预计年产经济鱼类15万斤,接游客5万人次以上,将推动渔业养殖、观光旅游向智慧化发展。7 y3 x6 J3 q& z z7 S! j1 v
7 A# h. Y4 f! W
07 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4 T# L. Q! ~! N' N+ F6 l9 O+ p4 u
亮点:中国首制,造船至尊* o" k# S& ?0 j- {) J: R# l/ d8 @
) R' P" ?0 t9 J& k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大型邮轮浓缩了现代工业与文化艺术的结晶,融合了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代表着当今全球船舶工业的“至尊水平”。" M- h' q' t7 S; u" I
该轮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高70米,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有餐厅、剧院、购物区、水上乐园、沙滩俱乐部等休闲娱乐设施,堪称“海上乐园”。; P2 M! [+ J) e- ~7 O$ M
) D6 g( S$ W# t4 F7 w. J, T9 Y
1 B# @) Z9 t( J8 N8 X; l1 D
' Y/ w; \( l/ e) a! ^08 海洋激光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特等奖" w7 q; _/ ^& V4 D
亮点:国际前沿,全国领先
9 x$ T- T! P" `6 y% E ) |3 b) j; u" y" O
2022年11月8日,今年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举行,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13家院所共同研制的“海洋激光遥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唯一的特等奖和2022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该技术在船载和机载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基础上,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为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7 l/ r9 g C) y: y% _% R \2 v) B
+ I( N! T# h k. x% `; F$ R
09 海上首个千亿吨级油田完成钻井作业
& M% w2 {# _2 g, f* u亮点:世界最深,储量巨大
4 X$ C+ N Q% _5 A. @: j 1 E; z+ |( s0 [& o9 v, q3 i
11月14日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个天然气地质储量达2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完成全部钻井作业。气田平均井深5598米,最深井达6494米,钻井总进尺相当于钻越近40座珠穆朗玛峰。布置着65口开发井,日产油气量超5000吨当量,实现海上深层钻井技术的历史性跨越,进一步巩固了在世界海洋资源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
" m( L" y& l7 w; k( |3 ^
+ k) [. P G2 l10 “捷龙三号”火箭首次完成远程海上机动发射/ R: r" p) H8 D& H. Z
1 h2 L5 q0 w0 M+ S" f
亮点:世界先进,贡献人类
& M6 ^( K1 c0 t: `$ ~3 d. U, q9 i. s6 L
12月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捷龙三号”火箭发射船从山东航天港出发,航经1300多海里抵达广东阳江海域,将一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验证了火箭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能力,展现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的优势。反映了中国太空科技和海上发射能力的重大突破,为商业卫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的发射服务,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p/ O I& f1 J; X/ H; c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