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研究揭示牡蛎生物沉积促进微量金属元素向底质富集的机制

[复制链接]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生态实验室科研团队以象山港筏式养殖牡蛎为研究对象,经过四季现场研究揭示了牡蛎生物沉积作用促进微量金属元素向底质富集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9 ]2 _3 g8 O2 ~. l5 [3 Z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7 L  \4 N" S8 N2 \9 o0 E) Y/ }
滤食性贝类可大量摄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后以排泄物或“假粪”形式排至体外并沉积到海底的过程称作生物沉积。生物沉积会加速水体中颗粒物沉降,并将大量物质输送至海底。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贝类生物沉积对碳、氮、磷、硅等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受研究手段的限制,对微量金属元素关注较少,而微量金属元素通常可作为不同研究领域的特征指示物。& q0 T2 o4 h& m' r* p1 k( R8 n

. {1 y" b* _4 u/ n
/ Z1 O) n4 k4 Z) G7 z9 b- k. }+ C) a该研究发现,养殖牡蛎的生物沉积速率在夏、秋季较高,春季最低。科研团队通过比较牡蛎的生物沉积物、可沉降颗粒物、表层沉积物以及不同水层溶解态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发现牡蛎的生物沉积过程加速了上层水体中微量元素向底层输送,从而导致底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并提出滤食性贝类驱动微量金属元素由水相转归至沉积相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证明养殖牡蛎的生物沉积可调控微量金属元素在海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水体中悬浮颗粒态微量元素向底部运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高密度贝类养殖对海湾环境的影响,为促进贝类养殖产业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产业集聚发展与贝类养殖业是否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判据。9 I1 T, ]; m0 @, Q; g

# J: R4 I$ T  r, L! f" [该研究成果发表了题为“Influence of biodeposition by suspended cultured oyster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 multiple media in a semi-enclosed bay of China”的研究论文,刘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寿鹿高级工程师和曾江宁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5 E1 |- {: i( y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 p7 d1 b6 d- h6 _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moqhholgb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