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0 }. q0 \1 h' ~会议现场
& H1 Q2 c. }/ E4 X7 E& B8 K+ R" ^) A% z3 o- [
1 `3 e ^ K d# f' p近期,黄海浒苔绿潮灾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研判黄海绿潮情势,助力科学防控,2021年7月18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青岛组织召开黄海浒苔绿潮防控专家研讨会。. K6 w' |7 Z8 e& E; x$ |# j( l
# ^* _- N: u, f
孙松研究员、于志刚教授、乔方利研究员、金显仕研究员、王宗灵研究员、俞志明研究员等来自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和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蓝色生命中心的近3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听取王宗灵研究员、于仁成研究员、叶乃好研究员、许博超教授做的研究报告后,围绕黄海浒苔绿潮情势分析、绿潮防控对策建议展开了研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庄志猛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会议背景,会议由孙松研究员主持。
$ _# u7 h4 n$ Z0 ^% H5 N, n5 T+ n" \
; _2 A3 j' [- e' p ?& a3 e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是黄海绿潮发生的外部因素,浅滩特定种源、养殖筏架附着放大、海区高营养盐扩增、水动力输运四个方面的作用是黄海大规模绿潮发生必要条件,漂浮生态型浒苔是主要致灾生物,微观繁殖体是绿潮形成的种子库。
2 D+ r, d6 |* }3 @7 _, {! ?. d2 f" L$ o( c% M
会议指出,科学防控是黄海浒苔绿潮防灾减灾的关键。虽然黄海绿潮的发生发展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但科学防控可显著降低绿潮规模、减少可能的影响和损失。“提前打捞、靠前防控”的防控策略应当长期坚持。
, k' G% _; s6 `- r/ ~# @7 o5 G# f8 b6 Y. Z
与往年黄海绿潮发生情况相比,2021年黄海绿潮分布面积大,范围广,生物量高,持续时间长。专家认为,2021年黄海大规模浒苔绿潮的发生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极端天气对筏架回收的影响。2021年春季极端天气较多,据报道“今年5、6月份,受狂风、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养殖户回收、堆积在岸边的养殖筏架被大量地冲散到海中,筏架上附着浒苔大量入海,形成漂浮种源。”这些种源在富营养化严重的苏北海域易于快速生长。0 P3 H$ l: e, r* }
(2)缺乏马尾藻与其竞争。2021年7月黄海海域现场调查中几乎未发现马尾藻的分布,2020年秋至2021年春季期间在浅滩的分布也与前几年相比显著降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南黄海的浒苔绿潮因缺少竞争性限制而大规模暴发。
2 F3 i d4 A$ G5 i
- E/ {6 v, X w4 A0 h5 O, A会议指出,近海是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双重影响,生态灾害发生的机制十分复杂,黄海绿潮灾害的防控是个系统工程。专家建议推动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陆海综合防控机制;组织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科技攻关团队开展协同攻关,着力突破黄海浒苔绿潮早期监测预警、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防范可能发生的次生生态灾害,为黄海浒苔绿潮防控提供系统化的科技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呼吁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各级政府提供科技支撑,为美丽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S* M3 r% `% ]8 Z1 Q# U; l; i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 B' _- q1 G- P)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