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生态系统 -沿海生态系统面积大吗

[复制链接]
6 _( m4 N. Q9 \4 g. S+ q. n; m

蓝碳定义:

1 H# u- o, b! t3 D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 p: Y# P e! s

我国蓝碳:

! v6 C/ n% E) T( b: \9 V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670万公顷的滨海湿地也为蓝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贝类和大型藻类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贡献了优质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 c8 y; M( }1 r: m# b+ i- H

蓝碳涵盖范围:

+ g% G3 C; ? z

蓝碳涵盖了海岸带、湿地、沼泽、河口、近海、浅海和深海等海洋生境的碳汇。近10多年,由于人类对海底生态系统(如海草)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盐沼)较强碳汇功能的认识,但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烈,不仅影响海岸带生物固碳过程,同时对近海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效应(如海平面上升、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等)会加剧对这些地区蓝碳生态系统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碳汇过程。

|9 S5 c* J4 Q! A0 d' i9 }

红树林固碳:

! O) V2 D; Y+ l X, \4 N/ q

红树林大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的生产力较高,占滨海湿地总生产力的 50%;全球红树林总面积仅占全球近海面积的 0.5%,但其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碳占 10%—15%。

# [4 L/ B" ? Q4 L6 |

红树林碳循环的关键过程除了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储存,还包括红树植物群落与大气间的垂直交换和各形态碳向邻近海域的横向输运。

5 c- T. m) I6 |7 b# S6 |* U

我国的红树林面积为2.2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

! g3 A" ~1 t3 w1 m* D- I- V, |

国内已经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了红树林涡度相关碳通量观测网络和红树林长期定位研究站,系统探究红树林碳循环过程。

# x0 [' e& ]9 `' [& Y& n

盐沼湿地碳循环:

" d/ C6 ^; U3 W, H$ H2 [! j$ f

盐沼湿地一般分布在温带海滨,有大量的初级生产力所固定的碳被储存在地下生物量中,通过根系周转进入土壤碳库。盐沼湿地具有很高的固碳能力,作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类型,潮汐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在海洋潮汐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下能够以水溶物形式即溶解有机碳进入邻近水域。

. U8 [* F' R M, v0 O9 v7 V

我国盐沼植被生长在渤海、黄海、东海的海滨湿地,主要包括芦苇、碱蓬等盐生植物。

: F7 h$ s; h$ ~3 _5 C+ D' X" C' v8 k

海草床固碳:

! |- |* A: Z! S& u

海草床是继红树林、珊瑚礁以外的一个重要、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海草是底栖藻类固着和繁衍的一个重要生境,已发现附生微藻种类达150种,其中大部分是硅藻。附生生物群落产生的初级生产力甚至可以占到整个海草床的20%—60%。

2 d3 Y( @0 I1 _; B, i4 X9 a: K$ @, ^

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固碳、储碳过程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9 w- q, s3 v; N1 y

1、海草自身的初级生产力高,海草叶片上,通常附着较多的生物群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固碳。海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的碳,有一部分会被运输到地下根状茎和根部进行存储。

7 c# W l s1 A* y

2、海草可以截获大量的有机悬浮颗粒物,并促使它们沉积到海底,长期埋存于沉积物中,是海草固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封存于海草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长期处于厌氧状态,其分解率比存储在陆地土壤中的有机碳低。

) Q5 X# d9 f2 {! {$ c

中国海草床分布区主要在南海和黄渤海,现有海草床的总面积约为8765公顷。

: I% B- \ E u! v. ^, y! X

人类活动对蓝碳影响:

- X' ^' z* Z9 ?/ ~

近几十年来,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工农业用地的需求使全球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作为获取新生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围垦是对潮间带湿地影响最大的人为干扰方式。全球潮间带湿地的碳汇功能和碳库储量在过去一个世纪已显著降低,并且未来很有可能在围垦、富营养化等人为干扰下,和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要素作用下持续下降。

* F( ?7 ^! ~1 ^4 {

中国的海岸带占国土面积的15%,近年来,人类活动越发频繁,如围填海、水产养殖、沿海土地开发、流域建库筑坝和工业生产等,对海岸带碳汇功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开发活动十分剧烈,造成滨海湿地面积的减小、湿地生态系统(比如红树林、海草床、盐藻)退化甚至丧失,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 4.2万公顷减少至1.46万公顷,中国海岸带地区近70年来自然岸线已经下降至40%左右。在黄海和渤海地区,过去50多年, 围填海等活动已经造成65%的潮滩湿地面积消失。

) [% n8 _" [6 H0 G4 k( P

我国蓝碳未来发展:

/ e, P! q% E5 k! c8 c

中国大陆海岸线漫长,跨越多个气候带,有上千条大小不一的河流入海,分布有河口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各种海岸类型,以及红树林、芦苇群落和碱蓬群落等滨海湿地。

9 j4 w8 k4 T' {& U$ `

这些滨海湿地的固碳、储碳能力很大,而长江、黄河等河口海域既是陆源碳的归属地和中转站,又是利用陆源营养盐来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溶解态二氧化碳的重要场所。

% w' P7 Y& Q: v+ _3 k6 C2 z( Z6 k

另一方面,中国有辽阔的陆架海,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初级生产力高于大洋,在蓝碳中起到重要作用。

1 u% R0 U2 z9 e1 f) v% [

近年来,我国各部门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在滨海湿地建立了数十个红树林保护区、2个海草床保护区和数个盐沼湿地保护区。虽然这些措施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但蓝碳生态系统的恢复有助于增汇减排。

: x' |, q( k( M . Z' x- t1 U" \3 S8 w; E 2 n9 k" y8 | P2 U9 W( k 7 X) {! D; E- g" _1 Z( k" w$ F2 o& a% C2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宿命轮回
活跃在前天 14: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