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 T4 f. J* \8 V/ d Y
. i% D$ L0 L8 v6 [. \( P1 s 半岛记者 徐杰 ! @9 N, a) F- G. r6 e
; Y, |# r% F1 @, {! X' r
) ^1 C8 L' @, K8 b& q/ W( b 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仪式在广州举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徐皓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入列仪式。
+ _6 n- \* }" f1 b) C6 A+ i6 r : ]% W! \8 V) R# r! S/ Q
0 ~$ f8 s& E. \6 C
9 `5 p$ q+ K% P- T / I1 k9 ? M; b: B
. q8 k c2 Y( T7 `
据介绍,“深蓝”号远洋渔船由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承建,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该船总长约120米,型宽21.60米,设计吃水7.3米,设计排水量约12000吨,可满足ICE-A冰区(冰厚度0.8米)及零下25℃气温环境中作业的条件要求,每年可在包括南大洋在内的深远海连续作业8-10个月,是一艘集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作业船。
/ _5 s( y1 r8 I* R
8 D/ S" f: |) d; A
3 d. F9 h5 O8 N+ {% v 科研人员介绍,“深蓝”号在开展第一次船舶系统功能海试前夕加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考船队,将在远洋渔业捕捞作业的同时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大洋科考发挥平台作用。上海崇和实业集团王志总经理称,“深蓝”号的成功建造,融入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中船黄埔文冲船厂等多家单位在整船装备、连续泵吸捕捞、精深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成果及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
% t8 H; |' ~2 A. w4 s" A$ V' w. s # _9 K* y$ t' \
* z" M' v2 G% J7 G/ D# o; `
% _- @+ v/ V3 ^ e. g( T
6 m7 z: a1 o/ [5 N8 s
# V7 ^* z6 E, X% m5 f 吴立新院士介绍,为满足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的需要,2016年以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整合了来自国内10家单位的27艘科考船组建科考船队,初步形成以青岛为核心,辐射广州、厦门的综合海洋调查船、设备、岸基共享体系,并成功组织实施了74个共享航次,完成185项科学任务,共享船时2963天,有效提高了海洋科考装备的使用效率。 # ^$ h$ z {5 c* q
, p. b* ?1 M* ]( R1 U; m
* w6 A! @4 _- H' d/ | “深蓝”号不仅是我国在远洋渔业开发方面的重要流动“工厂”,也是我国在南大洋开展海洋研究的流动“实验平台”。“深蓝”号加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作为常年在南极海域作业的大型渔业船舶,一旦配置先进的观测设施,可实时监测作业海域资源动态和环境要素,及时获取气象、水文等数据资料,推动我国海洋多学科观测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同时,也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实施“船联网”和“透明南大洋”计划不可或缺的科考平台。
& u$ u+ u. p0 M4 y . A, R8 s6 x% p0 |5 u5 i9 v
, g6 B! v" Y" k6 @
g9 F3 J: S/ R
, d6 D& ?" x1 s' \" c" V
& c9 M1 v. X0 }- F; ]6 C 据了解,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深蓝”号纳入实验室深远海科考船队,也是实验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旨在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高效互动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前期,实验室已经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合作建立了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发挥该中心在南大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领域多学科优势,为“深蓝”号的运行管理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5 `/ \" }- x8 s) ~
' K% V8 [$ D; F. i2 \( ?* P0 e
: P1 U; J' L- Y9 |% T7 _/ s5 O9 ^
举报/反馈 2 w7 x3 r8 B" n% X/ j' u
u# P {* K6 M5 V- {
: S6 K: [( s1 D+ x( p- _3 j8 h+ G0 i7 F' G- D9 n: n/ U
& Q ]. D- O# H
& |2 _8 R5 a4 g7 Y0 v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