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8 ~7 i. @ k N) d6 q! D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57万,创历史新高。而2017届考研人数是201万,五年间增加了127%,录取率则从2017年的1/3降至1/5。
% i0 L9 \# g7 {) H 考研人数之所以出现飞速增长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上升。2016年高校本科毕业生为765万,到2021年增至909万,毕业生总量的增加会带动考研人数上涨。另一方面,从上涨比例来看,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考研意愿大幅增加,对应部分毕业生就业意愿的下降。与往年相比,有的学生预期就业情况与理想目标有距离,因此早早选择考研,而非主动追求学术深造。 & D. `* f/ d( P5 F, l0 m) P7 l2 [
近十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总体平稳,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断进入社会,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占据职位。经过多年累积,不少岗位已不再稀缺大学生。一些待遇较好的岗位因为竞争激烈,即使工作性质并无特别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校层次、学历水平要求也会水涨船高。一些本科生就足以胜任的职位,要求逐渐提升至硕士研究生。这一现实又对本科生的观念产生影响,认为有必要提早准备考研。 ; V. o$ A5 T" O7 @- `+ i# {8 `
实际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也并非绝对越长越好,而是与工作性质密切相关。对大多数从事实践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接受完本科教育,就应转入公司和单位实践,而非更多的课程学习。非主动追求学术深造、单纯为了拖延就业的考研,会造成社会劳动时间的损失。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就相当于以前的高中生,研究生才是以前的大学生。这种说法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这等于人为拉长了在校学习时间,而非社会生产的需要。
/ M8 j, F( ]) w 另一方面,我们会观察到就业市场的倒挂现象。一些大学生眼里只盯着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白领”职业,而新职位的数量虽然在增加,由于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速更快,找工作时会出现所谓的“大学生过剩现象”;同时,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用工缺口也不时出现,一些蓝领工种的收入增速和绝对数额甚至超过了“白领”。这种倒挂,既不利于大学教育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也不利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9 |- _- K0 k- @7 a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新科技革命趋势下,中国需要足够数量的研究型人才,从基础研究开始发力。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紧密起来,建设好各级研发平台。同时,基础研究需要的人才素质,并不能简单与学历画等号,与相关学科的论文发表数量画等号。解决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需要以工业实践带动基础科学研究,配备足够的研究型人才,其中既有教授、博士生,也需要硕士生和本科生来完成各种类型的任务。更多人才回归研究领域当然是好事,但也需配置得当,并且保持与科研实践的联系。
( [+ K: v6 r5 m- p 同时我们看到,在一些“卡脖子”领域,比如芯片行业,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预计到2022年前后,相关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而人才缺口已达到24万人。为弥补国内芯片人才的不足,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8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这一人才培养要求对其他一些学科也有借鉴意义,一方面可关注一些新兴学科,引导优秀学生转向工业界急需的领域。如多所顶尖大学纷纷成立“芯片学院”,就是很好的方向。这需要高校与业界加强联系、观察动向,也需要有教学条件,不宜一哄而上。 % o- w8 F' T+ h3 @
对于那些较为成熟的专业,不能只注重招生、把学生培养毕业,还需更积极地考虑学生就业出路,而非让学生自行通过考研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反映学校教科书过时,跟不上领域前沿进展。有条件的高校宜及时听取意见反馈、早作准备,引导学生在大四进入公司实习时就具备足够技能。 9 s- m' W! X( ? w8 Q1 a9 M3 E
不少高校学生有“象牙塔”意识,被保护得不错,但进入社会后需要一段适应期,有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惧怕情绪,看不到社会上努力发展获得提升的机会,被身份自我限制。高校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劳动、积极投身实践,而非一味简单拼考试,从而帮助学生化解压力。
. T3 a f, `2 g3 ]: C: i: v 大学生数量增加,社会追求高层次人才,人才回归研究等都是好事,社会与学校需要对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努力投向正确的方向,也让学生的努力有价值。
5 F# ^. @3 k- f' n- Z3 p+ @/ x. \1 C. \
2 |: e4 g% U" m* r' L6 J8 u& n+ N; u9 _1 X! \5 {9 O
L" e* U+ P j9 ~" V) |2 ^' _# n/ b; ^0 N1 q
9 c9 r9 Z1 q7 _! J
3 Q) d& U, @' i1 W8 v3 J4 x8 l; E9 N6 B# M Y6 `$ S1 g
( E0 q3 T6 t7 D8 P# D& w" j
* t4 Y6 T w! f" ]7 C0 w( y& r
" d, c) D* E$ m. A0 q3 L4 g' ]/ o# l3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