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i v/ H! ^$ K9 i
中新社三亚10月4日电 题:重访“探索一号” 重逢“深海勇士” % c( M) c& a! C% \: d( U+ \9 J
中新社记者 张素 1 V) W0 |! B# Z- [# _ n9 f
近百米长的“探索一号”船舶安稳地停靠在三亚港,百余名海试队员赶在中秋佳节时“月圆人团圆”。 ( F+ m m& k" k5 Y8 l, ^% z
3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返航三亚港。图为航拍“探索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 骆云飞 摄
/ R: z; s4 q5 A/ w9 z “探索一号”原是一艘工作船,经过改造成为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建有生物、地质、化学等11个实验室,配备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全海深绞车系统和完备的DP2级动力定位系统。2016年8月,它以新面貌开展的首次航行就在万米海底获取100升水样,名动中外。 6 y& o% s1 F' {6 q- d r9 y
2017年8月16日至10月3日,“探索一号”再立新功,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及载人深潜试验队进行海上试验。经计算,“探索一号”与编队出海的“中国海监2168”警戒船累计航行8297海里。
8 X0 ^. Q' s, G* T& q 记者曾随船参与前期海试,如今重访“探索一号”,重逢“深海勇士”号及试验队员,重温海试的苦辣酸甜。 6 r, a2 {8 c, F
潜水器部门副部门长祝普强记不清在甲板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以首次深潜为例,潜水器在下潜坐底过程中莫名报警,经过检查发现是“深海勇士”号的电池及控制系统出现问题。祝普强的团队负责打造潜水器“大脑”和“神经”,他们连夜检修故障、排查隐患。
; b3 ?7 D J- y- S$ v0 Y 试航员张伟记不清在载人舱内湿透过多少件衣衫。第三次海试时舱内最高温度达到35.9摄氏度,第四次海试遭遇较差的海况,潜水器最大横倾角到40度。“不吐就是胜利。”他咬紧牙关,继续驾驶操作,成功进行应急浮标的抛载。
* [" v! j2 A' c2 m& Y 身体尚可承受这份苦,失利却让海试队员感到辛酸。负责把潜水器与A形架挂钩套缆的“蛙人”对此深有体会。 5 s+ l+ @0 t4 w* o3 M6 I0 b3 f9 k
图为8月中旬拍摄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摄
0 s* b/ V+ f4 x- y# ^: t 犹记首次下潜那日,回收潜水器的第一步即是由站在潜水器顶部的“蛙人”把A形架延伸的缆绳挂在潜水器上。记者目睹惊人一幕:缺少经验的“蛙人”挂缆失败,险些落水。 7 G. _ T2 g( @. {) e
事后分析“蛙人”失利原因是“第一次接近潜水器的位置不对”。经过反复磨合,他们再出手时已是一气呵成。 ) K' c. n" A3 n( d3 D
对于试航“新兵”来说,首次下潜也是收获遗憾的过程。王治强是在潜水器浮出水面时“才知道右舷上浮压载未能顺利抛掉”;杨扬遗憾于左舷生物采样箱没关严,“到水面后发现里边的生物全没了,真可惜”;李保生自责于没能仔细协助观察,采样篮意外陷入泥里,潜水器被迫提前半个小时抛弃压载上浮。 / ]6 S& ~, ] o2 k4 W$ _9 K) W
当然,海试队员在回忆过去50日时,说得更多的还是“甜”。 0 n+ w/ Z: v' L& Z! T9 P8 G2 b: n; S
有的甜在舌尖。从“探索一号”后甲板步入室内,沿着通道一直走便抵达餐厅。食物补给丰富,种类繁多,足以颠覆人们对海上生活的刻板印象。
! Q1 B# I" Z3 Z. m. ?0 [ 有的甜在心间。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丁抗率队下潜,以在1110米海试区下潜10小时的特殊方式为自己庆生,也表达了对载人深潜事业的热爱。
7 O# [% {, @# B 曾多次随美国“阿尔文”号下潜的丁抗深知深海探测的重要性,他说:“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发展之快、进步之大令世界瞩目,我对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 W# y/ U' D9 X# b# L8 ?, J
与正式“上岗”的“蛟龙”号相比,“深海勇士”号在国产化率、下潜成本、锂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更具优势,体现出中国深海技术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 ?' o2 K, B# o& v& V
此外,“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海燕号”深海滑翔机、“天涯”号深渊着陆器、万米级海底地震仪、“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等一批深海装备接连问世,人们不由欢呼:“中国深海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了”。 & n3 B5 C$ A, H" }3 y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当2016年中秋夜升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俯瞰等待出航的“探索一号”和“深海勇士”号,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逐渐照亮现实。(完) 4 A" H& F" G& [* c% M
/ l3 _4 r; Z% a4 O; E+ M8 x2 U" G8 v. `; x
6 e: H$ ]5 d" R* n! Z1 C! Y
4 c! c) A" @; q6 V- S# t2 _4 B4 G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