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n: |& f; z/ \2 Y
本期对话人物
; X, f' }" o* L! ^* S 何奕成,男,1991年11月出生,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14年进入江苏省地震局工作。目前在江苏地震台测震台网中心(预警中心),从事系统运维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省海洋地震监测项目,“透明南京”计划等。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1项;发表文章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2篇。01( k3 q0 M$ T* f$ Q7 F$ ~$ k
请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
# e* z" L t$ ^7 V! l 何奕成:我的研究方向是地震学,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地震波的速度与衰减结构相关的研究,包括地壳深部的与浅地表的速度与衰减结构。主要原因是深部的介质结构特征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地震的成核及发生机制,而浅地表的介质结构对地表的强地面运动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023 e5 R% N! a( ~% m0 F" [/ N
看到您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系统运维和数据处理,您是如何看待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9 _$ ?: ]' c, F: F3 P
何奕成:日常工作可以启发我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而科研工作的成果反过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促进日常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 a8 `/ ]% Z' w3 u# w4 U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烈度速报系统运维和数据产出的负责人,烈度速报本质上是根据台站实际地震动记录刻画出震中附近地震的影响程度,而地震动记录和台站下方介质的速度与衰减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再比如我目前参与的江苏省海洋地震监测项目和基于密集地震台阵探测的“透明南京”计划,这是目前局里的日常工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项目可以产出大量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开展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 03- I i& J8 A! ]& A7 {1 T, Y
在平时的研究工作中有碰到过特别困难的事情吗?您是如何应对的? + ?# X: C% d" T/ p
何奕成:我认为对于科研工作,最困难的环节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如何选定科研方向。可能摆在你面前的有很多方向能做,或者你对很多方向都很感兴趣,但是当你开始一个方向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甚至做不下去想换方向。我的看法是只要确定了一个方向,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都不要放弃。遇到问题时,我一般会寻求同事同学的帮助,也可以暂时绕过问题,假设问题已经解决了,先往下做。 另外一个比较困难是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后修改文章的过程。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文。但是修改文章时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思路,有时甚至会遇到连审稿人提的问题都看不懂。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SCI论文的修改过程,审稿人提了将近80个问题和修改建议,我非常茫然。当时正值2020年的春节前夕,为了完善论文的假设,补充相关的实验,我整个假期只休息了一天,在此期间研究生导师给予了极大鼓励和帮助,经过3个月的漫长修改,文章最终被录用。* c$ o# z! m% c
* W6 h! x6 e6 J2 I& ~$ J& H “透明南京”计划布设台阵 04" ^% d- {3 {! m" w9 o1 g; U- A5 O
您在小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推动您选择目前专业的契机?
6 J; l( M0 T0 E+ n% f& W1 A5 m( I 何奕成:小时候很喜欢看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印象中对其中地球科学相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那一部分的书都被我翻烂了……地震学专业从大类上看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这或许是我日后选择这个专业的一个契机。 05
" G. L. D, J: ~4 b%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课题是什么,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0 y* c- N7 w( ^" g0 d' ~4 A 何奕成: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课题是浅地表地震波的衰减结构。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是因为研究的人少,但是浅地表S波的衰减特征又非常重要,因为浅地表尤其是沉积盆地地震波的衰减结构对强地面运动的振幅、相位、持续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强地面运动的这些特征和地表的建筑物等都直接相关,强地面运动的强弱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个位置的地震影响程度,包括建筑的破坏程度,人员伤亡等。 06
6 n8 n: k) n- ]8 N- K( K% y 如果穿越到过去,会给自己什么建议?
5 d$ H- c- k; a$ I 何奕成:地震学专业的研究需要有很好的数理基础,尤其是数学,因此假如回到学生时代,我会让自己更加努力刻苦地打好数理基础,这样在进一步开展地震学研究的时候能够更顺畅、更高效。 078 r4 ~/ l; M# R' ]; f# ~! ]
关于研究项目和合作者,您认为应该怎么去选择? 何奕成:研究项目的选择我认为最好能和实际工作挂钩,这样两者可以做到互不冲突,相辅相成。对于项目合作者,双方应该有相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合作者应该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样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把一个问题做深、做透。
, ~% V( l t0 U5 | m Y7 k
, r: i; S" Q. u! t+ ~ 测震台网日常运维 08
& O5 S* Q4 a. Z, K; ^ 请推荐一本最近在读且对您具有启发性的书籍,或者能开阔思路的文章。
0 ^4 w( N5 `1 H) L! n6 a 何奕成:我是一位篮球迷,我要推荐《曼巴精神:科比自传》这本书。曼巴精神不仅在篮球领域有影响力,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和生活中。它代表了追求卓越和个人成长的态度,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成功,并以积极的态度和全力以赴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曼巴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09$ R# d3 n, H/ m
您是如何解决时间管理难题的? ( C' M5 t* G: N7 F. p
何奕成:我觉得要明确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今天要完成什么日常工作,解决什么科研问题,昨天干到哪里了,今天从哪里开始干,今天干完了要做好记录,以便明第二天能迅速进入状态。在省局工作,首先要完成和各项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在干科研相关的工作时,突然领导安排了一个任务,这个时候我建议先花2分钟记录一下科研工作做到哪一步了,下一步需要干什么,然后再需要迅速切换思维,进入状态,完成好领导交代的任务。 10; e0 F0 y$ z0 |# U
您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有何展望?
3 c! b" n* }, E5 V) v7 ]* U* M 何奕成: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地震学界面临的难题,想突破这个瓶颈,还是要从地震学的方向寻求突破口,真正搞清楚地震的成核和发生机理,例如高分辨率的介质结构成像加上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或许能打开突破口。就现阶段来看,目前正在实行的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能够有效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高密度的烈度速报和预警网的布设,有望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 n" z$ q+ s3 ?* T$ T- ]) Z( ^5 D
来源 | 地震人 # Q& G5 b% K! O& x
供稿丨融媒体驻江苏局通讯站 陆文静 , U+ K' H& k6 O1 `
8 L- o3 F u( b$ r+ j2 ?0 R; @9 m: b6 G. ?
! y; r$ a6 z3 Q2 I3 n' y* a
8 e& K! {3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