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 w- W4 |3 D
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从2002年5月15日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发射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作为中国海洋卫星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持续深入探索、顽强刻苦攻关,推动卫星性能不断提高、应用日益广泛、效益更加显著、服务遍及全球。 * V! c$ j$ Q! t2 c7 u
“蓝色国土”有了“天眼”
' U/ s& _" |( L$ i1 ?" H2 |6 M8 A 我国有着绵延三万里的海疆,有着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亟需一个从太空遥视海洋的“科学管家”。因此,自1986年起,我国组织开展海洋卫星研制、发射的论证工作。作为我国人造卫星主要研制单位,五院深度参与了海洋一号卫星论证,推动了卫星立项,并承担了卫星研制工作,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例如,为了减轻卫星重量,海洋一号卫星采用了单轴驱动器驱动两个太阳翼的技术,这在当时不仅是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不多见。另外,利用网络技术最新成果进行星务信息系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缆的数量与重量,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卫星研制的电信号干扰难题。
2 @1 l8 s# T+ a* s2 l/ f4 {6 o; H
1 \9 ^0 e/ S( c1 v/ R/ w5 X5 L6 Q; w 1 B, R8 Z; f4 q* I3 Y6 B
3 ?1 j) W" s2 p1 p
( t" s1 @ S. s2 O# r) |" V& \
7 S; f% l3 l9 E+ j; W! s0 [+ Y( i 海洋一号卫星拍摄的渤海海冰遥感影像图
- i) l4 Z+ T2 Q* J8 ^+ K2 w, `* [6 \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海洋卫星“零”的突破。这也是五院于2001年8月成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后,由该公司研制发射的第一颗应用型小卫星。5月29日上午,卫星接通地面,传来第一轨遥感图像数据,图像清晰,海洋特征明显——我国广袤的“蓝色国土”从此有了“天眼”。 ; Z# o" o* u* L7 Y$ a+ g
海洋一号卫星上装载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和海岸带成像仪,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在轨运行后,该卫星为应用与重大专项提供长期数据服务,使我国海洋监测能力大大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 \+ r8 m* v. J1 M/ u6 E
随后,海洋一号家族不断“添丁”。我国小卫星领域有名的“寿星”,我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B星实际在轨寿命达到了9年10个月;海洋一号C星升空拉开了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业务卫星的序幕,还为我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提供了观测数据,保障科考任务顺利完成;海洋一号D星与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大幅提高对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
7 U& ^' z$ x8 m0 `9 T! Y5 [) P& X5 z 海洋卫星进入组网观测时代 ' _0 a. _1 Q4 F$ `8 c; L/ W' e
海洋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卫星广泛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浪场、海洋动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多种重要海洋动力参数,直接服务于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调查与资源开发、海洋污染监测与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并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 I X4 L5 X1 b& @- _, f: ^
0 C1 o$ u% r; q. x1 L, i 1 D4 M; s: K& q, M% n+ N# F" Y/ N
Z9 q: x: Y- \& ?& f# h( V6 J( Q
4 U5 N: C6 P& _( k : y/ M6 N' m7 t: o0 ~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在轨组网示意图
$ s5 m# ^, V/ A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三星组网运行后,仅需6小时,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就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
- m, O$ b. i) Z! U! X2 a! p 除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外,我国还发射了高分三号系列卫星,我国海洋卫星已进入组网观测时代,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
+ c* y* k( [, q# J% Y3 E 开展系统级、全流程国际合作 ; |) c% g; n6 W7 a) v
在海洋卫星领域,我国还强化了国际合作。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是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2018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该卫星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系统级、全流程的合作,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卫星的中方抓总研制单位,卫星平台由中方提供,两台有效载荷由中法两国共同承担。其中,中方负责研制海风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法方负责研制海浪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借助两台先进载荷,卫星首次实现全球风浪同步观测。此外,卫星的运载发射和测控工作由中方承担,中法双方均建有数据接收地面站。
% L( N- D- L; ]' l
# t5 y" a" L3 T; B7 K
( x0 T0 P4 Z. R) T9 Z
: }/ ^' g; d4 a3 [/ {
* g9 C3 K K6 r9 |7 H $ P7 y1 G/ I8 R' v# w% g
中法海洋卫星研制现场 4 i0 W4 t, P* j, O
中法海洋卫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实现了对海洋表面风和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该卫星还能观测陆地表面,获取土壤水分、粗糙度和极地冰盖相关数据。卫星获得的探测数据由中法两国科学家共享,拓展了两国在航天技术、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该卫星数据还提供给世界各国科学家、预报员使用,为海上船只航行安全、全球海洋防灾减灾、全球海洋资源调查提供服务保障。 2 E2 d8 d2 ~# M# M
5 j0 L- V4 ]6 k2 {" o. r
. V2 O6 A( n0 f+ S1 l4 t) g
! Q) f$ e, K- Q4 L& _% ?/ o) R% j( j) w" K" ?9 T& I) Y, J6 W
6 o7 ]$ Z" `4 i$ X. Q9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