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温度变化 -海洋温度升高有什么影响

[复制链接]
0 g9 S! s: P$ B+ _# V( }
) d7 {& m- _ b& L

据新华社,近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

3 q$ p- Y8 K6 R: o: |% s& `$ c
5 b4 \+ u, d0 P. p
; i0 B& j$ R$ w

报道称,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该中心同时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发生洪涝的风险大;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

* f: Z% F' u y6 `
9 S/ S; A# H. `! g3 E& T
$ v: o, z+ C* D% R ^& c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影响以及未来人类如何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小童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专访时指出,“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在全球多地出现气候异常现象。一般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在北半球春夏季出现,秋季发展,在冬季达到最强,次年春夏季衰退。对于我国可能有两个最显著的影响:一个是冬季有一定概率产生暖冬,一个是次年夏季在长江流域产生极端降水和洪涝灾害。

0 Z5 V P& c0 k1 u
( {7 R* Z9 D6 P7 o9 m
- x! q, w l) L: |, m# F# G

郑小童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领域研究工作,聚焦研究热带海洋-大气耦合模态的长期变化,曾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mate等国际专业刊物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推荐为IPCC第五次报告贡献作者,还曾担任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个学术刊物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评审人。

5 U# D, q. E- n H- c# ?+ [
9 O, b; s1 q6 [4 T ]2 ~
4 w- n5 `/ C0 K# f5 n G: @3 G
~' B3 n. J8 N e9 m, a8 t
# a4 ~2 e5 Q, P/ M
+ N3 a7 V( s, |' m" ]1 [

郑小童教授(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官网)

+ W9 L |& ^% X: |) h# Z
$ u4 Y4 Y; u- B: I' Q R
" h K) R+ }1 U D+ q) A

厄尔尼诺增加了极端高温概率,而非极端高温导致厄尔尼诺

! y M$ _& Z# i. n% c
1 \: h4 m7 X2 _4 Z" R& B
. J6 j8 q# p& M

NBD:早在今年4月份下旬,以摩洛哥、西班牙等为首的地中海国家就出现了历史最高温。5月份,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和老挝,以及太平洋东部的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遭遇历史最高温。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破纪录的高温。为什么地中海/东南亚地区会率先出现极端高温?我们该怎样理解过去几个月以来这些地区陆续遭遇的极端高温?这背后有哪些因素?

% r! t: G& l8 S4 F+ N
0 l9 i: f! j" `1 y4 F
0 u( Q* t. E1 y8 n0 Q/ ]

郑小童: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或变动(例如变化的幅度)的长期变化(国际气象组织WMO一般将这个长期定义为30年,当然不同的部门定义有所差异)。目前最显著的气候变化信号,即我们所说的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关于最近频繁发生的打破纪录的极端高温事件,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变暖的一种体现。

1 ^2 S5 z" u3 X6 n2 X8 l* Q
" `" q0 `' b% T+ L( A7 y
4 e1 [$ y9 M0 ` L0 l

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但具体极端高温事件出现在什么地方,这和发生该事件时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并非极端高温一定出现在地中海、东南亚、北美或我国,而是因为恰好当时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当地的气温上升,造就了极端高温事件在这里发生。

( I4 @- {9 Y+ @: y9 }1 V! K6 P
Q+ V: y2 Q3 w4 U% n4 C4 _- ]' R
0 Q- G, D/ g, W$ Z9 h+ l v

但全球变暖下,气候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所以即便当时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这些地区的气温增加,也会有利于其他地区的气温增加。反过来讲,大气运动是多变的,即便在当下的环流形势不出现有利于某个区域的极端高温的现象,也可能在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内也会出现极端高温现象。所以严格来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造成全球各个地区出现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增大了,但具体出现在何时何地,是当时大气环流形势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酒后驾车肯定会增加车祸的概率,早晚会出事故,但某次酒驾出现了事故,除了酒驾本身之外,还与路况、能见度、对方司机的应对等因素有关。

; n( i8 S2 d3 D( `% n3 X2 ^
9 ~& d/ {# }1 |9 K9 k% F ^
+ H; Y+ Y m" g* k$ }

全球变暖下导致的极端高温一般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出现的概率最大,但在其他区域也会有类似的极端事件出现。

! t2 W) B+ N3 B5 ?' t2 `. |
! u" p" o5 _$ B& `2 H( w
j5 }# c" C/ z( Q3 c1 \$ B

NBD:是什么造成了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出现?出现厄尔尼诺意味着什么?这种气候现象又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 l+ W) W: a' s
, |' [* C2 N" |5 ]; g, i
8 w' A: ?6 ]) a6 j

郑小童:关于厄尔尼诺和极端高温的因果关系,现在一般是认为厄尔尼诺的出现会增加极端高温的概率,而不是极端高温导致了厄尔尼诺的出现。这是因为厄尔尼诺会改变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在短时间(1-2年)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全球变暖现象。

- X/ Q& Z; ], N% `$ [1 M
& }$ B& K0 S1 l) a
% M2 K5 Z( z9 ~0 ?6 d+ e

此前包括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我国的国家气候中心、日本气象厅等业务部门都预测今年可能会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伴随极端高温事件出现,但目前的极端高温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关系有限,因为厄尔尼诺本身还未发展到最强。

/ a+ f" n7 j2 j2 \4 X. e4 r
( |0 p, p6 i8 u- s
! t3 j0 c2 r( i! Q+ t# ?$ J& S

厄尔尼诺是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周期性变暖现象,一般3~5年出现一次,198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10余次厄尔尼诺事件。一般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在北半球春夏季出现,秋季发展,在冬季达到最强,次年春夏季衰退。

) F+ x) K. ]3 \: m7 J
7 O) ]# ^3 c+ u6 [
: }5 `/ N% E( d/ x9 Z

厄尔尼诺发生时,全球多地会出现气候异常现象。这对于我国可能有两个最显著的影响,一个是冬季有一定概率产生暖冬,一个是次年夏季在长江流域产生极端降水和洪涝灾害。厄尔尼诺一直是我国气象部门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全球其他国家也会广泛受到厄尔尼诺影响,这些影响在学界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应用于气候预测。

# p+ e3 q1 n/ J+ n* c. A9 x
- S4 @$ e) w$ j! L+ Q# p
5 A' u# f1 R' F6 D! C# A$ w# \
6 c7 J# P) m6 O0 t
" `; \5 R; u( {. h& w+ f* c
1 u: q% x3 \' n' }' p G+ o# S! ?6 C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157313406

: C5 x6 V6 B$ [' a) Q8 J
4 t, a1 I9 g. D: a" R( p
* O6 \4 a# F! ?$ O

碳中和后,全球温度还可能缓慢上升

2 D, b% q Z7 q
# Y4 |7 t# K" z- |7 @- [. Y4 c
' W( b! O1 z3 [4 p. R+ u0 @: |: P

NBD:过去数年来,全球关于减排的努力有增无减,但现在看来,关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为什么全球做了这么多减排的努力,全球仍在变暖?是我们做的努力还不够吗?

; A5 \! _/ i3 J. G
% T! @/ j1 e4 {! |( a
2 D k b+ W) `( L

郑小童:关于减排和全球变暖的关系,在我这几年的教学和科普工作中发现,该问题在社会上具有一定认知错位。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节能减排,只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还是增加的。

# _/ Q7 r. C/ ?+ A: `
, L' L n$ f4 Y7 n1 j: B3 U
5 n: d4 B$ o9 E! N0 }% D' @

具体而言,我国制定的双碳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是要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净的碳排放为0。其他发达国家的碳排放目标也与之相仿。这就是说,碳达峰之前,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还是不断增多的,不会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是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是温室气体的浓度。排放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对应的不是浓度最大值,而是浓度增长最快的时候。就好比水龙头开最大的时候,是水池里水位上升最快的。

0 p/ n% A" R- W; [# H
: P- V. C P# }. z7 }! a6 {
7 N; \* ]2 ]! j+ L' F, u& l

NBD:既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还是增加的,将持续影响气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逆转全球变暖的趋势?

) l5 |3 [7 B2 B, u
' ~/ ^) A k: P; V0 O) L
0 b# |8 g% d! O9 i

郑小童:只有到了碳中和,也就是把水龙头关闭,大气当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才会不继续增加(也就是水池的水位不上升),温室效应才会不再加剧。

1 z1 ?5 Q& t! K/ B% f
5 S7 J0 Y9 T, _& U' k: H" k! ?
( @. {8 w4 u$ I2 L

事实上,气候系统的响应还有滞后性,学界现在普遍认为,在碳中和之后(即不向大气净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温度还有可能会继续缓慢上升。

- N. k8 u _& ?' |1 K6 {
0 M7 b* A6 m+ v: Q/ x
: W0 o) z6 o" ]

最近有学术界提出负排放的概念,也就是人类活动的排放要小于自然界的碳吸收量(就好比不但要关掉水龙头,还要把水池下面的塞子拔掉,水位才能下降),这才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 ^$ t0 Z( i/ [! I% z: G' _0 k/ k
" j( N3 m3 d! h- W$ N. E3 ^3 h
" C5 z, P" i4 v, l7 Z9 k9 h' s

总之,目前的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升级是人类长期应对气候变化万里征程的其中一步,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作为气候科学的研究者,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定量评估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效应,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7 L% j$ p/ v% b% U6 g) ?
5 p9 { q' q O) T5 C
% ]1 m' J# |5 m: ]9 W3 x6 s

每日经济新闻

+ l5 O4 [( T, t, A* ?* Y
5 o# N$ c" n5 A0 {
1 {+ h# t) ^2 \
举报/反馈
6 ?( {( {1 b0 t h
2 n8 {8 L9 C- ^' v # t4 ~& A m/ { ! ]9 [3 j, e1 g( B0 V1 m1 n : V* B# i2 P) v t7 u) L3 i7 F1 c5 o" o! e4 i+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欧克克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