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H7 V) o# m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十三五”展望
$ ], U3 B% S3 V- I+ { t9 K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关道明
: g6 i3 }% T" u8 v* j2 [ “十三五”时期,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深入推进,“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洋建设目标,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海洋生态文明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和政府绩效考核等,需要以科学高效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业务为支撑和保障;社会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监测评价技术服务等的新诉求,需要不断拓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业务的社会服务效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全球环境问题的科学应对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业务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H# `/ @( h# s$ _: a
另一方面,国务院颁布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做好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提高监测时空覆盖度,提升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加强监测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均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和沿海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业务投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院校和研究所等海洋科技支撑力量发展迅速,也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Q* n& e8 A9 Z6 j4 L+ K5 C! d7 s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总体布局- G; j0 I) p( w4 m8 K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布局总体思路。立足“十三五”海洋环保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求,适当超前部署相关能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重大环境问题为导向,分区分类梳理监测工作重点方向,明确相应机构力量布局及各类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即监测主体由国家投入为主向国家、地方、行业投入相结合转变,监测方式由走航监测为主向实时立体监测转变,监测目标由质量现状监测向质量现状与预测预警功能兼备转变,监测网络由独立分散向信息化、集约化、系统化转变。* F% |! P' b* i6 _& X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布局发展目标。监测工作上形成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为辅助、行业为补充的业务布局;空间上形成以近岸为重点,向近海大洋逐次推进,并向极地拓展的空间格局;手段上形成以走航监测与在线监控相结合,高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各手段互联互通的能力格局。最终形成国家地方行业一盘棋、立体监测一张网、数据信息监控一幅图的“三个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新局面。形成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监测机构布局,基本覆盖沿海主要地市及沿海关键县区,形成近岸海域三小时应急监测反应圈;形成空天海岸多基础、多技术手段结合的立体监测布局,提升在线、遥感等技术在业务化监测中的运用;形成高效安全传输、高度集成的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平台,信息网络覆盖所有监测终端,以监督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级监测网络互联互通,提升产品制作时效性和服务效能。
- E5 T7 _0 k7 O7 X 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运行管理机制
* @( c$ X. U1 d' h* O* t8 W: a 明确国家和地方监测事权。紧紧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及社会公众需求,依法落实国家海洋局及地方各级海洋主管部门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统筹协调机制及议事机构,强化海洋主管部门对各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和制度建设,形成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全部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工作格局,并做好与陆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协调联动和互联共享。
) ?5 q* p0 O6 H( y) T+ w 规范各级监测机构职能定位。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及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国家业务中心-海区业务中心-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海洋环境监测站等国家四级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以及省级监测中心- 地市级监测中心- 县级监测机构等地方三级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优化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布局,建立健全责权明晰、协调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
* b( F/ A' X. P4 D3 _6 Z3 x 有序推进监测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探索社会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和监督考核办法,引导和规范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弥补政府监测力量的不足。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设施运行维护、志愿监测船队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监测预警等。在前瞻性监测领域积极拓展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吸纳全社会优势力量提供科技支撑。鼓励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提供工程用海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监测评估等市场服务。 ?& U' K$ _4 x- ]5 w1 ~
2016 年工作重点部署) m' Y# k& I% h" R: G3 ?" p6 g
2016 年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国家海洋局统一部署,监测中心将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协调、和谐稳定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海洋环境和海域使用业务支撑能力为重点,以夯实科研业务基础能力为支撑,以完善各项制度和提高管理效率为抓手,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1 W, Y% V8 `/ D2 l+ j( `/ P
以实施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为基础,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好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协助国家海洋局继续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研究,开展“海洋生态+”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保护区选划与建设、生态红线、生态整治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汇同地方海洋部门,着手启动“蓝色海湾”治理工程的前期预研工作,继续做好“南红北柳”重大工程技术支撑和跟踪调研。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部署,协助国家海洋局全力做好“近岸海域水质考核”相关技术支撑工作,发挥国家中心的技术优势,联合地方海洋机构共同提升海洋部门的话语权。
" m& f5 a1 O3 j% f% R 在2015 年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与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加快标准体系构建。总结河口海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经验,推进总量控制框架在更多省份落地,并与“蓝色海湾”治理工程有机协调。启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报告(2006-2015 年)》编制工作,协助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环保宏观评价报告,充分发挥海洋生态环保“智库”作用。
, R0 R b8 c; Y6 c 全面开展“十二五”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协助编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十三五”业务发展规划》《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6-2020 年)》(“十三五”规划),并启动《全国海洋倾倒区规划》(2020-2030)编制工作。协助国家海洋局出台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和监测人员上岗制度,支撑人才队伍和监测评价软硬实力建设。
. E* t0 y2 G& d, B1 u' t# i- Y 2016 年,监测中心将加快推进“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在实现系统试运行“2+1”目标的基础上,启动海洋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对外发布平台和新媒介优化和使用,确保达到“好用、用好”的目标,并进一步开展各项目基础数据信息化、监测评价方法标准化以及管理技术文件修订完善工作。
! H2 F$ s, h& H 展望未来,监测中心将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生态管海”做好技术支撑,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水平、见实效,为建设海洋强国、打造美丽海洋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1 S; e2 Y% [7 B0 Q; ^ 节选自:关道明.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十二五”进展与“十三五”展望[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S1:43-47.( c( _$ e+ ~ Z. z0 R
【扩展阅读】 , n |/ l/ k, s4 X. v
: e) X: p! o, E! D V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传播学术成果。转载文章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配图来自网络,若侵即删。 2 B& m7 Z8 s+ S8 e4 @. {4 @' i4 Q0 ^
感谢您的阅读! 期待您的关注和分享!
0 p: ~+ s9 f2 c6 [ 智汇海洋 海洋学术智慧聚合与知识增值
& k( Q! {! E. T' r r3 N4 n
: K4 n$ h, o: Y* _# r3 q% ]: O0 `3 a* l2 k. \" R
7 z1 E. K! T# i. C u
* y! n) K5 q" C9 s/ K( z N
/ u) p4 o0 J+ Y* @8 n* z!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