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0 y. d0 [& c# f! H& X# ?( a
世界大洋覆盖了地表的71%,从而提供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栖息地。由于海洋栖息地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海洋的环境条件因区域而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如此
/ M# l" |4 G, r# y 海洋栖息地包括三大区域:海岸带,远海以及深海 + X |- r4 V$ M9 Z6 p* p
海岸带位于大陆架之上,深度不超过200米。其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最丰富的。海岸带是富营养的,因为注入其中的河流富含营养物质,死去生物的体也会流回那里。由于光的存在,海岸带可以发生光合作用。
* `) V! F1 T- J# L7 o. X2 ~/ H, |' \ 5 @2 q- s& F. k C# I) `
远海是海洋上面200米的那一层,离海岸很远。这一区域也有光,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这里通常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因为死去生物的遗体会沉到海底。因此,远海中生命稀少。在沿海水域或上升流附近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存在大量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漂浮在水上的大量生物,它们无法逆着洋流游动。在充满大量浮游生物的区域,水会变成绿色。
. E! |% Z. v1 \
# `7 q5 X% U: t 深海是深度在200米以下的远海层次。这个区域几乎没有被开发。由于光无法穿透1000米以下的深海,在这个深度以下一片漆黑。因此不存在植物,也就是初级生产者。只有动物和细菌在此存活,它们以从上面几层落下的叫做海雪的有机物为食。 / M! p8 x# Z" w" j2 f) s
海洋生物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会吸收光,但不同深度的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部分。海水
1 a9 `- N0 `' Q: Y 无法很好地吸收蓝光,因此,蓝光能够穿透到很深的深度,这就是海水呈蓝色的原因 % q6 P: ]+ G# X
光对生活在沿海水域和远海中的生物都至关重要。这些生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随 ; |, C W4 ?/ @
着深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稀少,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逐渐消失,这也会影响到动物群。 6 s9 _, x, v. K( ~$ G- M
海洋里的温度及其波动比陆地的温度及其波动更为平衡。越到深处,温度就越低。2000米及以下的水温一直保持在2到4摄氏度左右。
4 S2 m D4 ^( i8 m/ ~+ [% `% S) \) K7 K. { 3 ]4 I4 H; l7 Q% b) T* D4 O' S
海洋生物的分布范围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不那么能忍受温度变化的物种栖息在海洋中的热带海域、极地海域或深海带。另一方面,栖息在温带海域或海岸带的物种更能忍受温度的变化。
2 G% j1 R. t4 s: d( c2 g5 @$ ] 越是到海洋深处,压力就变得越大。在恒温下,气体的体积与施加于其上的压力成反比。例如如果我们让一个球落入海里,球开始下沉,随着球越沉越深,压力会增大,其体积会减小。 6 F" g0 _ ~2 `& V
$ b/ S8 @' g9 p5 D 生活在海里的生物会根据压力来寻找一个适宜区域。由于压力差,很多生物会进化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呼吸空气的海洋哺乳动物,比如海豹,海豚和鲸。
& S _* T* A: j, I: B' b 海洋的平均含盐度为3.5%,也就是说,一升的水里含有35克的矿物盐,主要是氯化钠。
6 o+ s; ~6 J* R' ? ' y( s$ ?# f* Y
海洋含盐量示意图 2 Y) F$ D% `* _1 w6 x& f! B
7 v0 Z5 A/ x' B+ W T 盐分最均匀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更多的被陆地包围,并且在亚热带,其盐度要更高一些。除了气候,季节的变换、淡水的补充以及地理位置都会影响海洋的含盐度。较温暖的海洋含盐度更高,它们有来自降水或河川径流的少量淡水补充。因此,举例来说,更多的被陆地所包围的地中海含盐度更高。 , N3 Z/ a! V/ J5 A4 z
海水的含盐度对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来说至关重要,含盐度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海洋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 # ^( \$ }1 V1 i, D) |3 L
+ {4 ~% A+ P8 D. m- b7 S! [+ n! ]7 W/ f& i8 l" v# K! S
K6 j+ T- t+ ~5 `- T
7 V9 |5 \9 j$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