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震研究 -海洋地震勘探具体过程

[复制链接]
5 ?& o7 i% K( {. F; J- h0 f

原标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震勘探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浅层高分辨率地震立体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绘制海底“藏宝图”

2 F1 H; c7 h$ d4 x# u7 F * m1 X( O1 l- p/ K3 ~; n 8 x' u5 Z8 f3 Q7 w, G( \

海底电磁采集站回收 罗鸣 摄

2 i. l" q- w( |. X4 }

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浅层高分辨率地震立体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其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技术产品,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这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震勘探团队经过多年持续攻关的喜人成果。

5 C4 E) j. y: ~& _6 y5 B3 ?

海洋,孕育着生命,也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多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团队积极研发海洋技术装备,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为国家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e2 s6 G7 k+ B0 o- i

自立自强:突破海底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3 |9 {6 M7 I" ?' _

2021年9月17日上午,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重大科学考察航次”搭乘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缓缓驶离青岛奥帆基地码头,前往西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执行科考任务。

% I8 z; K. u6 e, m, W% F# d [

“航次聚焦复杂地形对西太平洋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获取全水深、多要素的精细化调查数据,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西太平洋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的基本时空特征,阐明复杂地形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对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的影响及调控机理,力争在海洋多尺度、跨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怀山向记者介绍了本航次的重要任务。

( v) Q8 v7 P+ E7 w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震勘探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浅层高分辨率地震立体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其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技术产品,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8 z7 n: u3 a# P* [9 {+ m

海试工作组分别在1200米和2250米水深处对海洋地震垂直缆进行了工作性能、仪器指标和重复性测试,共完成试验测线4000余米,获得海洋地震垂直缆原始资料36.5Gb。海试结果表明,海洋地震垂直缆资料可靠、性能达标,为后续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手段。海洋地震垂直缆技术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 L! s/ T; Q1 c( _7 Y+ f4 V

“我们团队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卡脖子技术,为国家海洋能源勘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刘怀山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心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深海大洋中。

4 R/ o6 T$ g4 `/ V: W% L

锐意进取:不断填补海洋电磁领域技术空白

; D' U% R3 ^/ y4 {+ X/ B- u

2015年立冬时节,青岛海域波涛汹涌。在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电磁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负责人李予国率领团队成员,对自主研发的融合了1000A级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和4000米水深电磁采集站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进行浅海联调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浅海联调测试圆满成功。

) j% d% i# l! V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挪威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最大输出功率为1000A级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国的海洋电磁探测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f, ~* L" d0 l( W4 j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电磁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自成立之初即将“振兴海洋科技、攀登创新高地”作为奋斗的方向,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了“十二五”863计划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科研项目等。团队在不懈的创新攻关历程中,不断推进装备研发和理论研究,攻克了在深水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技术、海底微弱电磁信号检测技术、海洋电磁场数值模拟等关键科学技术难题。

* g0 \4 a. |% N( }5 ]7 b$ ?

“深水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为我国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国土安全提供了一项全新的技术方法和装备,从细节到整体,完成了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造’。”李予国介绍。

( R0 M, a* t% \9 e$ L2 p" C9 F

行百里者半九十,李予国团队再接再厉。2017年春分时节,他们在南海流花海域利用该系统成功获得了我国首条深海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剖面,采集到了海洋大地电磁和海洋可控源电磁资料及其他数据,验证了所研发装备的油气资源探测能力。首条剖面的成功获取,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电磁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领域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而且也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v: E4 I1 }+ R& p

李予国团队通过开展海底地质体及海洋 CSEM数值模拟、资料处理和解释分析软件开发,为海洋电磁探测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有效提高野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置信度,相关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海洋电磁装备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a9 Q- y/ X( b1 P' }+ B/ M, [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这条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之路,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团队还将不懈探索。

7 g* i% P( s; R: g ( ?: E# U; a( o, q3 ^

洋地震垂直缆收放过程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3 i8 s4 P0 K( N7 |. {! J# Y V/ H - \- d% t! T2 r/ c

END

+ c$ c" h9 Y6 Q5 c. H7 I6 }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廖洋 李华昌。

; e4 j8 G! }9 t: V1 S9 ]7 [5 j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H! {# Q+ u% }! e, [

大家都在看

+ x) N( L6 U4 S R0 S& h8 | v r ► 已正式出版!《人工智能海洋学基础及应用》《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海洋学导论》《海洋涡旋探测与分析》 3 a0 f2 r# D8 Z0 v; D! w6 G# y ►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四位一线科考队员倾力创作…… ) @3 z: U" E0 N ► 《人工智能海洋学基础及应用》正式出版! ' N! e; P6 x( [# s4 K: S& j

► 中科院海洋所李新正课题组组织编撰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 p7 `2 X: S0 r4 `' o ►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担任“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4 P: s" @8 S5 A) \; O5 \4 _ 中国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委员会成立会议并讲话$ |0 ?5 t+ x0 I, ~$ E* @" y9 T( A3 R7 n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持续深耕建设海洋强国关键领域

* @: F) a \) T# R3 o, b

► 王颖院士主编《数字南海》正式出版!

5 i2 h4 z# [9 s3 ~ ! L S4 }% P. T, N5 q1 U

►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 z0 B! Q2 p+ g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2 k' R; g2 c7 A- V( h9 Z4 t

►《海洋数值模拟》正式出版!董昌明主编

% a3 V# I. ^/ n6 p* Y

► 《渤海、黄海和东海沉积物类型图》出版!石学法等编著

$ M/ |; s: F" L/ }. M4 S

► 填补海洋气象学领域空白!《爆发性气旋》专著出版

8 _. v$ W4 H; V

►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 r o1 P$ Q) t, C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著

' z3 d: O) q2 }# d0 R/ u

" x: V5 u: M0 D# c

►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 H T M& [+ g2 b

" p; j+ [9 s4 x% Q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 \& [; y7 o9 K

: `7 W: B, v: X& g5 ?) {" N7 H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 j# `% x5 [' n2 e+ T" ^

% C9 Q: W s2 a# Y( i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7 w/ T% {# T% w

►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9 j2 Y. _8 ?7 x7 w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2 Y) R6 F& J5 @, C# L- Y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 n8 T$ H0 H( R; I* T" v# S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 O1 j T7 c% o) |5 x0 Y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 骆永明等编著

) @* N+ k( E0 B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8 X! q0 Q8 _ [, _# T

►《地球系统与演变》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4 s8 n, n/ E$ X5 O. u* m5 o% f: i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演变遥感监测》出版

% s( f I' r$ V0 v

海洋知圈

0 H+ _5 o9 f' ^! n7 f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o# h' w- b8 ?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r! G& `" M% r% O* }/ W' V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 在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