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Y: O8 I) Y. H/ k
微塑料(microplastics)的概念于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提出,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近年来,人们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乃至极地和深海都发现了海洋微塑料的身影,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北极海冰每立方米中含有238个微塑料颗粒。微塑料不仅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环境中,在陆地淡水环境也分布极广。2017年9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机构公布了一项名为《看不见的:我们体内的塑料》(Invisibles: The Plastic Inside Us)的报告,研究者对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发现83%的自来水样品中含有微塑料。
6 W$ \% N! K+ M% F 塑料制品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据欧洲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球塑料产量达3.35亿吨,预计到2035年该数字会翻一番,到2050年会达到11.2亿吨。根据Roland Geyer等人于2017年的科研报道,全球已累计产生63亿吨塑料废物,但只有6亿吨(约9%)被回收利用,另有12%被焚化,绝大多数(79%)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海洋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和平组织2016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秒有超过200千克塑料被倒入海洋。
8 I- G% K' N& [. K% j! O1 S& I 海洋微塑料可以根据来源分为原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两类,通过河流系统、城市污水流出、水产养殖设备磨损、海洋活动泄漏等途径进入海洋。原生微塑料是人造工业产生的微塑料,如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剂微粒、塑料制造加工及轮胎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次生微塑料则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等过程破碎而成。 * M/ d! P0 y+ d. x/ a
▲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影响示意图(孙承君,2016)那么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藻类而言,海面上的微塑料会遮挡、反射阳光,从而阻碍藻类对阳光的吸收,抑制其光合作用。对于有些生物的卵和幼虫,海洋微塑料则表现出明显的毒性效应。科学家发现,当欧洲鲈鱼暴露在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中时,鱼卵孵化率会降低,幼鱼生长速度减慢,且进食偏好发生改变。微塑料容易在海底沉积物中聚集,因此会极大地影响滤食性的底栖生物,研究者们在海蚯蚓、海参、海鞘、贻贝、螃蟹等生物的消化道中均发现了微塑料。海鸟、海龟、海豹等海洋脊椎生物也会被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塑料垃圾迷惑,将塑料当成食物吃进腹中,或者被塑料缠绕窒息而死。除了单一的物理污染,塑料还会带来复合污染,因为塑料中的有毒添加剂(塑化剂、抗菌剂、阻燃剂等)会被释放到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
6 M u8 X" W% F6 A ▲被塑料垃圾卡住脖子的海豹(图源见水印)▲一只海豚在玩弄一个塑料夹,殊不知这个“玩具”会让自己窒息或毁容(图片来自网络)应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全球在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国际组织已召开会议讨论应对策略,欧盟、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针对化妆品禁用塑料微粒、海岸漂浮垃圾处理等制定相关法案。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海洋微塑料国际合作研究;科技部启动了“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等重点研发计划;政府也在逐步推进塑料垃圾问题的立法、修法工作,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E8 @- @1 Y F2 H0 \ J
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我们能做到的是正确认识海洋微塑料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选用可循环使用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 [+ }' o- G1 C" H' J
征稿启事
) T1 {! J1 h3 c2 q) {. F# G 朋友们,欢迎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海洋欢乐谷投稿!
7 N# c0 D: M, K5 N 无论是文章、摄影、漫画、美图、动图、视频还是音频,只要稿件能体现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现海洋魅力,我们都来者不拒!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相应稿酬!来稿请发邮箱: 8 T9 t. Y+ C: ?+ n2 k' y
haiyanghuanlegu@163.com。期待与您相识! ( t& w( P8 H' i8 t1 r- r
海洋欢乐谷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致力于打造海洋科普精品,传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分享海洋文化创意设计灵感。 0 k" h8 {, a# W, N) `$ I% ^$ A" \, z
3 g7 y3 V% P+ t; _: O
9 }) I, c1 f$ H# v, C" A$ M+ w' Y$ f* c
$ e2 E+ o. N- W+ N4 ]
6 g& H% J& E%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