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F2 S( E" j: x 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
; O5 S' ~8 o a) s6 ? 一、什么是微塑料?
" Z5 u" C" F V8 o' V% S4 s 这是2004年英国科学家Richard C. Thompson在顶级杂志《science》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这篇题为“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的文章中,作者首次提出了微塑料概念。
* t4 t1 B" y. |, Z+ A% g j5 h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首次提出来的,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
8 s+ R7 L& f% W 我们知道每年全球都有大量的化学产品相关被生产出来,比如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包装袋,还有绳索等,这些东西被大量的排入了水域中,然后随着河流进入大海。哪怕是堆在非河流边,也会因为下雨冲刷的缘故导致这些废弃物最后汇入河流而进入大海。
2 }9 N* {" _* Y5 t3 o8 x9 u" b 这样一来,大海中就到处是污染了,甚至还有的形成了垃圾带,被称作海洋沙漠。这片垃圾大概有400万吨塑料组成,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也称“第八大陆”。事实上,不只是这个,在我国也出现了垃圾带,比如2014年,上海就出现了大量塑料瓶、白色泡沫形成的垃圾带。
: ?4 d, U5 g" j: S7 K, b% B( w & b( A4 L; {$ a+ H( s+ _
很多时候,这些塑料随着时间发展会被逐步降解掉,所以我们觉得安然无恙了。
- K9 q4 ]/ Q0 l: W1 K) t 然而研究却发现,这些塑料,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降解,它们只是变成了更细微的碎片,让我们普通人看不到,但是在专业设备下,却发现了这些塑料碎片的存在。
2 o U. R. i" K- ]. J- n! h! ?$ K
0 \+ i( h- a+ X7 @. ] `) O- f7 @ 这些塑料碎片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是指那些直接从污染源头出现的微塑料,比如一些工厂的废弃物废水中就含有这些污染物,它们随着下雨或者河流进入到大海,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是指那些我们看得到的塑料比如塑料袋被降解之后形成的污染。
2 ]0 }9 P7 B3 j3 o: f d
二、微塑料有什么危害?
: j# B7 [! G- k$ ~ l 到目前,微塑料关注度很小,因为之前很多研究都忽视了。这两年,微塑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因为微塑料不容易观察,而且和水混在一起,很容易被直接摄入生物体内,比如鸟类、鱼类和一些海洋哺乳动物
. K+ ?8 z" P, I% Q
& L6 d. N% p( S0 h; K" Z
等,都容易成为海洋微塑料的污染。所以,这种潜在的威胁也会让人惴惴不安。
, P, A) U( Q% U) [# b' w
5 M/ m+ e$ K# ?' { 2 s1 U( \% U' q, \ N" w5 g! F
据部分研究发现,这些微塑料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毒性,所以也被称作水中PM2.5。而随着食物链,这些微塑料可能会进入到人体,从而对人也产生危害。
# \6 D/ k5 p- N9 ], G& N
# p) R9 u8 R8 u9 k" W 但是这种微塑料由于看不到,而且很难滤过,所以很容易被吸入,导致动物身体受损,所以被称作水中PM2.5,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进一步发现这些微塑料的危害。
+ h0 C( y5 l7 W" T6 t
可以参考 @中科院之声 写的一个内容隐形的“杀手”——微塑料
首先受害的将是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近年来对于海洋微塑料的调查研究发现,微塑料对鱼类繁衍造成了严重威胁:误食塑料的鱼类发育不良,或因机械损伤死亡。比如有些幼鱼本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可微塑料的加入使得它们改变原有的习性,过量食用以致发育迟缓8 X4 c C1 Y1 b( ?
,明显小于正常状态下生长的鱼类,行为也变得异常,虽然机理尚不明确,这种危害却是深远的。
另外,由于微塑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极易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经微塑料吸附后一旦进入食物链循环,则遗毒深远。我们怎么办?
- `+ K' j% l: G8 U
我感觉这似乎挺难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化学用品,比如少废弃衣服,少用塑料袋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微塑料的诞生。
' M' |6 V! f/ E$ e9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