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0 r' P* G5 P d+ l& D+ | 原标题:专题: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7期发布
. ]2 j- b/ {# V+ ^/ u2 Z y4 V
0 V6 V) P+ _4 }) ` 2022年第7期 $ B$ \4 a9 O! s5 f
专题: : t2 ~, B+ q4 K3 U
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
2 A9 q' T! I% K6 d4 }, ? 编者按
$ D: q7 M: z! g) C9 s+ U1 z6 d' B 海洋观测探测是认识海洋乃至地球系统的最先行、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海洋观测探测手段渐趋丰富,观测探测应用范围日趋扩大,观测探测价值大幅提升,已形成一个涵盖空天、岸基、水面和水下的多维观测探测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建设与海底资源开发的发展。与此同时,海洋观测探测相关技术体系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建立自立自强的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是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基础,可极大提升我国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科研、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保障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的相关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有效推动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指导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刊》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组织策划“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专题,邀请相关管理者和专家学者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刻思考。本专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偲指导推进。 g1 v4 P* o/ d) W/ l
专题: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
/ n- S$ m. [) n- [' A0 ]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 s" R* ~- T/ y. T1 b* g0 P( y+ E 吴园涛 任小波 段晓男 文质彬 董丹宏 殷建平 沙忠利 赵宏宇 蒋 磊 江丽霞 沈 刚
: F' W5 d8 A# m 吴园涛
* U& N6 e8 }7 h" E4 E4 O. E0 f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海洋技术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领域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务综合管理工作。 . t) w6 U' T. h
3 S/ f; y E3 \5 \/ j* V& u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2 t, p7 K0 {) g0 \6 I: G
毛华斌 吴园涛 殷建平 练树民 # k( r2 f$ ~) `( B" K- E) V
毛华斌
6 K) e6 p8 a! \' ^; @( H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观测技术、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应用海洋学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 e, O. A0 C0 V0 p8 X. a: m
练树民
3 D' L( E* J) o7 Z9 _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应用海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咨询顾问专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海洋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海洋科技管理与应用海洋学研究。主持“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 7 D% g# _" L* {+ q& t4 _
3 k. ^& W. H5 |, r9 y 海洋观测探测平台关键材料发展与展望
4 j1 E( ?: A7 H7 I" @ 杨 锐 马英杰 程世婧
; d9 ^3 e9 g4 x 杨 锐
, G; R* q% x, X( z1 }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部主任,上海科技大学智造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曾担任“奋斗者”号潜水器钛合金载人舱项目负责人。
' q2 t" k2 Z8 P# x I( V9 }) V
! i# ^5 J, }6 r. G 水下观探测装备核供能方案的思考
- K+ ? U/ B) e* Y6 F6 e4 M 彭子龙 阎述学 殷建平 杨 磊 蔡翔舟 郁 杰
( z# \! d6 b+ S* W# Z5 d7 ? 彭子龙 # y2 B$ l9 N) Y4 L+ P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基础科学局、重大科技任务局工作 20 多年。长期负责材料和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的管理;全程深度参与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和“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等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先进核能、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撰写和发表了多篇战略咨询报告和科技管理论文。 0 q3 M3 T$ Z Z B
% }# g! B0 M, j6 y! e4 ? 水下观测和探测装备能源供给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r' H6 ?$ O, M2 ]) k( M- r
吴天元 江丽霞 崔光磊 - ]( N' R3 X' \
吴天元
. Y5 @! B) a ^4 f/ l, D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储能技术与工程、深海能源系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
/ d' O* @ Z5 d0 V, N 江丽霞
# S0 l$ ^7 U" x: u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海洋技术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与控制、清洁能源技术、海洋和能源领域交叉战略研究等。共发表科研、管理论文近 40 篇,执笔或主要参与撰写科研报告 30 余篇、执笔或主要参与撰写科研管理报告 100 余篇,获省部级奖励1项。 % C1 l- S7 n* Z) h0 m: |% N8 |! B# M
崔光磊
8 z0 q) U9 m( r6 }+ o+ t" o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深海特种电源、固态光电转换器件等。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等多项重大项目。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 T, g2 }5 }& ^) j7 v! R" i. q- H6 X) o7 t7 f8 r+ z
水下机器人应用及展望 . a9 F' ^: U) ~. r
李 硕 吴园涛 李 琛 赵宏宇 李一平 2 F f7 r! J( z; f" a
李 硕
" [: K% S6 T4 v; s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水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研究工作。主持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重大课题。
" e z1 `8 h" V' Z" {, h 赵宏宇
4 X1 \" S# p. {7 J0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水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 m8 y+ K, |
, V& a6 F! u$ V H' }
极地环境探测关键技术 : U' B0 e' b2 T
程 晓 范双双 郑 雷 周娟伶 0 Q H2 n! \6 a6 s9 c7 U' o/ [
程 晓 & N9 P# ~5 K, \0 i9 X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秘书长,科学技术部国家极地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极地与海洋遥感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成果。牵头推动我国“极鹰”系列极地遥感无人机快速发展和体系构建、推动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冰路”卫星发射入轨、地面处理系统建设和应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称号。
( f' U: \# X r7 o5 F
$ s. q8 U' j: w Y% ^2 M1 t6 E: | 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 o4 V4 K# r: k
张鑫 李超伦 李连福 ' u! U! c: F4 q* i0 K9 q
张 鑫 - J* w5 B5 b( O8 g4 b2 r& 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深海原位探测技术和方法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了世界首台高温热液流体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10余项重点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 / a5 A! F0 m; r' h
; n- G0 d$ m5 \" z8 B$ L
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计划回顾与展望
' M: E6 d8 b7 v0 i ^ 王 凡 周 慧 汪嘉宁 王 琳 马一心
: P) R x! h/ v- h 王 凡 1 F: ?6 M4 {& N: h0 I0 S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长期开展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暖池动力学研究。先后主持“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针对热带西太平洋环流与暖池的次表层结构与变异、中深层环流变异等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长期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实现深海潜标连续实时观测重大突破,积极开拓“人工智能海洋学”等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在 Nature、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Advances 等发表论文 160 余篇;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技奖一等奖”等。
; H( |, g; X. ~( l/ _- G. l7 g
1 v! u; ]1 ~7 J$ v& f) E 战略与决策研究 : f7 z& O" e) g+ @3 q0 m" f$ Z/ Y
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 - q Y. }/ i* ?+ D
穆荣平 郭京京 康 瑾 马 双 池康伟
~% Q |3 }# e% ^" X; R G& a/ p4 G 穆荣平
1 j) E0 A/ `- Z7 V7 b" P- u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发展政策、技术预见、产业国际竞争力等。 : l! [% P% B5 \& r+ N
郭京京
9 o3 M( {6 Z& p3 p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兴产业创新政策、创新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院长青年基金等课题。
8 l6 G& B2 B( k3 l/ E# \' t; R+ N
+ G9 V3 l0 k" s! S 政策与管理研究
/ c& y$ `3 z6 A7 _5 { 完善我国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5 K) K% W: ]5 H
裴瑞敏 张 超 陈凯华 魏雪梅
! I# |' X4 _( P5 W( k! r2 E 裴瑞敏 * f) o; I0 M3 t* P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创新管理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30余篇。
1 S8 b6 A q9 U( P/ h 陈凯华 : O& i/ L1 x6 S0 H& W7 o* x! M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创新系统、创新发展政策、科技人才管理与战略、创新计量与管理、技术预见等。
$ F8 U( H0 @4 Q5 N- z( G) ~! P# w0 J/ D
无人机应用发展关键基础设施与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 : O; b; B6 R1 ?8 N; z0 L& D* T1 b
廖小罕 徐晨晨 叶虎平 谭 翔 房世峰 黄耀欢 林 静 ! b' s* v) Q: ^
廖小罕 % N1 s6 E( ^4 U, S+ H' _ J
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和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近 5 年主要研究领域:无人机低空航路规划构建、低空空域资源开发利用、无人机区域组网观测、无人机遥感应用和无人机遥感大数据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 30 余项国家重大项目。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担任1939.1工作组主席,在由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领导的信息技术领域顶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ISO/IEC JTC1)担任第 19咨询组专家,参与无人机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主持编写1项无人机低空航路国际标准。 4 i- q v7 q3 u. f N
徐晨晨
* Q! Q) q& W; z4 Q" E' U i1 ~* L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无人机低空航路规划,无人机遥感应用。以技术骨干身份参与多项无人机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和专著 20 余篇/项/部,作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939.1 工作组首席编辑参与编写无人机低空航路相关国际标准。
* h3 Q4 F& a6 S% r6 `2 L5 @6 Z& P6 a# @5 ^: t$ X+ J/ P* s
智库研究
/ a4 a1 B T4 W 中国智库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 ~* P% [. H0 s8 I: Q
干春晖 5 K( p6 v% z3 h- \* \
干春晖 3 C! m/ T7 l* P/ C Z1 F) p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智库建设理论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等刊物,并著有《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研究:结构、制度与战略》。
7 f1 [4 p* X; \; @# ^0 e0 j- c
0 N; o. `: P$ Y! }8 }+ {: l, M 科技与社会
; k6 x" V; z8 B; J# K" J 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 q( E+ t1 @& G& X" n
孟小燕 王 毅 5 j& [; U) g/ \
孟小燕
* z0 }0 r9 s$ u/ G+ O) } i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任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等 10 余项重大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编专著 6 部,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 项;参与多项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文件、政策建议的研究和起草。
; x) E% m' E+ D& s9 J 王 毅
& f& N2 H/ [" s& s) Q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可持续发展系主任、教授,年度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组长、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政策、能源与碳中和转型发展等领域的战略研究与政策系统分析。曾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科研课题。参与过多项中央和地方重大法律、规划、文件、政策建议的研究、起草和评估工作;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 q1 Y. J$ U% z8 \) C/ z, @
9 ^0 T3 e. J7 W5 ~# H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 E& o5 U5 }* w0 a3 [
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沙地生态恢复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o' D7 K* @: Q/ [( X% F$ b 黄振英 叶学华 崔清国 杜 娟 杨学军 刘国方 阿拉腾宝
! o2 P1 m: t; b I9 [$ |' A ? 黄振英
2 o/ P. C; k5 w3 `" M/ 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站长。主要开展旱区植物生理生态学、种子生态与植被更新、植被恢复与技术试验示范等工作。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10 余项,发表研究论文 160 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Biological Reviews、Ecology、Ecology Letters、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Journal of Ecology、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Functional Ecology 等 SCI 期刊论文 120 余篇。担任中国植物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担任 SCI 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主编,《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和《林业科学》等期刊编委。201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草原英才”称号。
0 f0 @, s ^7 ^5 G& }' a4 v( l6 N- \7 x& a7 @1 @! l, H3 K
中国科学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 . Q3 p- ~- v0 h" V4 u' g6 Y
. M E( `7 q6 f; S
资讯与观察 6 u& Z) m1 n8 s# C! Q- d0 _* C
政策速览 ( c3 N6 Y3 L9 N% p3 d B4 ]
" {% t' `. @+ G1 W0 @ T
封面
+ \- i9 I8 C) q9 i9 Z9 U% w
" m: Y& [2 ~+ q) n+ ]5 ?) l 封二 、封三
& G A) ]/ [$ x4 \/ h
: x4 w# P: w7 D" E, M9 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V/ }6 |+ v5 \- P& e% @
# w7 W. u: }) ]- r- Y5 U9 c' E/ W 责任编辑: ; n$ D, @4 o2 G/ L1 D" n3 {
, ?9 C1 `7 F( H+ H( d/ V
+ @& w' v; g% m: k/ f
' m: m M3 M+ _
. P4 s3 d/ H# d9 }7 I"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