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情况 办学历史悠久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由我国第一个稀土矿发现者何作霖教授于1946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地矿系,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已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青、泰山学者、筑峰人才工程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科设置齐全学院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设有地质学(海洋地质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为省部级特色专业。 教学科研平台完善学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建立了山东桃村、辽宁兴城、山东半岛海岸带、新西兰等国内外实习基地以及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等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特色显著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以理工融合、海陆并举为显著特色,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杰出校友贡献卓著著名学者何作霖院士、周明镇院士、徐世浙院士、丘捷、白季楣、郝颐寿、张保民等教授曾在此执教。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多项国家海洋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要科技任务。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我国首套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填补了国内空白。 & R$ S5 `$ I! m) ~) M
02地质学 Geology 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以海洋地质为显著特色,是山东省一流建设专业,拥有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构筑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历史: 1946年何作霖院士创办的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 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数十所国外科教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办学条件:拥有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物分析、矿床学等完善的教学实验室以及5个野外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球系统科学和人文素质,毕业生能够胜任海洋地质、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地质调查和资源开发、城乡建设规划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行政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石油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海底探测技术与方法、海洋沉积物分析、海洋工程环境等。高年级学生按不同专业方向实施分流培养,设置了不同学科方向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毕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海洋、地质以及石油、港口、城建、交通、测绘、环境保护等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本科毕业生流向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国内升学主要选择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所属研究机构。国外主要选择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国家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 r) ^' `& B7 K6 z: D# X9 h/ O
03勘查技术与工程 Geo-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以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基地。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和人文素养,掌握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海陆工程勘探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海洋、陆地工程勘查等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 目前,承担中国海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共34人。大部分教师具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海外工作学习经历。 中国海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50人左右,目前在读本科生204人。近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以上,位于全校前列。近年本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平均60.8%,一部分在本校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还有一部分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深造,多名毕业生出国到斯坦福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德国不来梅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深造。专业成立50年来,培养了包括原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内的上千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活跃在国际和国内的海洋、石油、地矿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管理部门。
7 \4 K- V9 c% m6 E) g- _2 a' L04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国际地球科学进入信息化时代,全力推进数字地球、透明海洋新形势下建立的,以地球科学为背景,融合卫星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处理分析、海洋探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地球科学可持续化、信息化发展的专业。我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首批设立、同类专业中唯一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高质量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海洋环境等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工程建设、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环境与灾害监测、规划设计、保护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海洋科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在校生被选派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 r0 C. {: w" |
05学院标识
—院徽释义—— 院徽设计整体颜色为深蓝色(R31 G78 B121),轮廓为圆形,主体图样体现“海洋地球”的概念。下部参照中国海洋大学校徽波浪样式设计,象征着学院的海洋特色,“涵海励志”;上部底纹为经纬地球(经纬线颜色为灰色,R201 G202 B202),象征着学院的地球学科,“博古崇今”;“1946”字样体现地学院的创办时间,表明学院的悠久历史;“CMG”字样有两层含义:一是“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的缩写,点名学院英文名称;二是地质老三件的缩写(罗盘Compass、放大镜Magnifying lens、地质锤Geological hammer),每个字母中镶嵌对应地质用品,代表着学院的文化特征、精神内涵和光荣历史。 外圈采用双线(一粗一细)包裹,圈内环绕文字突出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中英文全称,两颗五星作美学分隔,同时包含了两层意义,一层代表了的学院院系设置,地质与探测;另一层含义可理解为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筑了学院的脊梁。 % q2 F: L O6 e. i'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