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丨正和生态基于海岸生态修复与蓝碳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

[复制链接]
中国自然资源报丨正和生态基于海岸生态修复与蓝碳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
$ U4 M+ Z$ [6 t8 u! N4 r% d
" ~  ]; f. V! r( H$ m" G
正和恒基 [color=var(--weui-FG-2)]2022-01-21
) B* g" k+ r7 y
1月20日,自然资源部主管媒体《中国自然资源报》海洋专版对正和生态海岸生态修复及蓝色碳汇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报道。作为全球滨海论坛——全国海洋碳汇联盟会议发言人,正和生态副总裁李宝军接受了记者采访,围绕蓝色碳汇及滨海生态系统构建,全面介绍了正和生态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从河湖到海洋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 }2 G. ~7 p3 z) {

' d1 U3 O* m0 E* c: J5 i+ s6 A/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2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海洋专版 ©中国自然资源报
6 F* a$ ?" V4 r
# z* W3 p$ u- l2 d& _附:《中国自然资源报》原文% p( j5 |1 ]" {1 N+ x* j/ V$ I
从河湖到海洋. o0 `2 T) @  n( C' A8 y0 b
——正和生态基于海岸生态修复与蓝碳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 L  h. O5 w8 K3 k: N
; r3 m  _9 Y0 ~9 v8 t: O

$ [' k4 W6 Z. H7 Q2 |
本报记者:赵 宁
- a' t1 e. Q* y( R( \; X* d
滨海地区作为陆海相连接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禀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地带。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滨海地区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带,滨海地区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
7 m) T' ]% t1 E# d! b2022年1月10日~11日,主题为“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2021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滨海湿地、海洋碳汇、候鸟迁飞、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前瞻性、务实性、引领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经验。
' F8 W9 f. Q9 v% y0 `2 y2 b" |在其间召开的全国海洋碳汇联盟会议上,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和生态)副总裁李宝军分享了该公司从河湖到海岸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以及利用新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成功案例。
4 t) Y6 z$ b3 v/ Q; ~# E+ ]

: R6 ~3 o% P! x; q. V% J#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和生态副总裁李宝军受邀发言
0 c0 v- _5 e% h. D7 o1 t- ^5 p  l' Y& i8 m( i6 y9 P: k" b

- p. @+ f% U0 }; x) y1 K
0 V" g. z% S/ V3 G8 b
2 Q3 {! D; K;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7 h5 P3 ?3 p+ k' D4 {' Q: e实施碳中和国家战略,是我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有力抓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赤潮、绿潮、缺氧、酸化等海洋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7 h2 q9 x' N; h
滨海生态系统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提高其海洋碳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气候变化治理手段,属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而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需要遵循生态系统演替的科学规律,针对各种生态退化等问题,研究原因的所在,在制订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修复和重建方案时,尊重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科学地选择保护修复模式和措施,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和工程化
5 O; C/ L) j9 v1 k“生态工法正是一种基于自然的创新技术,致力于创造有生命力的滨水结构形态。”李宝军介绍,生态工法可以概括为基于水利安全,以生态修复为导向,实施水土保持、辅助净化、物种保育,从而鼓励自然做工与演替的工程实施方法。该工法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学特性需求,利用植物根系的土壤固持作用及植物缓冲截流能力对边坡进行稳定加固、提升抗冲刷性能,同时丰富的滨水植物不仅帮助水质净化提升,也营造了生物栖息环境,以此提高生态稳定性
* ?4 B$ A  H  h7 I- B

# S4 D1 i0 e' ~0 x& c5 p6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运用自然植物材料,对边坡进行稳定加固
* |. F9 N/ g; r8 T/ ]/ R
( F  l2 \; z3 M/ D3 C# Q& T: W9 X作为一家生态环境科技运营商,正和生态自诞生之日起,即确立了追求设计本质的原则,将科学的技术体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拟自然的生态工法融入每一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正和生态坚持科学、数字化、创新和多专业融合,努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动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工程建设中,正和生态采用拟自然的生态工法,最大程度地还原自然生境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
4 O, p, Q8 K) a( T1 C

0 w/ Q, `+ t  n9 k% l% i$ ]6 b*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陆域到海域的技术探索7 B! E. N, k2 h6 A% j% t
李宝军介绍,正和生态在生态工法的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九模块法实施落位流程,包括场地识别、自然流淌河流断面设计、生态工法设计、复合断面设计、工程实施与监测等。8 @* T5 Z8 U1 p2 m
首先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场地的基本特点,根据场地识别及区域特质,推导自然流淌河流技术参数。在河流断面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水位、高程和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将河流及河滨区域划分为高地区、过渡区、漫岸区、河岸区、河床区5个区域。其中,将高程处于洪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漫岸区和河岸区作为生态工法的主要设计区域,不仅起到弹性设计、增强系统韧性的功能,也减缓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8 }) c& l: B

/ g4 d$ R& Q) x; |! x% x3 `7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态工法断面设计示意图1 _: K- C: z$ j
, J) b$ Y" C# F  S
“相比陆域,近岸海域治理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李宝军说,由于环境要素的差异,生态工法的应用在河湖和海滨需要进行针对性地适应。例如,多数河湖含盐量较低,潟湖、感潮型河道含盐量较高且变化较大,而海水平均含盐量则更高,在3%左右,这对水下以及潮间带区域植被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河湖滨水空间设计不必将盐碱度作为必要考虑因素,而滨海生态工法应用则必须面对土壤盐碱度高、盐碱化区域大的挑战,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构建、宜居城市环境等各方面都成为限制性因素,因而对于海岸盐碱土的利用和改良以及基于土壤改良的环境生态修复和植物生态体系的重构不可忽视。”8 T+ U; r0 o" @
“河湖和海洋在水位周期性波动与波浪动力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李宝军说,河湖水位变动主要为降水影响,周期长、变化缓,而滨海生态设计则必须常态化面对潮汐、波浪、海流等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海浪冲刷,海岸防护工程也更易被侵蚀,需要进行消浪等韧性处理。因此,从河湖到海洋,生态工法的应用不仅有选择上的差异,也需要解决更多技术问题。
; ?( I" m; C% n$ m$ H

* S5 O! Z- d4 ~*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N% i) f/ Y- ?4 M' C* X' K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作蓝碳,即海洋碳汇。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作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 ?2 k6 P. }3 t+ l
“双碳”背景下,滨海环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正和生态的生态工法实践从河湖逐渐走向海洋,涌现出了多个近岸海域治理的成功案例福建莆田“蓝色海湾”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D/ R; n. ]% h" {% X5 x6 x
, E4 x0 |1 }. J* R: N* h& d6 v-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t) r) i: Z/ j+ j2 v
+ V8 J# C* ~# I*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4 j9 g+ d$ ^: z, W7 _莆田蓝色海湾生态环境整治实景图5 e% L7 d8 \: [0 L; ?
此前,该区域存在海岸带结构单一,传统海堤建设中断了陆海过渡带的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带;自然生境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缺失、结构单一,生态景观效果差;面源污染直流入海、岸线垃圾堆放和水产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岸边带植被缺失无法形成净化缓冲带等问题。. k6 b7 X% v( ?, O$ @" y
“蓝色海湾”项目通过拟自然的生态工法还原自然生境,增强蓝碳功能。通过对自然生境、水质、水动力等现状数据的分析和模拟,结合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需求,因地制宜应用湿地修复、退养还滩、海堤生态化改造、内湾纳潮、防风林修复等多种措施,以土工草甸、灌木垫扦插、网格扦插等生态工法营造可持续的滨海水陆交界带,成功整治海岸线29.8公里,整治海域6.2平方公里,修复湿地1.75平方公里,打造“蓝色海湾”生态修复示范区。
; \7 C* r' e$ P0 y
6 X% X0 M9 g, k-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h5 J* ~0 B( M% C

7 ]; F9 F/ u" h, n. S+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O- X" m: J: Y) Z8 Q
左图-土工草甸生态工法;右图-网格扦插生态工法
" M- A. p) k* P
在“蓝色海湾”项目中,正和生态研发的“生态管家”产品作为莆田的智慧海湾综合管理系统,可精准监测、收集、分析海岸带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指标,动态监测植物、动物物种等生态指标,并通过碳汇监测与碳中和推演评估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莆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营建、蓝碳计量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生态管家”产品的良好应用,有助于沿海环境污染防控,精准衡量“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程及其他滨海生态修复项目整治修复效果,并助力于新兴蓝色经济的发展和研究* W+ Y* k4 R! {# |

, S  w. `- O"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和生态“生态管家”产品% F9 C' [9 [8 }0 q4 M, g/ z* }
: E0 ^+ o3 g1 e, M2 C
正和生态承担的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修复项目是近岸海域治理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I$ g/ n! U0 b
该工程于2020年底全线竣工,修复岸线总长度约5.5公里,其中生态工法岸线长度为4公里,梳理岸线长1.5公里,共恢复植物种植面积22105平方米。生态修复后的灵山岛尖外江生物多样性快速增加,潮间带植被品种达到了17种,其中包括8种红树和半红树植物,9种水生植物,潮间带陆续观测到包括招潮蟹在内的底栖生物共6种。沿江分布的绿植,犹如一串翡翠项链,点缀在灵山岛尖的外江区域,构成一幅大气、自然的外江绿岸画卷,与现有的堤内带状公园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滨水体验空间,拉近了人、水、城的关系。该项目获得了2020年“亚洲都市景观奖”( q/ E4 S( e0 k8 b- M; _3 G' d; g* y

) M6 ^6 l& c1 Y. V7 y, R1 B8 u9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D/ s1 G8 A( @) _( ~
& P+ W5 ~: ^5 a7 u  c(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C- N8 b& x& Y& l& y) K" Y  C: U5 I
广州南沙灵山岛尖生态提升实景图
5 h7 {4 I# n7 f* e8 C
6 _- f5 H: ?$ }. F- j7 d# O3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9 F% i. L% i! E& w' v4 G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菸囫僻
活跃在2021-1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