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 T5 ~+ Q+ h7 ]
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 J) n. X& Y: O- M
长江口二号沉船
; e0 V! a# W2 H1 O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其遗址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古船长约38.1米,宽约9.9米,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已探明有31个舱室。其中载有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铁锚、棕缆绳、滑轮等大量文物。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将根据古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全方位研究,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
( }* J& m7 V8 A: p9 e4 V 南澳I号 , U. G: b* j- j$ ]$ @9 F
南澳I号古船,简称“南澳I号”,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出水文物文物基本上为漳州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南澳I号”是目前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调查和试掘的第一条明代沉船,也是保存最好的明代商贸沉船。“南澳I号”的发掘是我国首次在28米这个深度上开展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发掘,总结了一套水下遗址定位、文物提取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发现的漳州窑器物十分珍贵,目前在国内传世与出土均不多见,这填补了16至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等资料的空白。
/ q3 X1 L+ t9 e% E “南澳I号”明代沉船遗址项目入选201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首个入选的水下考古项目。
! ]" X9 n/ f) t3 B; s7 t* R 南海I号 8 R8 J8 o; \/ @6 h
2007年“南海I号”整体浮出水面,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南海I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一艘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跻身世界水下考古大国世界先进行列。 , ]; d6 a! V0 I' i1 Y- K J
三道岗元代沉船
. {+ A3 B/ D/ ? q8 C, w' ] 三道岗元代沉船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塔屯镇大南铺村南面约5.5公里的三道岗海域。1992—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组织遥感物探、航海运输、海洋救捞等部门,进行了5次正式的水下调查和发掘工作,基本弄清了该沉船的埋藏与内涵情况。 # V, f6 R& O* R' R- v* ]( N
该沉船遗址的木结构船体已基本朽烂无存,现存水下遗址主要为大型船货沉积物。主要货物是瓷器和铁器。受条件限制,水下大型沉积物未予移动,沉积物中还包含大批铁器。
4 Q) C" U: j" t. P 三道岗沉船遗址历年采集和发掘出的遗物包括大量瓷器、少量陶器、铁器和零星船体构件等,总计613件。其中瓷器599件,品种有白瓷(包括白地黑花或白地褐花等)、黑瓷、翠蓝釉瓷三类。器型分为盆、罐、坛、梅瓶、碗、碟等。三道岗元代沉船的调查、发掘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独立开展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实践工作,发掘成果为研究古代船舶发展史、海洋交通史,以及元代商品贸易、烧瓷工艺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6 f* W0 s% }3 V: I 该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b9 F% @9 {2 j9 [) O/ ^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 e5 Y+ f7 i6 ?2 i0 `5 G& \9 J
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2017年4月,首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出水文物时代明确,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北至河南、陕西,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云南,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等级较高,包含了诸多张献忠大西国及明代皇室文物。这是中国传说中记载的几处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其价值不可小觑。而且,发布会上公布的文物数量多,等级高,种类丰富,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更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有重要的意义。
$ I. t, u6 r' Z1 K- G 致远舰(丹东一号”清代沉船) 1 n, A4 r1 k& ? q3 n W; K0 o' _1 J/ i
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启动对“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推测出沉舰体量约为1500吨左右,埋深3米左右。铁质残片所用的铁(钢)板材料为炒钢。通过大量的抽沙与测绘,已陆续确认沉舰两侧弦边、艉部、桅杆及部分沉船遗物。在沉船现场还陆续发现钢炮(主炮)、子弹、炮弹、10管加特林机炮。10月6日,“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暂告结束。随着近两个月来百余件文物的陆续出水,经过3年水下探摸调查的“丹东一号”被初步确定为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2016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丹东一号”在历时三年水下考古中,共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出水文物有致远舰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餐盘、勺子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 T2 e% E7 E1 N0 d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水下考古相关发现啦!大家还有想看的专题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 ]. G4 E) t( G& T5 T1 k 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 h+ f7 P$ n1 g: d( j2 c6 N
) I8 F, L/ r* E
/ S/ I* o n* u* U! r1 |6 B3 f1 w* D8 F. k5 d. ^8 G
) f1 W: f( @6 {5 R) {; _%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