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r0 C2 V; u: F$ P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为高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达4千米,上面更有很多海拔6千米以上的山脉,地球上海拔7千米以上的山峰全部集中在这里,而且距离海洋很远,按理说这里是跟海洋最不沾边的地方,但是古生物学家早就在这里发现了不少海洋生物化石,近日我国科学家甚至在这里发现了鲨鱼化石。 - ?0 b4 ^& \) }" M9 U/ W* y
' [3 g I, [% d! U* I' u \
/ L& B& H! m# d! K
: A) }2 n R1 _ h* N 据央视新闻10月12日报道,我国的一支科考队在2023年的卓奥友峰科考活动中有了重大发现——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找到了鲨鱼化石,被认为具有重大的科考和生物学演变研究方面的意义。
4 f& @5 ` u% i9 v- j$ e! { ( o6 e6 u% D4 ?: t6 _
0 I5 Q1 s! _8 f: b9 H
' ?; b$ I4 s" E2 J" W9 I1 ?1 ^% U 1 E; A* |: s9 E* U( r! R0 t2 G
卓奥友峰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属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山峰,东距珠穆朗玛峰约28.1公里,海拔8201米(一说海拔8188米),是世界第六高峰。
# U3 n: _- n N5 H9 y3 ^
' Z! h, K6 c, L3 S& i3 a5 S' o% F 2023年10月1日9时15分,中国科考队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了卓奥友峰。而由中国科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组成的“巅峰使命”卓奥友峰与希夏邦马峰古生物科考分队则在之后完成了地质和化石采集等方面的野外调查。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内容之一。
* t) p* C. h! n: ~8 `
4 w& B9 Y) i0 s% g3 s" q
! c: g% k L( ` ( @" R% m: ~$ { j+ w
9 D, J$ H; ^8 }. H4 s; t- t
7 O, Z) Q' ?& ]: N6 h + f1 ]0 }- a4 J: M
古生物科考队员对这两座山峰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化石采集,发现了多种古生物化石,其中在海拔5100米的加布拉化石点,找到了一套非常好的科考地层,并在其中发现了鱼类化石,其中就包括鲨鱼化石。 $ |( c5 f( \9 a* f, k
: f. B$ L( E; q( c1 l
9 p6 A' T' L+ K) y: {% c6 ~8 ?! D
4 v- V$ D$ q/ h B 鲨鱼化石出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高山地层中,说明青藏高原2亿多年来的地质变化是非常大的。
6 y8 R/ O& D0 F- F ) m# B* \9 e; I- \+ O
0 _+ [% p( D8 J& r2 S& t
4 M# D. G8 B' v8 w' H
如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鲨鱼有近500种,体型差异非常大,有体长超15米体重超12吨的鲸鲨,也有体长二三十厘米体重不足一公斤的硬背侏儒鲨,但是这些鲨鱼都有一个祖先,其最时出现的时间是五亿年前,青藏高原上发现的鲨鱼化石是不是如今鲨鱼的祖先还有待考证。
* h3 Y% S6 f4 w6 e ' |) P5 b( R$ _$ @- x9 r
& c3 e% q6 x" m! u) Q! @9 n! [& f
9 L; {+ F9 }+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认为这个发现填补了当时6级海洋生态链中的第二级缺环,对了解当时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古生物进化链有着重要的作用。 ) G8 [6 v! w4 ~: @) W: D
5 p* H* r1 v* {" u
! D) W) p3 R# |/ _& L
( @2 i- x) ^- h' ?
1 t6 B: I* d$ v. t6 A$ p: g/ Y1 I & X" m) }+ T5 ]% F' x/ r
1 V6 f' g6 [" }- _/ P- y- ^ 在卓奥友峰距今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层中还发现了异形菊石。
! C3 P) H" j2 z0 {5 D 1 h: Q6 I5 |; _' E% D, @
1 F6 ^$ G0 U4 _9 O5 y- p
( t& ~9 g- \* `) g# | 1 J1 V# ?4 x% T+ C! y. _+ ?
# T& B2 `+ l6 i' p8 z3 S
5 J$ r+ Y* n2 a 菊石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目海洋动物,根据化石已发现有600多种,小至几毫米,大至2米以上,生物学家认为它是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目进化而来,在中生代最为繁盛,曾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多以浮游生物为食,但是到了1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却全部灭绝。这种生物在地球的浅海区域中繁盛了3亿多年,被地质学家当作测定岩石年代的“标准”化石。如今在卓奥友峰距今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层中发现菊石,对这种生物1亿年前灭绝的说法提出了挑战。 2 [1 V; j0 M& p
! F6 \: g0 [5 ]) s0 ?9 | 2 i. ^5 w& P; A, n& ]
1 E5 U4 Y: K. C6 E, A) h* T 邓涛认为卓奥友峰菊石化石这一发现描绘出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前,一些生物类群已发生遗传紊乱。 & X3 Q' t# ^3 N! ?
5 x" s3 K) [. {
9 a$ I* l( x5 \8 d$ z* Y3 J
0 o% h) \& L# \& r9 e& B
! a1 S2 E# h. o+ K7 d H1 [9 ]1 ]! E& Y; l: s" x
* J s" n7 d0 E6 t0 ?3 o0 R7 ^# G 上述两种动物化石都属于海洋生物,希夏邦玛峰还发现了栎树树叶痕迹的化石等,说明此地也曾经是生长树木的陆地,这也体现了青藏高原很多地区由海洋到湖泊再到成为陆地的转换过程。
2 J0 _' b$ D/ O! b4 e) C' X* g ) X2 A0 _: p( y* C- ?
t0 q/ r6 O7 ~
- ^% u3 f0 c a9 Y; H" O6 y2 B& s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学术副所长丁林院士推测认为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隆升,把当时的化石带到了海拔6000米的高度,并表示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开创了我们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资源环境变化影响的课题,一直持续到今天。 2 H: @ c4 t4 c$ p1 P; O
+ q3 G' t' [2 y/ _4 I! l z
1 Y i" M0 |6 } N
: M/ b% d# T, R; k6 G% y1 Y: s4 x. N
8 [4 N% M( L) y+ P: `
2 h7 C1 i8 ]/ t8 d
* j, }4 x7 Q$ b$ o5 ]4 ]2 ?% |+ T& g/ Q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