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 W6 A& v% g" N
1998年,34岁的万步炎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协助开展设备海试。整整一周,他吐得昏天黑地。但比晕船更难受的是,他看到船上小到塑料取样管,大到绞车,竟然都是“洋品牌”。中国大洋协会花重金从俄罗斯租了一台海底钻机,试验钻探了几个月,结果颗粒无收。
5 u* m1 r& k* L8 R
1999年,中国大洋协会面向全国招标研发海底钻机,当时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的万步炎和他的团队如愿中标,他们发誓,一定要在5年之内造出中国的第一台深海钻机。
0 O9 ?) }! e" b7 n6 ] N* _: r3 d7 k+ h6 I: t& r/ N3 U( }$ ^. o
当时,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技术非常落后,连钻机最基本的动力系统设计都要从零开始。许多专家认为,能一步步跟着国外做出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万步炎却提出,他要把陆地上用的液压动力系统搬进深海。
2 P7 n% L5 t4 X. x; e
“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万步炎心中的中国方案。其实,在记者以前的采访中,万步炎也多次表示,只要努力干,我们并不差,不需要迷信外国的技术。
: w! [$ w/ w5 ^, C) k3 A( l
. X {4 `# q. s6 L3 }* J 他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知识,边学边干,试验、失败、再试验……2001年,万步炎领衔研发的第一台样机出炉。
[$ X6 Y& \% q* o 样机上了科考船,但却下不了海。因为船是从俄罗斯买的,实际承载重量与说明书差了足足2.5吨。万步炎又花了2年时间,几乎是从头做了一个,让样机成功“瘦身”。
; M) I$ V. J& d) s
2003年夏天,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在海底下钻0.7米,打下第一个“中国孔”,取回了矿石样本,海试成功!
1 o2 Z/ s& }" r 那一晚,很少喝酒的万步炎喝多了,醉得“豪情万丈”。
" A' r* X4 S0 ]' `) \9 n! x4 M
“别人做到了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也可能先别人一步做出来。”——万步炎
9 v$ S+ J* m. a) K8 x* C 00:09
8 Q, S& d+ j- s8 U0 Z1 l" x 从0.7米到2米、5米、20米、60米……13年间,万步炎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中国深海钻机的记录,而每一次记录都和国家战略需求息息相关。万步炎还给心爱的钻机取名“海牛”。
: K% E' P/ k8 R, q8 ?+ F" [
9 S- G$ I. {% w/ { 2015年,万步炎把目标瞄准了可燃冰的勘探。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深海钻机能够完成可燃冰的勘探,可就是他们的技术,也无法做到全程保压取芯。
; D) a. x' Q( J! V# W% u/ B 要做就做颠覆性的设备,做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能够实现海底工程地质勘探、全程保压取芯的钻机系统!万步炎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5 c8 p+ P$ ^$ c+ E, y# g0 n# Y2 f7 \8 d9 R: t
钻机有上万个零部件,关联的部件上百个,万步炎对每一个零部件的要求是:必须分毫不差。他带着团队用了4年时间,尝试了上百种方法,试验过26种材质,终于把“海牛Ⅰ号”升级成了“海牛Ⅱ号”。
4 f1 ~- Y/ Y" p 在实验室的试验已经上万次,但海试并不一帆风顺。因为关键机器配套收放绞车减速箱箱体破裂成碎片,导致钻机悬吊在1000米水下,上不来也下不去。
* @( y3 J, @/ r2 d# ~! v
4 ]. K, b1 A( s, |, M# n* [/ B$ A 绞车是从丹麦进口的,他们紧急向丹麦厂家求助,答复是爱莫能助;联系国内代理商上船修复,称无能为力。
8 O* x, \/ }) y% J' G6 t9 ^. c3 ?" t" Z+ ^ 如果绞车修复不了,“海牛Ⅱ号”只能葬身海底。团队一片愁云惨雾,万步炎却镇定自若。他带领团队尝试各种办法,最后决定构建一个液压系统替代原有电动系统损坏部件的工作。经过近30个小时奋战,在台风来袭前两小时,他们成功地将钻机救上船,踏上归程。
; Q H& k# \/ T: Q
这个故事记者以前也听团队很多人讲述过,再次聆听,依然感觉惊心动魄,并再次被万步炎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精神折服!
9 R7 ?6 A. Y+ @ 2021年4月7日,万步炎带着“海牛Ⅱ号”再次向2000米的深海发起挑战。231米!这一次,“海牛Ⅱ号”不仅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还保压取到了可燃冰,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深大于100米、具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从此,我国走在了深海勘探领域的世界前列。
& i6 t0 l# q) n0 X) u% g) h g0 w" @2 k3 C/ H( a7 e
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万步炎任幸福的泪水在脸上流淌。
( K5 Y- }2 P1 K) r, c# _ “我不认为我比他们差,甚至我感觉可能比他们还优秀一点。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大要靠我们自己。”——万步炎
; `& P" {! d4 y) n 00:09
5 E( C3 M& j4 ~. C
1992年,万步炎获邀去日本当客座研究员,研究海洋采矿扬矿技术,表现出色。“你可能在中国人里面算是好的,但是你们中国人整体上那是不行的。”日方代表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了万步炎的心底。
+ [3 c0 a; b. G* b+ W
一年后,合作结束时,对方以每月2500美元的高薪极力挽留万步炎。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暗暗发誓:中国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 b/ C( c! p" C; c* O! D
, t$ e; e8 Q0 Z5 h& W( e, o
如今,万步炎和他的团队取得国家专利125项、国际发明专利16项,所研制的海底钻机在太平洋等海域完成了多座国际海底矿山的普查勘探,为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多个国际海底矿区提供了精准的勘探数据。
6 r$ }5 w4 v N 近5年来,万步炎团队共培养了8名博士、42名硕士,为海底钻探事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 R9 q/ I% B) ]9 y8 A- w$ N7 f, S' E; y5 A4 x8 M% F
万步炎曾告诉记者,2010年他从长沙矿山研究院来到湖南科技大学,除了专心科研,最大的收获就是带出了一支海洋地质勘探人才队伍,“自己终究有干不动的那一天,但事业要一直有人接续干下去。”
" c8 A- @: a. z; S1 a6 G4 c. g' w “我的海洋梦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的海洋技术做到国际领先,国家每一次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万步炎
( ^2 ?0 J# U! Q7 }- k3 V& H
万步炎笑称自己从事科研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七八岁读小学的时候——自己设计制作玩具。他做过电影幻灯放映机,给乡亲们放映观看,还做了一个照明系统,躲在被子里开着灯看书,心里美滋滋的。
& x6 ?: U% j5 j# m& D/ u 万步炎曾告诉记者:“‘海牛’也是我的‘玩具’,只不过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玩具’。”童心未泯,这个词跟他特别契合。
6 a8 b7 I3 L! g/ S* K' V: K
: L) d4 w3 p* v0 H8 C; d
万步炎还有一个很大的爱好——看书。他的家里到处都有书架子,书特别多。
; i9 U, b& W2 t: z' S6 C y
《小黑鳗游大海》是万步炎看的第一本关于海洋知识的书。在这本书里,他跟着书里面出生在湖里的小黑鳗来到大海,见识了海洋的神奇与奥秘。这也是他来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时,就选择加入新组建的海洋采矿研究室的原因之一。
6 h3 M$ J. t/ E+ z% m$ n
- i% e0 X+ x9 M0 X: R1 m7 e: O
这一次与海洋结缘,就是一辈子。
0 C6 Z2 n- f5 p0 E% f1 j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我想到一个词,那就是热爱。”万步炎说,当解决一个个难题,把脑海中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那种快乐一次次直击心脏,席卷全身。
, S$ T* U( b8 y" A9 n 最近,“海牛”团队以技术作价入股设立了湖南海牛地勘科技有限公司,推动面向深海海底沉积物、软岩、硬岩的系列化海底勘探成套装备产品和配套装备技术等应用;“海牛Ⅲ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向着更深和更广阔的海底挺进。
1 S$ ]2 w/ Z2 l
不久的将来,在越来越多的海域,我们将欣喜地看到“海牛”潜入深海的矫健身影,感受到中国人“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
9 {/ b6 U# X: |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湖南科技大学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D; _. N; T9 u+ J! z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