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学 -海洋气象学家

[复制链接]
. o4 S! v1 z) U+ m9 ~ ~
" G- `; O" @" a. |! f
/ p B/ P* p8 B3 l# Q

& k$ t5 u5 U8 b3 D& q

海洋与大气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海洋强国为己任,围绕学校和学院发展目标,秉承“浩海求索,立言济世”的院训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创新,协同发展,学院各项事业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海洋科学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列全国第一,有力支撑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 U0 i, U( @# {7 L! V L3 K

6 a/ G4 q% X5 X' {

海洋与大气学院赵玮教授(右一)向习近平总书记作汇报

( C( q6 V; U$ d# i2 C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3 A2 f, t' u$ B1 e# {6 r8 T

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 a+ S* G6 }2 Z# A b% p$ V2 a

学院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对标看齐,努力争创先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实基层党组织“五个到位”建设。

2 _8 I- J o) g! O& O+ `4 |

筑牢政治根基,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学院党委不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修订完善《海洋与大气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海洋与大气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前置讨论、政治把关”作用突出,班子成员工作职责明晰,工作机制顺畅。

! m( Q3 T5 u' t7 {

突出政治引领,政治把关作用到位。制定《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20余项制度文件,加强对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答辩、研究生招生等工作的监督,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机制保障,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和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实抓好学院各项安全稳定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三审三校”制度,管好用好学院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

' a& ^6 K( U0 x4 V

坚定政治信仰,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制定并落实学院教职工理论学习方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参学率稳步提升,师生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 n, m; ?* g" _' u3 l

. i A' q% ]0 G' x! {- q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

$ P6 M) s. b& k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

: S" `2 x) R) Q3 v& s+ x

夯实制度基础,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线规则”,全部联系教师、学生党支部,推动高校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基层党支部;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学生党支部调整工作;海洋气象学系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并顺利结项,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学校第一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并顺利结项,支部建设成效显著,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性不断提升。

& Q _- B1 R4 e9 W$ }9 {5 B( p

|2 E& M) B+ Q0 T% d) o% p) E

学校党委书记田辉与2018级海洋科学1班(联系学生班级)座谈交流

. g/ ^6 H( S2 `6 W1 q* @

8 G( y) {3 m$ `

海洋气象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学校发展规划处党支部(联系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G% K- J! }% a0 t/ E1 w. a- J7 O

. M; v6 |" t' _: P N8 W# P Z

海洋气象学系教工党支部在青岛市图书馆举办“海洋,我们的气候与天气”主题科普展

) @5 o: W* E0 m x

深化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工作,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巡察整改工作;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统筹推进,积极回应师生各类关切,提升学院服务保障能力。截至2022年7月底,巡察整改完成率100%,有力推动了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

2 @3 v* o+ ?! P& @$ {

. y1 Q% S, E# @6 `

巡察工作动员会

. k c3 j0 U" S( {, r$ G2 N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9 D5 D {: R" r- V5 p8 }5 I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 H4 c* W# V( R' W( L2 B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战略性人才需求,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五年来累计培养近2000名专业基础知识深厚,具备团队精神、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气象人才。

8 t: a& P% u: U* V" `

夯基固本,创新构建育人新体系。探索实施本硕博“3+1+1+4”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学校崇本学院、未来海洋学院、三亚海洋研究院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强化学术训练,落实“一制三化”培养模式,海洋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依托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海洋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等,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学本科课程。通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小班化教学等举措,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引进《南大洋海洋地球科学》《海洋与南极环境》海外优质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海洋领域专家讲授课程、开设讲座、交流研讨,不断强化核心专业课、海洋特色课程建设。

* t$ K# p4 X# {: f

5 I$ C) l/ F. O% F4 q" D! M

吴立新院士在《大学》栏目讲述“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强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左图),吴立新院士在“崇本讲堂”讲述“大海洋”讲座(右图)

; O, m! e. C, W" l) s

铸魂育人,课程思政实现全覆盖。制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台账,明确责任分工,把牢正确办学方向。以赫崇本先生、文圣常院士等老一辈海洋学家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海洋文化内涵,遵循“分类建设、重点培育、有序推进”的思路,成功打造出“海洋大讲堂”“海洋气象”特色课程育人体系。《天气学原理》等5门课程获评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7 Q* Y" M9 K. l2 Y$ @& v

. j- w. O. }9 e$ N3 F* z N7 T1 Y- `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文圣常院士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寄语师生

- z$ _7 v: l4 Q( N

# ~. x$ n0 W+ @4 F

师生参观“耕海踏浪谱华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成就展”

% M; V) y5 Y3 u# X" n! b% M+ P

2 x% d& I8 N% }9 G, B- x) A D

学院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 \* V! k; q E( I. i. R4 j

逐梦深蓝,实践育人注入新活力。与16个省的近30个海洋、气象科研单位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将中国海岸线、气象图绘在学生心中;结合学科特色,深入推进“六个一百”海洋实践育人;近百名研究生参加南北极、马里亚纳海沟等国际前沿性海洋科考,在实践中不断坚定造福人类、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崇高信念。

5 i# P) p0 Q1 L! _ @) v/ D

O# w5 E4 N) B* P! \3 b/ l

学院师生赴小学进行海洋知识科普活动

4 ^9 o* {9 Z) v2 _+ f) k

五年来,1人入选全国首批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第三名,1人获文苑奖学金,1人获卓越奖学金等。学院本科生连续五年荣获学校“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6人获学校“五四青年奖”“研究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 H7 E0 i# z, \7 Q, j# S7 q5 d( c

2 r: `8 o, q/ c, j

物理海洋学博士研究生李卓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获得第三名

2 ]9 z, B2 E5 p& z8 ~! W8 `/ I

坚持引育并举

9 L& k7 h7 R! g0 [

高水平师资队伍充满活力

# p: }+ \ I9 Q' Q0 r) z, p

学院党委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细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谋篇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出人才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为一流学科发展汇聚高水平师资。

4 Q( I* Z! f. O: A/ S: {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为牵引,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强化警示教育,严格规范管理,坚决守牢师德师风底线,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近年来,盛立芳、黄菲、赵玮等多位教师获评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学校“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陈显尧、陈朝晖等近20位教师获评省市、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 c+ L4 c7 ?2 R7 h$ A# \' E

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热情高涨。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座谈会、“红心·白云”气象论坛、“同心·问海”学术论坛,教学科研传帮带活动、新进教职工“迎新会”等,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起问题反馈、科研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凝聚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合力。着力破除“五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师资队伍绩效评价体系,畅通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路径,激发青年教师科研学术活力。

“同心·问海”学术论坛青年教师座谈会* v8 ^/ }" K) T) n

一流教师团队不断壮大。依托专业核心课和特色课程组建“布鲁姆式”分层链式课程群,打造出数支专业化的一流教学团队。五年来,学院党委通过引育并举,建设起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专业型师资队伍,93%以上拥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73%。聘任包括陈大可等4位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杰出学者作为兼职导师。新增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优青等11人,引进筑峰、英才、绿卡等20人,为学院长期建设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海洋学系“海洋学教研室”教学研讨会, _7 _ H/ {2 U: q7 x

夯实学院发展根基

8 p$ V& \$ R) V) L3 Y

学科平台建设再创佳绩

3 b5 `% Y3 P, R C
2 k7 ?7 N. \! p9 D. D6 a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沿,以满足海洋强国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强化特色,努力保持海洋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两个学科共存的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 J) i! x$ s+ l) M

学科专业建设再创佳绩。由吴立新院士等发起并推进实施的“透明海洋”计划,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策划并组织了联合国海委会“黑潮及延伸体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和“北太平洋环流实验”大科学计划,成为我国科学家首次主持海洋领域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实现了由跟跑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牵头实施我国深海大洋领域首个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参与建设教育部海洋领域唯一的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建成海洋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海洋科学学科唯一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海洋科学专业获得A+学科,进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大气科学专业顺利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并获优秀,第二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实现了学院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全覆盖。

* ^& f) r7 h3 b2 L) |4 C

6 M' _ A& J+ z' _) e, g

第三届海洋学研讨会

c' _ S+ k* g8 b1 W& O

学科交叉优势发挥充分。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依托海洋学科综合交叉优势,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海洋空间规划与重大工程建设等。

: Q+ g: E2 A, W$ W. D

五年来,学院高质量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获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师生发表SCI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p1 q/ G1 z* M; ?& w4 u- z6 M

聚焦科研学术创新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 L3 d) T: h3 s ^ ( w% t) j+ B( ]/ n5 S

五年来,海洋与大气学院和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创新谋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海洋环流动力学、海洋波动与混合、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等研究方面位于国际领先水平。

I, B3 C$ `$ ~/ k2 q" U9 b/ o5 t

承担重大战略任务,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立足海洋科技前沿,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为依托,在海洋多尺度运动、跨圈层相互作用及气候环境效应等方向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服务于国家安全、行业发展、社会经济和海洋全球治理。利用在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预测、海雾等海洋气象领域诸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青岛上合峰会、海上卫星发射等国家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国家海洋安全重大需求,力求关键技术自主自立,突破高海况海气交换、大水深环境实时感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发展了实时潜标、深海 Argo 等系列深海观测装备,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X2 l9 ?! B) \

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彰显高校责任担当。依托厚实的学科基础和对前沿的把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功效,牵头编制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十四五”海洋领域主要战略规划报告,牵头组织基金委首个深海大洋重大研究计划、首个海洋领域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十四五”海洋安全保障重点研发专项实施,引领我国深海大洋研究发展。

& S+ N; N5 i+ ^! F5 b1 ^! T3 j

立足全球视野

& k0 E4 r/ W! d, f* ~1 Z/ ~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

5 n; d9 {+ ^7 a" U
; j; o. u K$ o; g- V" M

学院党委持续探索并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与境内外涉海高校、科研机构深度交流合作,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追踪世界海洋、气象科技最前沿。

* w) Q& @* ?$ }. g

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强化国际化办学模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深入推进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办学。探索并不断丰富研究生联合培养形式。通过开展国际学术访问、邀请国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等形式,持续加强与国际海洋领域的顶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

+ A* \: k0 r, R" }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抓住联合国未来十年海洋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契机,更多青年教师和科学家进入国际合作计划和国际工作组织,提升了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国际角色和领导能力。多名教师加入国际顶尖和权威期刊的编委,加强为学术圈的服务意识,提高国际影响力。

( V7 X& ?6 k, ]2 h, g' y; p7 {2 t

扬帆沧海迎激浪,勇立潮头谱新篇。当前正处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期。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海洋与大气学院党委将继续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良好作风,进一步开拓发展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积极有效作为,为我国早日建成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 _6 Q' w1 p, ?+ [+ [3 G

! D* _- ^; t# C; e* m

来源 / 海洋与大气学院党委

* q! v% X( ~) L

编辑 / 张慧

* N3 ~! p2 r. K% c. }8 K' q/ @/ \! G) j! X7 A2 Q. I6 o7 M

责任编辑 / 刘莅

: A0 l! \8 b, k6 m& ]) X0 r4 w3 k" \: L

投稿邮箱:ouc_guanhaitingtao@163.com

% C9 M* R/ Y' W- r" x

' z1 B2 X9 e- x. I

: W8 h: Y4 X) A, u- g& j) K A

- j& \5 e, l h o( |+ X" q
7 C+ z' Z) ?. `/ _8 [1 Q3 Z: Z
- o4 U- N, d( U; V3 F4 o * G- ]7 z! u1 P3 x) W; w3 k# x% M$ u, m3 T2 o9 v % w0 Y, S' c7 ^% K5 E4 w6 s- h) b# ]( o1 A3 {' i2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那年那人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