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q+ R* Z3 L; |% }. h, I( q0 d
培训营合影6月29日至7月2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主办的第二期的“珊瑚礁生物分类、监测及保护知识公益培训营”在海南三亚举办,来自各海洋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海洋环保NGO从业人员和资深潜水爱好者等5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期培训营的专家导师们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长期从事珊瑚礁生态学和珊瑚礁保育研究的黄晖研究员领衔,邀请来自南海所、厦门大学和海南大学的从事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研究的其他领域内专家。在4天的培训时间里,专家团队对学员们传授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概论、珊瑚礁生物(如珊瑚、鱼类、藻类、大型底栖生物等)识别鉴定、相关物种保护法规及执法情况、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珊瑚礁生态修复理念和实践等知识。除理论课外,还由专家们亲自带队进行水下生态监测调查操作实习,从而系统提升学员们开展研究和保护管理的能力。 培训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学员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实验站培育的五彩缤纷的珊瑚礁生物使学员们赞叹不已,更加激发了他们认知海洋、关爱海洋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收获巨大,不仅学到了珊瑚礁研究保护的知识,也对科学、严谨、理性地开展珊瑚礁研究保护和修复的理念产生了认同感,更被科学家们关心海洋保护公益事业的风范和情怀深深感染。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有着“海底花园”“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等美誉,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面对种种威胁,政府、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的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工作,民间对珊瑚礁保护修复的热情也日趋高涨。但是由于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从事珊瑚礁保护研究、管理和实践的机构人员或社会志愿者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不尊重自然规律、不够科学的修复做法,因此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有珊瑚礁生物、生态学相关知识,又具备调查监测、保护修复实操能力的“公民科学家”。 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在“迈向生态文明、向环保先锋致敬”环保公益资助计划的支持下,策划了“珊瑚礁保护知识公益培训营”活动,目的是在科学、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引导下,推进我国珊瑚礁生态研究与保护管理各项工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保护、岛礁保护修复等目标。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期,累积有80余名学员成功通过考核,一起许下海洋生态保护的海誓“珊”盟,成为推动珊瑚礁保育工作的“种子”力量。 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建,汇聚了我国开展珊瑚礁保护研究的管理机构、科研教学机构和民间力量。分会组建以来,立足于横向联结、纵向赋能,积极开展了海洋科普宣传、公民科学家和志愿讲师培养、组织学术会议、编撰《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等工作。今后,珊瑚礁分会将继续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向社会公众传递珊瑚保育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认知,积极推动我国的海洋保护事业。
7 z! k4 P- f& ?)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珊瑚礁分会会长黄晖为学员们讲授珊瑚分类知识、保护法规和执法实践: A J V$ ~. Q2 t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珊瑚礁分会秘书长刘胜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4 U6 a X: f8 R4 u
专家在水下指导学员进行珊瑚礁监测实习
$ [' F0 P* U B, U' D# b 学员们参观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1 h# p' }9 U: ^( D$ q) x
* B6 E4 l9 a1 ?. R' ]* A
7 V' P/ m% a" `, M" Y7 l1 I9 i
( C* v- K9 I+ H/ e6 j4 _) V" e& }, g- a* Q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