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 Z, r7 o6 s8 w9 z
主持人:中国海洋报记者赵宁 " a6 P! c5 z, |6 {
嘉宾: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与生态实验室珊瑚礁生态课题组组长牛文涛 8 W/ l* o0 a7 m9 F- }* M
2018年是第三个“国际珊瑚礁年”。据统计,在过去的30年中,因水温升高、海洋酸化、人为破坏等原因,全球约有一半的珊瑚礁衰退。鉴于此,多国提议将今年定为“国际珊瑚礁年”。就保护修复珊瑚礁的意义、必要性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等,记者采访了牛文涛。 4 V: B" r9 h6 J$ r) Z* ~9 x. r
 ) f. K' H5 y0 J
美丽的海底森林——珊瑚礁。
! Y# b8 l& S- G+ t% k6 F& e q4 C# J 记者:为何要进行珊瑚礁保护修复?
6 I9 Z7 o- Z {% E- ] T 牛文涛: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热带海洋沙漠中的绿洲”“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美誉。珊瑚礁具有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海岸防护等功能,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海水升温、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珊瑚礁正承受着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全球性衰退已达40%~50%。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约60%的珊瑚礁将在2030年前消亡。
+ s6 o8 |/ ~% A" T6 e9 r0 F 
. g9 Z. l+ Q) W0 ~' @ 某海域大型藻类爆发,导致珊瑚礁退化。 ( w) w- N" m+ S5 c' C1 u
近30年来,我国的珊瑚礁现状同样堪忧,海南、广东、广西等地近岸珊瑚礁的珊瑚数量减少了近80%,南海珊瑚岛礁周边的珊瑚数量锐减了2/3以上。开展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势在必行。 ( v) K0 j! E# f! |% _8 A
记者:海洋三所做了哪些珊瑚礁保护修复工作?
9 G' K ~3 r1 f% j, W# D+ L% l 牛文涛:海洋三所在珊瑚礁保护和修复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牵头实施了包括海洋公益性行业项目“近岸典型珊瑚礁生态恢复技术示范研究”和中央海域和海岛项目“珊瑚礁生态恢复示范工程(一)”等项目,在海南三亚、广西涠洲岛及我国南沙等区域开展了大量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在涠洲岛开展的珊瑚礁生态恢复示范工程,一期拟恢复珊瑚礁8公顷。 5 X: \" V4 Y# h8 O& a

( s9 v) L0 w6 z t) k 海洋三所科研团队在开展珊瑚礁调查和取样。
* f8 ?% I/ ^+ X1 J/ ^5 { 在珊瑚礁修复过程中,海洋三所借鉴国外技术,总结实际经验,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珊瑚礁生态修复和管理技术模式。联合相关单位正在制定《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珊瑚礁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等标准,将对今后的珊瑚礁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c2 v1 @: b2 N; W- S* t) N# q
记者:下一步应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 + R* q- b) G8 K3 l
牛文涛:4 [& r; `, V7 x' M& B
6 M& x8 J3 w" D
首先,要大力普及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知识,增强民众的珊瑚礁保护意识。保护珊瑚礁是一项以保护全民利益为目标的巨大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 n& ^# I5 k0 [# w& P 其次,建立更多珊瑚礁保护区。这是保护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福建东山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省级保护区。 1 Y; _" f# V' s
再次,大力开展珊瑚礁修复。在珊瑚礁自然恢复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幼体补充数量、有效培育成体及提高底播移植存活率等方法,人为增加造礁石珊瑚数量,促进珊瑚礁恢复力的提升。 最后,建立长期监测网络,监测珊瑚礁保护修复的动态过程,积累珊瑚礁现状和动态基础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生态监测网络,重视关键功能群的生态功能和功能冗余情况及功能群中各种生物对外界变化的不同响应。这对深化认识各地珊瑚礁区生态变化有重要意义,也将使进一步开展珊瑚礁保护和管理更有针对性。
1 X5 h( \2 \4 X* B7 K- C  1 v9 o2 o7 N- N+ X9 i, J( E! R
牛文涛博士在水下开展珊瑚调查观测。 6 W1 `, N$ t! H! G- O' i; G
链接
- n% { b6 ^0 r! q4 R! C 国际珊瑚礁学会将1997年定为第一个“国际珊瑚礁年”,目的是唤起人们对日益被破坏的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的关注,呼吁各国政府和有关团体加强对珊瑚礁的认识和了解,并支持珊瑚礁研究、保育和管理。当年的活动有50个国家和225个团体参加,引起媒体广泛报道,促成了数以百次的相关科学调查,催生了大量珊瑚礁保育政策和措施的出台。 3 e: G8 T+ Y& [/ k$ T

2 ~+ `& ]: b8 @0 n6 o7 Q# V8 K 珊瑚礁是鱼类生活的天堂。
, O3 h0 E: m Z6 y( n
; u! E" O2 V5 B; {- b9 l
& i; \5 A' n5 F2 Z6 ?8 _7 x8 i8 f# j! s ^+ t3 M. T
4 s" ~( ^! s2 c8 ?3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