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复制链接]
: T5 X/ u. b' C2 H6 h

原标题: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 u! M \$ M/ H2 ]4 Y8 i3 i' a# O) b9 A' ?1 v0 o

一、学院简介

+ Y' a6 P2 H) |- O8 ^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9年4月,坐落在美丽的宜居城市珠海。学院坚持以“四个面向”为基本导向,围绕国家“深空深海深地和极地探测”前沿领域,主建“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重点部署四大研究方向,即先进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极地与海洋遥感以及环境遥感。

5 n/ ~4 Q2 Q2 m- P4 }

$ ~6 }% p% {. q2 @$ _! j/ V

图1 学院重点部署的四大研究方向

: y" @" n$ P5 k: B( b0 ?9 S. d+ m; ~

目前学院拥有包括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在内的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60余人。围绕四大研究方向,学院组建了四个研究团队。

3 j1 g6 p" i- W

% c0 }* {# ]; n

图2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三周年教职工合影

" s/ r4 W' c/ q0 ]- Y5 e

1.先进遥感技术团队

: z' F5 t# H' u7 g

团队聚焦摄影测量和激光雷达等三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拓展AI+遥感、海洋测绘遥感、行星测绘和深空遥感等特色测绘遥感技术,提升在城市、林业、农业、工业、深空、海洋、极地等应用领域的科技服务水平。

* J$ f0 a* V/ q

团队负责人为张吴明教授,团队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后2人。

- \% }1 t0 \4 q. R: d' \

团队简介:

9 b- l% p( q$ C3 @

https://mp.weixin.qq.com/s/Cf09FRa8e6lOxK2_RPWR-A

& l, o+ g+ k8 j5 X) r

& W3 C* q) K( \5 ~- k

图3 先进遥感技术团队

. u, L5 @ \4 B: t% V

2.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团队

( [; e n* J6 |+ T$ n% H3 l

团队主要开展卫星重力测量与科学应用、空天地海多源重力数据融合与高精度重力场建模、雷达影像大地测量技术和地表形变监测、卫星精密定轨、定位与组合导航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正在参与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和“下一代重力卫星计划”国际合作。

, f1 }+ P, j: O# T! Q- o

团队负责人为钟敏教授,团队现有研究人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后1人。

4 G# S# G) Q3 w8 D& p

团队简介:

( p0 {5 x# j% j, i* Z

https://mp.weixin.qq.com/s/mXj6MAOFs451D99w8Pvtkg

0 M D) V% b" s) y6 q! w

4 V' R# e4 f6 @

图4 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团队

' p& n6 w5 i! r

3.极地与海洋遥感团队

* Z0 h/ k' g3 S2 R4 L

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空-天-冰-海的立体观测与机制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内容:

- o/ s& x. q5 d# p1 d; z4 h' Y, x

(1) 极地空天遥感观测技术:遥感辐射传输机理研究、极地冰雪遥感、海洋遥感、极地探测传感器研制、无人机遥感技术等;

% X! W1 r2 J& h+ i& e7 |

(2) 极地海洋立体观测技术:海底地形探测、冰下观测装备研制、海洋物理观测技术等;

1 p/ _! |& c" m6 `3 x F

(3)极地环境变化认知与应用:极地冰盖物质损耗机制研究、极地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极地环境信息集成等。

4 i8 k! ]+ l! t$ I9 _4 K

团队负责运维“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冰路卫星极地遥感小卫星,与航天五院共建“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推进我国自主的极地卫星星座等。

1 o7 A4 F4 Q3 h* q& U8 q

团队负责人为程晓教授,团队现有包括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杰青等在内的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教授7人、博士后2人。

$ |. y) U+ T5 Z. u

团队简介:

3 f. P0 Q' I2 X! ^8 N3 L7 |

https://mp.weixin.qq.com/s/Jvk-4zkuBUqj1FRckWZ3QQ

. r( p2 o& ]- t

; {/ D Y: b7 [5 ?

图5 极地与海洋遥感团队

* z6 u. e! ?9 Y8 O% c

4.环境遥感团队

0 l0 f3 ], Z1 g1 C {9 G

团队面向国家空天科技、美丽中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天-空-地-海”立体观测系统,研发自然资源全要素定量遥感反演技术与产品,打造集数据获取、处理、反演、产品及应用为一体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监测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内容:

( M7 t& o, b% l( ^; F! o/ h

(1)定量遥感:全球变化关键参量遥感建模与反演;

1 V8 q2 X4 T1 _

(2)自然资源遥感立体监测:植被参数遥感、精准农业遥感、智慧城市、湖泊及河口海岸带遥感等;

+ y. m* Q. d& k8 o8 k

(3)环境灾害遥感:大气污染遥感监测、生态环境遥感评估、森林火灾遥感检测等。

) c/ U( d" ^; k! X/ l: B7 B) T ~

团队负责人为王天星教授,团队现有包括国家优青在内的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5人。

" Z3 ]# u( f" R4 z2 f& h; Y: I, ^

团队简介:

7 f6 [% s' k8 ]

https://mp.weixin.qq.com/s/_71Jf0IzkcpahuvJJJg6hg

! g! j F* _5 N

$ C! l4 {, _* X: G0 Q

图6 环境遥感团队

^( D6 E# y8 m6 E! H# [8 ?# C

学院已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设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设有测绘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和土木水利专业,博士设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持续稳步扩大。

2 K/ }2 F* W9 @% L- E$ x3 w

学院建有“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管理运维“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和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与航天五院共建“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推进我国自主极地卫星星座建设;与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等共建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国际大科学工程和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承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与海洋遥感信息中心公共平台。

( t9 Q+ U" {/ B) R1 w L

8 T1 N$ A' z' m3 c. H8 t

图7 学院运维的极地遥感小卫星

" @- A: D1 N8 _4 g2 Q. q

1 W1 a7 ~$ J3 R# ~8 C" k4 P

图8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

8 i# n# P+ Q+ R4 K

+ B' J7 n! x# A& X; ~ @2 g

图9 十三米口径极轨卫星地面接收站

$ U' V" r7 q. ^9 U+ e A

' O6 H9 m# t* C. s" @* u) J) H

图10 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

8 g, v2 _, R, E. K" B

* q8 o7 }; y( I3 n# n" P

图11 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 e: `, ?1 S% z @

( r8 a$ I" q* T4 n' _; R1 `

图12 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

! J) n+ Y7 J ]$ `3 k% E. ]. b

7 a s4 D! d+ J7 Q# i) X4 o9 A

图1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L; E G$ \. V) }8 ^

学院目前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遥感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遥感系列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 s2 L- w" L% J

学院规划“十四五”期间师资队伍规模达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120人),学院发展势头迅猛,亟需测绘遥感相关领域有建树的青年才俊加盟,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4 t6 w1 P$ C' C1 l

% K7 x6 N# O* P$ I. {

图14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大楼

, H1 @! Z+ U Z+ n

二、人才招聘

0 P" F; |% \4 t1 \0 }9 f

1.招聘学科方向

4 r5 {6 |8 @* V: U" T

(1)先进遥感技术:计算机视觉(尤其三维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行星测绘;海洋测绘(尤其水深测量、水下地形获取与处理);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VR/AR;激光雷达、SAR等新型传感器,无人机、无人船、机器狗、机器人等新型平台,SLAM和多传感器融合等新技术。

) L# b! u4 m" i; h, a

(2)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卫星重力原始数据处理及其科学应用、地表形变监测(GNSS、InSAR)、组合导航与定位、空天地海一体化重力观测与高精度重力场融合、地表质量迁移的多源遥感观测与分析、行星大地测量学、海洋测绘与海洋地震定位等。

" x& M, k* W# m/ i; C

(3)极地与海洋遥感:极地冰雪遥感、海洋测绘、深海遥感、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等。

- L% A+ L: }' f/ _: ?

(4)环境遥感:定量遥感理论与建模、能量/水/碳循环参量遥感反演、大气环境/农业/林业/城市/水体遥感监测、全球变化及环境遥感应用等。

/ L5 R" _( N9 d

2.“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 c6 J% ]8 m# A* A) e+ b! r5 E/ ?0 S

(1)领军人才:

5 ~- m6 o1 E, ]+ j! O

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年龄不超过50周岁。

k. c, D- M: M9 h3 Z& j$ K

(2)中青年杰出人才:

$ H7 y& n* a; K2 a8 z) V% ^

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 `/ S. d' Y% l! w- [9 m! N+ V1 E

(3)青年学术骨干:

. I# n& g5 J( I- B+ [5 A

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D& q" j4 v) q4 N4 c- V

3.专职研究人员

- Y& A' u/ ^7 L3 {

(1)特聘研究员:

+ M4 e6 U1 \7 J0 m) c, u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国内申请者有作为负责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任务的经历,海外引进人才有参与高水平科研任务的经历。年龄不超过38周岁。

9 C6 H! [4 ] ]3 i+ e

(2)特聘副研究员:

0 |& D- X; X! e) N4 F" U8 B) I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或1项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成果;年龄不超过38周岁。

. \* a+ O0 ?* r4 s4 _4 t3 S% c

(3)博士后:

" y! m( G; J% q3 {3 j3 f

有一定科研积累,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w2 ?) v- }9 J5 o

三、联系方式

6 m. g- d( j: M/ ?# I* G" f* h

学院官网: http://sges.sysu.edu.cn/

! M, r; ^* m3 D) T# q4 M% a1 j

联 系 人:李老师

( n% d2 i- z7 O$ F7 T! ~

联系电话: +86-0756-3668466

- d5 @& l9 n9 R- e' l

简历投递邮箱: sges@mail.sysu.edu.cn

- o1 f; s9 ?+ J6 \/ Q

详见:http://www.scitoday.cn/talent/info.aspx?id=878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J7 G |# r, E& Y1 A" i% Y' U: w# ^7 j

责任编辑:

5 W) r; }) N3 H' Y, n, r, z % m H- a+ s& y3 u ; r$ W) ~+ k3 O( k, C * h- `8 \) X7 x. N; U, D" g0 m, Z; O4 t) Z) T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