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 z$ Q; j6 E
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奋斗者”号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 U0 h7 {: O, | v, [
完成任务顺利出水后,海事队员为三位潜航员举行了浇水仪式,庆祝凯旋。
G) Z5 B: Q+ [. r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大约形成6000万年左右。海沟深可达6~11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黑暗、温度低、环境相当恶劣。
6 m; R5 u) |5 z 虽然我国的深海探测器是第三个抵达马里亚纳海沟的,但从技术上说,我国此次活动堪称刷新人类深海探测的记录。因为之前抵达马里亚纳海沟的二者,仅仅是抵达,抵达之后无法进行任何活动,纯粹是为了完成这个记录。
* h6 Q' y) a" G: w- i- C 我国的“奋斗者”号抵达海沟之后,还在海底停留了6个小时,进行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带回了矿物、沉积层、深海生物及深海水样等珍贵样本,并在深海中完成了和水上的通话。这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足以支撑万米深海中的科考和通讯。 6 w( x( B$ i" |
我们为什么要探海?中国载人深潜“蛟龙”号首批潜航员、“载人深潜英雄”傅文韬认为: C# U7 a' [- b1 K' m
深海探测,既是海洋资源勘探、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作为深海探测的重要一环,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海洋强国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j/ a6 p6 P1 S9 [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不在陆”。
8 }, q8 s6 N3 L: @ 强国的通道:角力南海 . F8 v3 r# U: R2 p
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曾经说过,只有当一个国家要成为海洋国家的时候,海洋地缘政治才会变得重要起来。 ' [) a7 U9 m F. t$ p g6 S5 e) ?% `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地缘政治出现了新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已经从陆地转向海洋,对外贸易、海上运输、通道安全、海上资源开发、海洋争端化解等,都会对中国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9 {- u, D% O. `+ d8 h1 \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欧航线上,“中远荷兰”号目前航经的南海海域,在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干涉下,已经沦为海洋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力场。南海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通道。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分饰不同角色,但目的只有一个:争夺在本地区的控制权和海洋利益。
: }( ?7 k! b( ~' f* K( D+ \% f 海洋自古就是必争之地,也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巅峰的重要路径。纵观最近500年的世界强国发展之路,可以发现,谁主导海洋,谁就控制了国际贸易,从而主导世界。
& F# { y& n9 X6 ]. C 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提高国民海洋兴国的思想意识,了解中国目前面临的海洋地缘政治现实,要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目标,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岛礁)分歧与矛盾,为中国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 x# L9 w: Q: V1 S3 S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 F5 G4 E3 N3 \ 回顾世界历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的是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随后,“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兴起,则得益于海洋战略的实施和全球贸易的结果。
* e" C) q, z$ d/ X: A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占据一超独霸的地位,迅速崛起,海洋兴国的思想也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忽视了海权,错失了发展和崛起的机遇。 . o8 y3 d* i! \- J4 z
在目前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中国不能再忽视海洋了,必须突破陆权强国的思想桎梏,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用陆权和海权两条腿走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b/ G4 c) L: i: a# a0 e1 h4 S+ P 民国时期,海南岛被称为琼州。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提出,琼州位于中国最南端,“为大西洋舰队所必经之路,南洋之门户”,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 4 k) }7 F" u- n7 n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资源相对短缺,要发展经济,必须进口大量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部资源的高度依赖和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促成了中国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贸易产生附加值,海洋则是产生附加值的中介。近代以来,世界贸易越来越依赖海洋运输。在所有的对外贸易中,有超过90%是全部或部分通过海运完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9 t# ?0 v. b$ M% s0 {) n
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围绕海洋展开的国际竞争与博弈也日益激烈。这种博弈不仅体现在掌控重要和关键的国际航道,抢占对公海资源的开发权与利用权,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还体现在海平面以下,包括给洋底绘图和抢夺水下地物的命名权等。 ( X$ C9 J) x; Q
南海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美国在南海的搅局,给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变数,给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带来了挑战。
, @* Q5 y3 v/ X6 [; d: ^ 维护海洋权益,妥善处理周边分歧
7 W- ]' p6 a2 u. i7 B6 T- c: R 16世纪以来,世界海洋秩序都是由西方强国主导的,在近500年的角逐中,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相继脱颖而出,先后成为海上霸主,并主导世界海洋秩序。这种以追求财富、争夺海上霸权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海洋秩序,有鲜明的强权政治特征。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需要借鉴其他海洋强国的成长经验,当然不是重复其他国家成为海洋国家的路径,更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要在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基础上,寻求与相关国家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各国共享海洋。 7 a" c1 K) @ s3 _. m
中国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也绝不放弃正当权益,更不会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身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 Y: O9 P5 S# S9 Y& P2 u$ m8 p5 N
南海争端涉及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以及域外大国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上,中国长期以来坚守底线不退步,尤其是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即“主权属我”不曾改变。 , z5 t3 n) p9 b# G2 d* z A4 _" ^0 g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汉武帝统一南越,设九郡直属中央管辖,为中国发展南海航运业奠定了历史基础,并开辟了中国大陆经南海至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开始利用南海。 1 _- R l- N" I( A9 H
目前,针对在南海岛礁问题上存在的争议和分歧,中国倡导“搁置争议”,秉持“双轨并行”思路,即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和平方式协商解决,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共同维护。
/ z) O8 k& `3 y! t1 D# k3 n 在不放弃主权又尊重现实的情况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主张并推动构建和谐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要在构建和谐海洋的环境中实现,要妥善处理与海上邻国的分歧和矛盾,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 2 S# w; J/ M# G r9 B
当前,最重要的是以斗争求和平,在竞争中谋合作,将美国这一域外最大的变量变得可控。同时,要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之下,提高自身的海洋科技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对相关海域的开发力度,在与周边国家推进互利友好合作的同时,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争取主导权和主动权。(本文节选自《海洋强国的脊梁》)
2 U% @5 n1 |1 q! R; x) I
. a5 ~/ C* h" K* m7 P r
1 ?1 N; I0 C) E8 S 9 W f9 s: L/ a% _! N7 E' z
《海洋强国的脊梁》
1 r! R) W" _: E( t: y 闫亮 著
. H; o! H; H5 j9 F! @! a 中信出版集团 " k2 Y1 X' z) ?5 _ k& L' ]8 ~& y
原文转自:中信出版社
" X# l# [! r9 K/ s$ p6 W; t6 i) c( u: u1 }4 ?
( M- g ]. S' U0 Z R: C- I 举报/反馈 9 b$ j! D; Y/ {. J& ?, z
2 V; S+ ~) V# y& v& H0 P) ? s7 q2 Z9 H/ S3 P4 d [5 l, m
3 e1 |7 P$ L, G" c3 t* w
) R& F5 h4 C( A, D& S0 {
# J7 o# w* Y8 u6 p, Y% m# O S% |4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