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基于此有哪些相关应用?

[复制链接]
0 s Z7 ~# N6 D1 X
$ w. ~, ?% M3 o- l/ R

回声定位其实就是当前主动测量技术(区别于双目视觉等这一类的被动感知技术)的其中一个体现。我一直很喜欢用投石问路来形容主动测量技术。

& G6 Y0 V/ |2 X

当我们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视觉、嗅觉等进行感知,但是有时候这些感知也是具有欺骗性的。故我们会与环境进行互动从而加强认识。用稍微学术点的形容就是:

$ q9 f! c4 z& E: o

通过在未知的系统中引入模式已知的信息,利用信息的被调制结果来反推系统。

E* B7 c2 f" |. N1 r4 b5 ?

对于回声定位来说,主要是利用的声波的反射性质:

: p& Y: p3 D l! x% E* {6 K

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进行连续传播时,会在介质界面处出现分层现象,即分为入射波和反射波。

7 p7 d, l4 H0 W0 q! _

对于反射波来说,由于固有频率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故速度是不变的。由于声速已知(这一点对于动物来说更多是对自身经验感知),故可以通过发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距对距离进行判断。

$ {' c3 s' _2 Y6 Z- m7 R

L=K0δtL=K_0\delta t\\

3 R' c5 a# b0 |+ O1 x C) P* V( r

这里的 K0K_0 是需要标定的一个系数,对于动物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了(其实由于衰减什么的这个用线性系统来描述并不恰当)。

# F2 {( s2 K, I9 v$ V$ h- m" C

至于回声定位的应用其实已经很丰富,但是真的用声波来做其实很少,大多都是利用波的共性采用了其他形式。这是因为声波在空间里太容易衰减(介质的散射、吸收等),要想测的远就得使劲往上拉频率和能量。有点得不偿失。这一点与声波这种机械波相比,电磁波就显得非常nice了。

+ U$ [4 Q2 H/ D- |; {

其中应用包括我们最常听到的雷达系统[1],不过更准确的说是回波定位比较恰当。

! |5 W( ~- q$ e( K8 d8 Y
这个雷达直接被用在航空器上做地表的三维形貌重建

至于其他答主说的在手机上的应用....这个真的都已经算是老黄历了,就不必用‘有望’这个词了。这个就是手机中所宣传的TOF镜头[2][3][4]。TOF这个词可能看起来比较高大上,但是其实就是Time of fly的意思。不过虽然也有用扬声器来做的,但是目前的tof还是以光为主,严格来说也是回波定位。

: Y E% }: H8 W, a8 A
) C$ T5 Q9 ?+ H$ a

对于一般手机的测量时间的方式采用了相位反算的方式,故也被成为itof(间接飞行时间法)。

& o S0 ~# U1 B6 F v

如果直接去测量(dtof),那么这项技术就是前段时间吵得火热的激光雷达[5]。不过激光雷达我没玩过...最近实验室买无人机,对大疆的L1疯狂心动...可惜将近六位数的价格..没钱....

) l+ T5 X9 I* J- }- N. S
找不到其他图了...放个大疆的L1...

参考

^Farr T G , Rosen P A , E Ca ro, et al.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J]. Reviews of Geophysics, 2007, 45(2):361.^Lazik P , Rajagopal N , Sinopoli B , et al. Ultrasonic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ranging on smartphones[C]// 21st IEEE Real-Time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mposium. IEEE, 2015.^A F J L , A T A , Roberto López-Valcarce b. CDMA-based acoustic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 for portable devices with multipath cancellation[J].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17, 62:38-51.^Chen H , Fan L , Yu W . EchoTrack: Acoustic device-free hand tracking on smart phones[C]// IEEE INFOCOM 2017 -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EEE, 2017.^Mcmanamon P F . Laser radar development[C]// IEEE Dayton Section Symposium. IEEE, 1998.0 r! t. r. K6 J& _6 G( @0 _
. j) @7 w3 c- w0 N 0 U2 t* G1 u: l) R& t5 V3 [2 r9 c & P" |. U, X$ ^+ F6 ^5 Y' ^ 4 |: @% R+ i& m1 T L0 J( K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穷矮挫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