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9位教授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复制链接]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Elsevier Data Repository)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海洋系共有9位学者荣登榜单,其中,张传伦讲席教授、陈建飞讲席教授、Jason P.Morgan讲席教授和宋光铃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张传伦讲席教授、陈建飞讲席教授、Jason P.Morgan讲席教授、林间讲席教授、刘青松讲席教授、余锡平讲席教授、宋光铃教授、李晔教授和侯超副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C& b7 V# ~8 y/ F# c3 B
; D7 ?! o  n: k8 V2 i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S2 i; Y7 q* |/ X2 L5 e3 d2 Q  u. n! e2 |
% L! g' g- M; i3 h4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 O* h, j) H: o7 W5 y
' c9 T& p* u1 M$ H& d8 M' h0 Q
张传伦" T8 J% ~' ]6 P2 L6 {" D% ~) W- m
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b" @3 W: J3 m& Y向上滑动简介! x* Z# J2 x# F; s. V
张传伦讲席教授,入选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17年1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并担任教学副主任。历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副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海洋系副教授,终身教授;2008年至2016年,任同济大学海洋学院讲座教授。2019创立了“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古菌生态、地球化学及生命演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国际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期刊上(包括“Science”、“PNAS”、“Nat. Ecol. Evol.”、”Mol. Biol. Evol.”、“Geology”、“Geochim. Cosmochim. Acta”、“ISME J”、“Environ. Microbiol.”)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180篇被SCI收录,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超过11600次,H-index为62。目前担任欧洲“微生物前沿-古菌生物学(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Biology of Archaea)”期刊主编, “古菌(Archaea)”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编委。
% M! h2 p9 c) R# K3 f7 P! q
6 C' s2 J- ]) J4 h. `*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 n0 p5 E( E/ W+ S8 t! A# |% ^9 {5 F7 O3 T
陈建飞
, X- M; J6 `& u0 B/ N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6 S0 \# Y; [% u5 \4 B向上滑动简介9 d; Y6 h4 @# ]! ^! F* ^
陈建飞讲席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19年7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担任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他曾在国际著名的英国高校学习任教近30年,任爱丁堡大学准教授(2006-2013)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教授(2013-2019)。陈教授出版了一部已被翻译成中文、韩文、波斯文的英文专著《FRP-strengthened RC structures》,发表了期刊与会议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入选2016年上海软科与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发布的“全球土木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150人,其大量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相关标准或指南采用,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历史最悠久的霍华德奖章(Howard Medal)及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学会(IIFC)奖章(IIFC Medal)等,2014-2018年担任IIFC主席。1 C! ?9 i2 \: o) H0 }
: ]0 k* M# [. J"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1 u$ R# w. `) }# |- c/ M- v

3 k7 A6 m9 N8 J0 q$ n' BJason P. Morgan
. l; g8 V7 H) N0 L4 r2 ^* ~; d- {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0 r2 z6 V2 i7 m* ^9 k. @, r向上滑动简介7 w' S/ [4 J' G4 A/ ]
Jason P.Morgan讲席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19年9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Scripps海洋研究院、康奈尔大学、GEOMAR、伦敦大学等任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海洋大洋中脊动力学、地幔柱和地幔对流动力学研究方向的国际领军研究学者和知名科学家,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曾任职多个学术期刊杂志编委,比如Terra Nova;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Geology等。获得的荣誉奖项包括:Cecil and Ida Green Scholar (1985);James B. Macelwane Award, AGU (1995)rofesseur, College de France (1996);Royal Society Wolfson Foundation Merit Award (2013);A.E.H. Love Award, EGU (2016);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以来,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SCI引用超8000次。
8 f% e1 B5 y: H; @
7 Q% e2 W9 C2 p. t  E: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j3 G' {$ l+ c& Y( u7 Y2 Y) J. {0 K7 m5 F$ J# w, w8 L# R
宋光铃
. j! t1 t# U. [/ h1 a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B% l& c  R: p$ q
向上滑动简介5 {  @0 f- r7 y1 |- t, T
宋光铃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2年7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副研究员、电化学室执行主任;澳洲公路交通局工程师;昆士兰大学轻合金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美国通用汽车跨国集团公司研究总部主任研究员;美国橡树嶺国家实验室高级专家研究员;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级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宋光铃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材料在各种环境中的失效和电化学技术。已发表300多篇杂志论文,3本学术著作、25项美国专利,论文已被SCI引用2万多次, SCI 的H-index为70。曾获2000年Thomson top 1%的高引用卡,于2020、2021、2022年连续被Elsevier列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之一;还获数个优秀论文奖、材料商业化奖等;多次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分会主席;现仍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Mg and Alloy, 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Frontiers in Materials-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Materials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副主编、专业主编。7 a- m& R, n5 V0 D7 I4 \+ h

0 f/ k4 C6 C6 z# z! @; b& g' p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0 r2 x, P! y8 w

' Y$ F# Z- ~2 F; o林间
4 @0 d6 \% F' F4 N+ A. P+ v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4 E% x& a  Y$ I5 o, O* e
向上滑动简介
0 s# w* U/ O$ ^" f林间讲席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0年1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国际顶尖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对全球海洋地球科学与地震学作出杰出贡献。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等。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国际大洋组织InterRidge主席等。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发表系列开创性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22000。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2023年入选地球科学领域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2 M7 f* o. K  B# j
5 p8 a' s* w( l5 o. k0 u( t%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 p4 D+ Y9 w% t( \% N

! l$ o* r. E- K4 E* `7 k6 B刘青松
# Y1 f7 b6 [) ^* O9 c! G# q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5 @& i8 H. J4 I1 _. m! d: H' T
向上滑动简介
$ D, g& A# Z; Z刘青松讲席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16年8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现任南方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海洋系党委书记。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2),2018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201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现任国际地球物理杂志Earth, Planet, and Spaces 特邀主编(2015-)、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副主编(2016-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副主编(2015- )。他主要从事地球磁学研究,在岩石磁学基本理论、海陆沉积物气候对比标尺、北太平洋亚洲粉尘输入与生物响应一大陆架沉积物定年体系等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已发表国际SCI论文140余篇, 引用4100余次,H因子39。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1 I5 Z7 _! }9 ?) j
* T6 Y" o0 I! {0 _  {; T+ i' p3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Y/ z& U. |' h9 K% l# s

* u6 Y9 ]6 E7 N. Q余锡平
* |% A3 c' |" A  R: V; J- l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7 D: C* R, O  y& A9 W0 X$ E$ d1 X
向上滑动简介
" }6 w4 q/ T- b+ a; f, V/ L- m余锡平讲席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1年8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任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卓越访问教授。2000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浅海动力学及海岸工程学,研究内容涉及极端海况及其致灾过程,近岸水波的解析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强非线性波和临界破碎波动力学特性,浅海水沙两相流理论及其应用,水波和透水性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规律,近岸环境和灾害问题等。著有《近岸水波的解析理论》和《近岸水波的数值方法》,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沿海发展战略的前期研究工作;海岸工程若干基础问题研究的成果获200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i, q5 ]3 M% v. U: J: T& _
( c3 ?8 _" u( d/ t0 a# t7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0 J' m* ~, u! p& B# {+ x! M7 c, y
李晔
: X( L! x0 m/ n* C6 L0 O! `9 w$ G2 ?9 m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y# Q0 y: ]8 z5 b* f
向上滑动简介0 m) |4 J0 f( v$ S
李晔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博士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曾工作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海洋技术组,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美国国家风能中心高级研究员负责海洋可再生能源,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授兼多功能拖曳水池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海洋工程技术的实验和测试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信部,国家海洋局等科研项目。发表期刊1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2018入选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Fellow,2021年入选美国海洋工程学会(SNAME)Fellow 。6 E' {( p+ i: P) E
9 B& U* ?0 c8 u8 C5 y" _) x6 \* c0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j/ ^; r- r" z: y. Q% L/ Z5 I8 g/ M3 ]1 @
侯超
, ?' y# p4 e$ N  l9 A) d4 e3 y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8 K% P* t' M- k向上滑动简介
& N" B6 g; {3 T4 S' H侯超副教授,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19年9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组合结构、可持续海洋工程结构、荷载与海洋环境耦合作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在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H-index为23;担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Structures》期刊编委、《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期刊青年编委;研究成果被国家标准GB/T 51446-2021等6部工程建设标准采纳,并在汶川克枯特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应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排名:3/5)、中国专利优秀奖(2021,排名:2/2)、南方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奖”(2023)、悉尼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杰出教学奖”(2018)、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14)等奖励。
+ e4 X6 y5 O" b7 w7 @0 f9 @% Z此次海洋系9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反映出南科大海洋系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在海洋科学领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对推动海洋系科学研究发展,促进国际合作有着积极作用。1 a2 W% D. Z* l0 n7 {# a& J
关于榜单
" b; W; e# [) F7 E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Elsevier与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合作的项目成果,发布在Elsevier旗下的Mendeley Data网站上。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被引数(区分自引和他引,提供自引数据)、H指数、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 (composite score,C-score),从近1000万科学家中筛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数据包括了22个领域和174个子学科。数据综合衡量科学家的长期科研表现,既注重数量又注重质量,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者的学术贡献度和影响力。1 R4 l, I2 R& R% f' J
编辑|颜莎7 ]1 H7 j% I) v
( d) F, i  _7 g  A& D' N& W
<ul><li id="2707UJD9">
& n# \1 P- B0 v

9 W; f" g  ~, g+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 A' E# T! Q8 h2 v2 R) P3 n7 l. J! I& o. F
<li id="2707UJDA">% V2 u9 f# l0 P1 k+ @

" x2 J; Q# }* ?6 L3 m信息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0 R* _( f2 s) `% [7 m3 ?,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