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7 C* w v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 d2 L0 c! `$ J- S+ }3 g# R6 j7 H5 ?
虽然地雷和水雷,都是雷,但一种是埋在地面或地表下,一种是布放在水下,两者作战环境不同,布设方式不同,排雷方法自然也不同。
5 Q+ y) L/ K# f7 l3 }" Z" m1 { 小小地雷曾经在大规模地面作战中凸显独特优势,据统计,“二战”期间,德军坦克被地雷炸毁近万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军被地雷毁伤的坦克和战斗车辆达到损失总数的70%。 " S3 a- m* U: Z( K0 k
传统的排雷方法,包括用探雷针、金属探测器来寻找地雷,用镐和铁锹排雷以及爆破排雷等。近年来,世界各军事强国把地雷战装备作为工兵主战装备重点发展,提高其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出现了反坦克智能地雷和反直升机智能地雷等,传统排雷方法也面临新挑战。 + X. }% @* d4 W% ~
作为水下武器家族成员之一的水雷,是一种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它可以由舰船的机械碰撞或由其他非接触式因素(如磁性、噪音、水压等)的作用而起爆,用于毁伤敌舰船或阻碍其活动。水雷的技术含量比地雷高。 ) o0 F1 ?2 Z% b: |
这里重点说说排水雷的方法。 8 h" k2 ^: V7 `* K2 u: e# h
排除水雷障碍,主要是运用反水雷武器与装备,进行扫雷、猎雷、破雷、炸雷等作业,以保证基地、港口、航道安全;或直接对舰艇进行消声、消磁以减少或避免水雷对舰船造成损伤的作业。 ) O- c% E3 z( B# x
( G$ c6 h- e/ q/ u6 S5 B6 C . U, d7 e3 O: y- t" l
8 r) o" c6 m" W: F- v
' {2 [( ?. n6 P1 E
/ k7 y9 X( X+ C+ H, Q- s" U4 ]
直升机扫雷
5 o& J( E$ F1 k9 | 反水雷装备包括有各种扫雷具和猎雷系统等。水雷排除的作业方法主要有:
( S4 j' a. r0 u. L* A7 b! K2 D M 1.扫雷。由舰艇(气垫船)或直升机拖曳扫雷具对雷区或有疑航道、港湾进行排查和清扫。按拖带方式,分为拖曳式扫雷具和艇具合一式扫雷具;按工作原理,分为接触扫雷具、非接触扫雷具等。这种方法能成批清除水雷,效率较高。
9 c$ X# q4 F2 \; d- w. { 2.猎雷。是对水雷进行探测、定位,并进行识别、销毁或做其他处理。完成此作业的反水雷系统称为猎雷系统,它由猎雷声呐、导航定位、设备显示控制装置和灭雷具组成,其中灭雷具是猎雷武器的核心。灭雷具的声光传感器对水雷进行识别和确认,主要消灭普通水雷。现在著名的灭雷具有挪威的“水雷狙击手”、德国的“海狼”、英国的“射水鱼”和法国的RECA。 : P- q, J; h7 r) s7 ?% b) ]
挪威的“水雷狙击手”与其它一次性灭雷武器不同,“水雷狙击手”设计有探测和识别功能,并可自动航行到目标处,最终可完全代替灭雷具。 Y/ H7 l: ^% o' W
德国的“海狼”灭雷作业是由MJ332型猎雷艇控制一对遥控辅助小艇,小艇上装备带有传感器阵列的水下拖体,包括旁视声呐、可探测掩埋水雷的声呐、盲区补充声呐和避碰声呐。当传感器探测出水雷后,猎雷艇放出“海狼”型一次性灭雷武器,炸毁掩埋水雷和非掩埋水雷。
- E# h+ J3 M5 W! u" Y) E8 _3 T2 I 英国的“射水鱼”是一种小型水下航行体,可自动控制深度而迅速到达水雷目标处,又可在舰艇指令引导下,在对目标进行识别时实现平稳的悬停,最终可将聚能炸药直接打到目标上,实现快速安全地灭雷。
& A' d* g+ m: j! d 4 a9 O' g) ?) e/ ~( K7 ]5 f
, o U8 f; m# b1 a9 X
0 s0 N5 i$ J5 R& f
D4 N+ y" w+ N
* X6 c7 s- a; Z3 E0 p; I) o8 _
灭雷具(图片来自网络)
+ o! w$ Q3 a( v# _* s' M 3.三维反水雷体系。国外近年发展了制式反水雷、空中反水雷、综合反水雷作战系统等装备,从空中、水面、水下形成三维反水雷体系。反水雷手段不断丰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效果比较好的反水雷技术,包括目标设定扫雷和猎雷、机载激光探雷、一次性灭雷、高温超导磁扫雷和超空泡射弹灭雷等,力求高效、快速、安全地发现水雷、消灭水雷,将水雷对战争进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8 m: G9 C, {: o$ b- y; q* j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 c0 [( G/ a' Y
2 N; G- v9 \* k7 }. U7 W7 d4 Y- ~# d) c1 d) h
& G% K, @" D' Z9 ~' ^' Y+ B
' m; b0 F% H6 u& v* u8 e
+ E; K0 ?1 B+ e5 d9 v( t+ w0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