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每年的夏季,南黄海浒苔绿潮依然会如期而至,从上到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忙碌着,可谓闻“浒”丧胆、苦不堪言。但在南方地区,人们对天然浒苔却是如获至宝,甚至还有人穷尽一生探索并研究、实验着,自然采苗、人工育苗、海域/滩涂养殖、工厂化设施栽培及其资源化开发利用,……云云,忙得同样不可开交,还想着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用来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造福沿岸百姓,甚至于惠及人类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这不该会是无稽之谈吧!然,事实确是如此,且让笔者娓娓道来(续完)。
二
浒苔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中的若干案例分享(续完)
06、浒苔既可以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早在回国创业初期,朱文荣就对象山港海域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生态环境做过一番实地调查,发现象山近海滩涂养殖业非常发达,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而根据他对浒苔习性的认知和了解,养殖浒苔,不仅可以消耗掉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还可以弥补天然浒苔生物量下降对象山港周边苔农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因为养殖浒苔可以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由他负责申报的《西沪港产业区生态修复型养殖资源利用建设》项目,被列为宁波市发改委资助的农业循环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海上牧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废水问题已经成为各地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养殖废水表面上有害物质不多,实际上严重富营养化,在海洋自净能力不强的海湾区域,如象山港,极易造成鱼虾贝类的死亡,损害生物多样性。
朱文荣认为,少量的、人为可控的浒苔存在,能够净化水体,抑制病虫害生长,对养殖业是有益的。过去鱼塘、虾池消毒都采用化学方法,粗暴地使用石灰和消毒水,然后把废水往海里排放,造成了海洋生态污染等诸多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采用更好的生物法治理,即利用天然海藻来吸收养殖业废水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清洁水体的作用。而浒苔正是最理想的吸附受体,可以达到治理养殖业废水、净化水质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目的。
所以,一些地方的管理者和养殖业者,应该及早改变浒苔有害的刻板印象,把浒苔完全清理干净没有必要。国外早有采用石莼净化养殖废水的先例,而旭文海藻公司则采用浒苔作为转化/净化空气和水体的藻体。因为,浒苔的吸收能力强而快,可以把无形的富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吸收转化成为有形的经济藻类。事实上,旭文海藻公司已经与一些养殖户合作,提供浒苔苗给当地的水产养殖户,对鱼塘、虾池的养殖废水采用生物法治理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在已有不少养殖户开始接受这一理念,并陆续向其公司采购浒苔种苗。
同样,以经济鱼、贝类养殖为主的海水养殖模式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养殖水域生境退化、富营养化严重和有害藻华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旭文海藻公司的研究及实践业已表明,以浒苔为代表的大型海藻通过规模栽培及与鱼、贝等复合养殖,亦可有效修复养殖环境、优化养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养护经济动物等渔业资源,并可实现海水养殖的绿色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象山港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要比开阔海域恶劣得多,而且传统的浒苔采收方式还会产生许多浒苔藻段,尽管湾内水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也经常有赤潮发生,但大都出现在水交换极其缓慢的湾顶;而且,整个海湾内,至今也没有发现过浒苔绿潮。尤其是在天然浒苔十分丰富、网箱养殖相当多的西沪港内,非但没有绿潮发生,赤潮也未曾出现过。
由此看来,一些开阔海域突然出现的大量漂浮浒苔,把其种源归结于人为所致的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尚需进一步调查验证。相反,象山港内大量天然浒苔的存在,以及大范围、大规模推广的大型海藻养殖,无疑起到了消耗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抑制赤潮生物繁殖、生长的作用。
但这样的生态治污工程和综合生态修复方法,光靠企业推动还是远远不够的,亟须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养殖大型海藻与鱼、贝类单位价格相比,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影响了养殖渔民栽培大型海藻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各地采用生态补偿措施,给予养殖渔民适当资金补助,以进一步提高大型海藻栽培规模;鉴于大型海藻在海洋碳汇及解决近海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要生态作用,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养殖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并应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为此,朱文荣又在为2023年正式启动的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出谋划策。在他看来,建设象山海洋牧场,除了实施互花米草治理、种植芦苇,以及海上风田场海域实施综合开发利用、休闲渔业和垂钓观光等外,还可以通过栽种浒苔来遏制互花米草的漫延与生长,不但可以起到消耗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掉空气和水体中二氧化碳。
他还特别留意到,在象山港的港中港-西沪港内,其滩涂上存在一种现象,即生长浒苔的地方,就没有互花米草。为此,他提出可以尝试利用浒苔来遏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首先,刈除或者挖除滩涂上的互花米草;然后,栽种浒苔,利用本地物种(浒苔)替代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既可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又可以让沿岸农渔民在采收浒苔中增加收益。
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在诸如朱文荣等业内行家及其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地方上下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下,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预期目标,并能让象山港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变得更适宜于人类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07、浒苔有用成分探索研究,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延伸浒苔产业链
旭文海藻公司除了开发研制浒苔产品加工技术和浒苔采苗、育苗及其养殖外,还对其他大型经济藻类(如紫菜、礁膜、裙带菜、海带等)的养殖及其提纯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其中对浒苔有用成分的研究就包括提取有用糖分、蛋白灰分和胡萝卜素,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两种最重要的ω-3脂肪酸等,并利用提取的有用成分做了如乙醇、肥料和饲料等的生成试验,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部分产品已经用于实际经营生产中,并对诸如环境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报道表明,2017年,朱文荣受台州和天台发布的人才政策吸引,在天台县现代农业园区,与合作伙伴联合创办了一家绿色农业公司。至2020年初,公司已经投资2300万元,建立了一个首期占地30亩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绿色蔬菜,当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同时,还建成了一批玻璃连栋温室,可进行农作物工厂化无土栽培,预计年培育各类果蔬苗1000万株,新增销售额约300万元。
据朱文荣介绍,在天台投资创业,当地人才部门给予了该项目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他本人还获得了500万元的人才奖励资金,并领到了200万元的人才房票。除此之外,公司还获得了台州信保基金天台分中心授予的担保额度为300万元的贷款授信。
当地人才部门的贴心服务、奖励力度,以及金融机构的及时授信和快速兑现,更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使企业得以快速建成、投产,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建设的设施农业及其大棚、无土种植蔬菜等技术,就来自于他在日本读博、研究浒苔人工养殖时的“副产品”,而使用的营养液内就含有海藻类提取物,非常适合果蔬摄取。
朱文荣对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的青睐,难免会引来猜疑,觉得他或许会就此改行。但他的回答非常坚定,“不会的”!在他看来,经营陆上的设施农业与海上、工厂化设施栽培海藻,两者并无区别,不但都属于大农业范畴,而且也是海藻(浒苔)产业链延伸的一部分。
除了担任旭文海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外,朱文荣还是杭州旭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象山一清海苔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担任宁波华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天台里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管等。其经营企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都与海藻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休戚相关。
他的浒苔养殖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实践及其取得的一系列杰出成就,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上的充分肯定和褒奖。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海洋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称号、宁波市优秀创业青年称号、宁波市“3315计划”创业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第一批“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入选、国家农业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和台州市500精英领军人才等。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朱文荣表示,离不开来自象山县以及宁波市人才办、团委、人社、科技、发改等多部门的帮助和扶持;入选国家级人才后,还获得了600多万元的补助和奖励。
朱文荣清晰地记得,当时他创业的地方就在海边,场地简陋,条件艰苦,自己一度也想过放弃;是在当地团组织的鼓励和指导下,参加了宁波市举办的一个创业大赛,并获得了宁波市大学生十佳创业新秀称号。“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创业大奖,对当时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创业伊始,没有设备,他就自己动手研发,为了设计、制造出合格的专用生产设备,曾夜以继日地查阅参考资料,反复计算、绘图,核准设计参数等,但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寝食不安、夜不能寐。当地团干部了解到他的难处后,及时帮助联系行家里手,很快解决了技术难题,让他倍感温暖。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终于研制出了浒苔清洗机、松散机和烘干机等专用生产设备,不但圆满完成了宁波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浒苔机械化加工项目研究》,而且经加工生产的浒苔产品,也能够达到外商的质量要求。公司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壮大的轨道。
08、象山大型海藻“蓝碳”变现,浒苔产业化尚需多方发力
2022年,象山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在当年全县GDP比重中,突破30%。如何保护好海洋生态,利用好海洋资源,发展好蓝碳经济,象山县有着迫切需求。而在西沪港海域,近些年随着贝、藻类等养殖面积及其产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不断好转,这给蓝碳交易和碳汇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1月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作为省政协委员的朱文荣提交了一份“加快浙江‘蓝碳’发展”的书面提案。尽管浙江省在2022年就制定出台了蓝碳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海洋碳汇的创新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调研中他发现,发展蓝碳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认识,面临海洋蓝碳交易技术体系、海洋碳汇研究平台尚不健全等挑战和问题。于是,他提出建议,设立海洋碳交易及碳金融中心、发展海洋碳汇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构建蓝碳生态系统示范区等,以加快浙江“蓝碳”发展。
进一步了解发现,早在2017年,当蓝碳一词在国际上被频频提及时,就吸引了当时正在日本高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朱文荣。他觉得自己研究、从事的浒苔养殖,本就是“吸碳大户”,一旦开启蓝碳交易,其生态价值“变现”的通路将会变得更加明晰。换句话说,浒苔除了本身的交易价值外,还能多一笔蓝碳“附加值”收益。
六年来,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蓝碳交易的进程,并积极呼吁地方政府部门尽早开启相关筹备工作,尤其是设立海洋碳交易及碳金融中心,深感刻不容缓。在调研中他了解到,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而且交易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此,他建议应尽早整合省内海洋碳资产核算、评估、交易、金融等资源,在海洋蓝碳资源丰富的区(县、市),建立高能级的海洋蓝碳资产交易平台,以点带面,形成特色、打造样板。
2023年2月中旬,在宁波、象山两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象山县分网)发布《蓝碳拍卖公告》,对经核算的2022年由黄避岙乡生产经营的“西沪三宝”(即海带、紫菜、浒苔)所产生的2340.1吨蓝碳/碳汇量,进行公开拍卖,受到全国各方关注。而其中的246.1吨浒苔碳汇量,就是由朱文荣的旭文海藻公司出售的。
2023年2月底,象山县首单蓝碳如期开拍。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激烈竞争,最后由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拍得了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碳”生态产品。
据悉,该企业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贸易于一体的中高端锻压机械制造服务商。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气、废水和固废等,除了严格按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妥善处置外,还大面积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网,借力绿色能源实现节能降耗等。而本次购买的碳汇量,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作为储备、用于碳抵消,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务实行动。
作为拍卖方之一的旭文海藻公司负责人,朱文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此次拍卖的每吨106元成交价(注:据相关报道,我国2022年碳配额均价约为55.3元/吨,较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计算,虽然出售的约246吨碳汇量每年只能为公司增加约2万元的收入。乍一看,很不起眼,但意义却十分重大。他认为,如果这笔账换一种算法,就会觉得非常“划算”,给出的理由是:1)蓝碳交易的探索目前还刚起步,而通过这次声势浩大的拍卖活动,能让更多人来关注象山的蓝碳经济、海洋经济;2)乘势再把相关金融交易平台构建起来,就能形成一整套蓝碳交易运行机制;3)待相关标准、流程成熟后,未来贝壳、鱼类养殖也可参与蓝碳总量计算,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在朱文荣看来,蓝碳市场就是一片新蓝海,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朱文荣进一步解释道,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将重启,控排企业通过碳抵消及时完成履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趁着目前蓝碳市场价还不高,企业可以提前投资低价购买,为“中和”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做储备,同时也是对如“旭文海藻”这类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可谓一举多得;而此次蓝碳交易的收益,也将用于企业后续浒苔种质及固碳机制研究。
另据相关机构的预测,随着方法学完善和确立,全国统一的CCER交易市场重启有望加速。按现今碳价保守估算,2025年碳配额/CCER现货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4400亿元/200亿元。
在全国首次以拍卖方式进行蓝碳交易,是想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加快“海洋牧场”变“绿色银行”,象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如是说。也有业内专家表示,以前各地进行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投入很大却很难看到直接效益,生态账和经济账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本次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为实现海上“两山”变现探了路,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希望这条路能越探越广。
不难相见,在之前的认知中,无论是政府管理人员,还是海洋科技工作者,更不要说广大沿海百姓,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海洋藻类的降碳作用,或者只看到了它的直接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它的生态效益,更没有预料到生态效益还可以变现,并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全国第一单蓝碳的成功拍卖,可谓是“生动一课”,亟需引起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
结束语/追踪述评
浙江宁波象山对天然浒苔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虽然规模不算大,范围也十分有限,但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下,朱文荣的事业、企业已经走出了象山,来到了宁波、台州和杭州,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专营海藻养殖、加工、出口、研发的单一科技型民营企业,逐渐派生出多家并形成了联合体,呈现出成为围绕海藻综合开发利用龙头企业的端倪。他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有机会走出浙江,甚至跨出国门,为国争光。
目前,该企业联合体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专利成果及其生产的产品,已经涵盖食品、养殖、医药、保健、能源和材料等行业领域,并开始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设施农业,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水养殖业、沿海旅游业和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及为生态环境修复等开拓了另一片新蓝海。
同时,他们也已经把浒苔野外清洗、晾晒的传统加工方式,改变为在室内集洗、脱、烘、压/碎于一体的机械化连续生产方式,以及把只能“靠天吃饭”的天然浒苔纯人工采收,改变为具有天然采苗、人工养殖、机械化采收,再到实验室育苗、工厂化设施栽培和机械化流水线加工生产前景的一体化浒苔产业链,为实现浒苔,乃至其他大型经济藻类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朱文荣通过他20余年(2001-202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岀了一条从求学、社会实践、创业到继续深造、再展宏图的创新之路。他的学习深造、探索研究与企业管理、产品生产销售,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就,更为国内天然浒苔资源大批量采收、鲜苔快速烘干保存、高质量浒苔加工生产,以及浒苔大规模滩涂养殖、工厂化设施栽培等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创业之路。他无疑是国家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积极响应者、主动实践者和重要贡献者,堪称典范。
尽管在过去16年中,他已经有了一次、二次,甚至三次试图走出浙江的经历,但都未能如愿与其他需要的地方分享其取得的经验与做法,尤其是失败和教训,以便能够在诸如浒苔绿潮的治理中少走弯路、错路,甚至误入死胡同。对此,他感到非常遗憾。但他对自己的初心,以及从事的这份事业,依然充满信心,不是为了让企业挣更多的钱,而是希望国家和一些地方能够把有限的科研经费和防控资金,真正用到有效防治浒苔绿潮暴发的刀刃上。
故此,呼吁国内有识之士能够大力举荐,让这位具有家国情怀、赤子之心的归国学者、企业家,早日拥有一个更大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实现他学成归国时的初心、也是他创业时立下的努力方向,即“利用自己所学,将引发绿潮灾害的浒苔变废为宝、造福百姓”;他也愿与广大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一道,群策群力,共同为探索和制订一份有效防治浒苔绿潮、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海洋生态系统,造福人类社会的中国方案,而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也呼吁受浒苔绿潮影响的沿海地区,尽早把浒苔资源化利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通过“前期防控”和“前置打捞”收集和打捞的浒苔(注:每年打捞约50-100万吨,相对于每个绿潮暴发季节的上千万至数千万吨浒苔生物量而言,最多也只占1/10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常年生产的需求;企业也就没有信心增加投入,以及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等。
一些企业早些年已经生产的浒苔有机肥,因缺少政府政策性支持,成本比普通的化肥要高,用户不买,也就成了积压商品。再者,对于岸上收集和海上打捞的浒苔,无论是填埋还是腐熟处置,都不是真正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尤其是浒苔经所谓的“腐熟处置”后再次抛入海洋的做法,不是在“播种”,也是在“施肥”,贻害无穷,应该立即制止。
其实,对于大范围、大规模浒苔绿潮防治,并无捷径可走,惟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资源化、产业化开发利用,久久为攻,方可见效。随着海域水体富营养水平的逐渐下降、海洋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渐渐恢复,浒苔绿潮现象也就自然会销声匿迹。(续完)
注:东海象山港海域浒苔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造福了沿岸百姓,闯出了一条针对大型经济海藻产业化的创新之路,成效斐然,可歌可泣,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但限于篇幅,只能点到为止,见谅为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国内主流、官方媒体的相关详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