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面上用雷达而不用声呐?

[复制链接]
: Z2 R7 X3 U8 y; a5 e
. p( B0 `. y& j+ c1 K% @4 L) v

陆地声呐比水下声呐和陆地雷达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二战期间衰落了。现在仍有零星的应用。

W. q( G4 B. E) ?; c- O

英国在一战中吃了齐柏林飞艇轰炸的亏,就琢磨着搞一个测距定向器。能越快越准地定位敌机,就能越有的放矢地防守反击。飞机的噪音传得远,被动声呐就成了不二之选。

0 q6 F+ W* p0 c8 W7 C' |) p$ f5 s

所谓“被动声呐”,实际就是数个可俯仰旋转的大号听筒。不同位置的两个听筒分别将声音传入操作员的左右耳。操作员转动听筒使两耳的声音听起来一致(见双耳效应)。

" k4 W% ~: ]# ~4 s6 C! F

虽说要多low有多low,但在雷达出现以前,听筒是低能见度情况(如雾、夜)下的唯一选择。low同时也意味着原理简单成本低廉。听筒很快成为各国防空力量的标配[1]

) m( {, m4 U! D" G4 R/ T

到1939年二战初期,仍有9台Mark I型听筒在英军服役。[2] 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部署了数千台RRH型听筒来锁定夜袭的轰炸机。日军美军也有广泛部署。

6 T* i0 l; N! B/ @# G6 P
德国Ringtrichterrichtungshoerer(RRH)型听筒。两边分别测向测高,中间读数
日军士兵演示听筒使用
美国M1听筒,配合1941 Sperry探照灯使用
法国蜂巢形听筒
“听音机”中文海报

英国的听筒还进化出了笨重的“恐龙”形态——声镜。英国在东南沿海兴建了许多混凝土锅。它们巨大的球曲面有助于汇聚放大声音。

4 m b5 Z# P4 S+ E e, O0 z
球面声镜
曲面声镜

防空用听筒在二战中逐渐“灭绝”。异军突起的雷达不仅探测精度更高范围更远,而且无线电的光速也比声速快得多。随着轰炸机速度的不断提升,二战前期听筒的预警时间已经被压缩到短短5分钟。[3] 更别提后来的超音速战机了。

1 Q6 H, J( ?3 x! g, f( p

绝大多数声呐就此转入水下,然而陆地声呐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能弥补雷达在探测炮弹/子弹方面的缺陷。在一战二战越战中,美军配备有许多野战“录音师”运用声测仪三角定位炮火位置。[4]二战冲绳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GR-6声呐来定位日军狙击手。[5] 伊拉克战争转入巷战后,美军启用了一套名为Boomerang的狙击手声学探测系统。[6]

7 V5 {- t( M6 A; c) s
Boomerang车载狙击手探测系统

除军事用途以外,陆地声呐(声雷达)还在气象上有应用。风电行业用它来测量风速评估风力资源。

( d# }1 {! Q# Y( f+ s
SODAR

参考

^countries http://www.douglas-self.com/MUSEUM/COMMS/ear/ear.htm^Museum https://www.iwm.org.uk/collections/item/object/30028540^Would sound mirror be useful http://airminded.org/2008/05/27/the-widening-margin/^Marine https://www.marines.mil/Portals/1/Publications/US%20Marines%20In%20Vietnam%20The%20Defining%20Year%201968%20%20PCN%2019000313800_9.pdf^冲绳岛战役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27023709/http://www-cgsc.army.mil/carl/download/csipubs/japan/japan_c3_pt3.pdf^防务新闻 https://www.defenseindustrydaily.com/sniping-at-us-forces-beginning-to-boomerang-01128// E/ Z. N4 h& @6 @7 w- Z+ L. m+ {
1 ]8 A5 ]4 h' o) v6 B / H" Q5 ~8 l, y- Y% e 8 y6 F& F3 |6 b | , y. \1 t& D% ?8 y# `) |( K" f) p6 _9 t7 u9 L) s* U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魏辉兵
活跃在2025-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