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5 W M% e/ \9 A5 ?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试采成功 8 }! Y/ U+ a# [! ~" y# r
“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作业的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的仪式上,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4 |6 H0 k0 v' l& p# X 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党中央、国务院贺电 ; S- V; ~% g: a2 o: s+ x0 t$ o( k
承担此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并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正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海洋工程公司联合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台运营服务合同。
0 ^) i! K* g) d# r7 E( l 由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点燃的放空火炬
- H) u2 E5 h- J. d I) l 出席当天仪式的还有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广东省副省长李春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副总经理汪东进,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副总裁于亚、李胤辉,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副总裁刘燕嘉等。 , [: g' P( D& ^/ |6 r( d
超额完成预定试采目标 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实现世界“领跑”
0 C& U! \+ | v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石油集团、中集来福士等单位的配合下,5月10日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
# H6 p7 V5 q7 V. f6 ?$ u 领导们现场参观、观看火炬
t4 d0 `+ q5 b( V& i) f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在5月18日的仪式上庄重报告: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开钻,经过四十多天的日夜奋战,本月10日下午2点52分点火成功。至5月17日下午3点连续7天产气总量11.32万方,平均日产1.6万方,最高瞬时日产3.5万方,甲烷含量达99.5%,目前试采正常,产量稳定,超额完成日采1万方、连续一周的预定目标。
4 e ^% e" @, l6 \( B 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全球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自主创新,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 a6 d7 B6 F4 V' S s6 v 此前在3月28日的项目启动仪式上,钟自然表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商业试采列入能源发展重大工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关系国计民生,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为我国开启能源利用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开创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 w4 J9 p* ~1 K) n, y2 f( w. s
$ g* R4 p* P( ~0 M 他表示试采成功意义重大,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之举,是检验前期科技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实施海洋强国和科技兴国战略需要我们提高深海开发能力,摸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家底,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实施试采既可以检验我们前期形成的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的科学性,又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多专业高难度的联合科技攻关迅速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技术,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商业性开发。“.实现成功试采将是开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第二个百年的首场科技攻坚战”。
6 F6 a d. {: a+ X! ?. Z 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也表示,中石油集团高度重视,倍加珍惜这个“国内首次”的机会。 - n, S5 F0 {1 U' e/ Q9 m8 |
蓝鲸1号: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之重器” 2 l. N- P- q# _8 v. N2 N" X
承担此次试采任务的“蓝鲸1号”由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5月18日仪式上,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对于此次试采成功备感自豪和兴奋,他表示,“‘蓝鲸1号’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也是中集集团践行‘一带一路’的国家宏伟战略、提升国家高端能源装备实力的重要实践。” # L; |; S Q; j0 I& P# ^
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前往驾驶舱慰问中集蓝鲸1号的外籍员工们
! O: N' [; b: A+ i 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表示,用中集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承担这一标志性试采项目,是中集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特殊荣誉。他介绍,2016年8月16日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中集来福士公司签署了基于中集“蓝鲸1号”的钻井平台技术服务合同。2017年3月6日23时,中集蓝鲸1号完成运营准备工作,从烟台启航,经过8天的航行顺利到达井位。
2 ~6 r! f9 t) Q: ^$ V, J8 s$ B 据了解,“蓝鲸1号”采用Frigstad D90基础设计,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全部的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调试,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入级挪威船级社。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 z* M! o( c, D+ I! N1 e 该平台先后荣获2014《World Oil》颁发的最佳钻井科技奖以及2016 OTC 最佳设计亮点奖。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上,参观了“蓝鲸1号”模型,为平台点赞。 $ y1 V, d: o. a. }9 J
“蓝鲸1号”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作为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不仅在物理量上远超于其他项目,而且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 . X- ]4 q \+ \; z$ t+ }
中集来福士采用详细设计和基础设计并行推进的策略,仅用9个月完成了平台的设计任务,比标准设计周期缩短了3个月;首次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实验,使中集来福士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CTOD实验,并具有该类焊接生产能力的企业;在项目中首次运用“日清日结、日事日毕”的精益管理,提高生产进度15%。
- s$ T+ ]7 B; P/ ~ 可燃冰开采受各国瞩目 商业化前景巨大
- g1 c( S) n8 r; M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专家估计,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9 R6 B7 y1 @5 R
可燃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引起全球各主要资源国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上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o# u4 n2 J+ b7 \& E 可燃冰试采项目作为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项目备受瞩目,但其勘探开发仍需要攻克巨大的技术障碍和环境障碍,如果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大量温室气体涌入大气等问题,引发环境危机。多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支持下,中国在可燃冰的调研勘探、试开采技术验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 P9 i; H! X6 \$ } 我国此次试采成功,全球领先,意义非常重大。“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铺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缓解煤炭、石油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 W3 q% X. C$ ^6 f+ x 公众号ID:seawaymaritime # z. n7 j+ i4 A+ W3 F$ P, {
Seaway Marine
* `2 V, m, i- e0 t$ y9 f9 A* s 全球船人都爱看 * X# F5 ^" S" f9 `" m8 w
看SEAWAY就够啦! 点赞主要看气质!! w. ^) Y, X. a7 }' c% E T( h" W
) q) m( \7 o; E6 \! d7 s) Z+ e+ m, i5 w7 T9 V2 A
, p" i- w3 t6 Y* [' V+ x, ~ z) L3 J1 X) ^3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