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 -核污染后的海洋生物简笔画

[复制链接]
" i2 d! q5 \! r# e) e9 M% u% s# Z. Y ' h1 t- l6 U' |' n, _

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 d2 K! o) M' l/ b% G

01

- k: p& M# n) z

浮游生物

6 p* e2 X: i6 ]" X2 {5 D
/ P( u; `: V( Z1 n' _
* P* ~% j9 Q' T; X6 T2 h& }
- G9 ~$ M ~' S# e$ F9 |; r+ }

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

. i3 _9 h$ D+ b- q/ M! x! S

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冲荡而出,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

6 X& \# |0 B9 D) L3 Y- u$ j

02

% E6 q' M8 ^) G( u

游泳生物

& e s& w- `& T4 u; E! `
3 z" e3 `/ L+ _' G
3 b/ J. Y# F9 Z6 i6 ?. ~; m
, k* m; B# ]3 O7 o" p4 E2 Y0 W

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0 K! A4 k( J3 t* \

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9 b. C" R5 Y: p. e L9 W

03

' r# b5 s' } }3 {' O0 Z7 K9 g

底栖生物

$ R! Y+ D' P1 I" y; E8 M
2 J( k" l, K6 f: d7 I
, T- [- t! Z0 R$ D
$ Y! p( ^; \, d) T) p6 _# c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件、甲壳、棘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

3 B% y# N9 R3 Q; i6 W

底栖生物按其与底质的关系,又可区分为底上、底内和底游3大生活类型;在岸边还存在潮间带生物。

7 g0 ~' N6 K* ^7 b

① 底上生物

9 |- M8 P8 ^( m! h" h

生活于硬质海底。包括在各种底质上营固着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壶、牡蛎、柄海鞘)、附着生活(如紫贻贝、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匍匐海底(如马粪海胆、刺参和红螺等)的动物。

: K% w' b. j3 |5 ]% J

② 底内生物

+ @2 ^; R% ]% z* p p5 E

生活于软质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结沉积颗粒成管子而栖身其中(如巢沙蚕、磷沙蚕等);有的具有发达的挖掘器官,将身体埋于泥沙中(如黄岛长吻柱头虫、中国蛤蜊、文昌鱼等);有的钻木、凿石。

# | c. C3 X) {( |( `

③ 底游生物

6 L5 j& \9 j* I" L% ]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在水底缓慢地行动(如梭子蟹)。

0 I& P6 @/ P) ~* }, \

④ 潮间带生物

4 S' e* h6 [3 e2 Z1 ^* j1 n5 Y

一类特殊类型的底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底栖生物对潮汐的涨落、海浪的冲击、阳光的暴晒、温度的变化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潮间带生态位的差异,生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很有规则,群落结构比较清楚。

" I& L) Q( h/ E+ M' a! }$ } * A4 a- i3 i3 F& ]+ B! M! J* Y- Q$ q3 `( ~" B% R 0 L2 T4 v, }3 r' a ; X. X& L) M, M/ u: r5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史有明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