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g# {9 ?! Z9 n# t. @ ~% I7 R
引言
% p# d" z% }$ C7 y+ ?4 T5 B 从中国地理角度来说,长江黄河作为孕育了华夏民族的两条最重要河流,不仅仅是在国内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河流,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圈,许许多多生物诸如鱼类等就在这里极为常见,而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就有着许多的淡水鱼生活在此,作为一条重要的“外流河”,黄河每天都在将大量淡水鱼冲入海里。众所周知,淡水鱼只能生活在深度较浅,含盐量较低的河流之中,那么,这些被黄河冲入大海里的淡水鱼究竟要如何生存呢?
+ {/ K; j0 V5 j) f0 K 0 B4 F- g# C% l
! C- O; T( e, d
7 D) n0 {3 `- N! h, n8 W ( Q" J; c7 @+ ~# m( N+ Y, D
p1 r/ Q P: ^: ], o+ R
01
5 j0 p5 S2 E' {! \ ]3 J8 Z 首先,黄河确实孕育了许许多多鱼类生物,而这以其中淡水鱼居多,这些种类繁多、模样各异的鱼类,构成了黄河流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d1 p3 {0 m k' J
在所有的淡水鱼之中,尤其以一种叫做“鲟鳇鱼”的淡水鱼最为珍贵,之所以说这种鱼珍贵是因为鲟鳇鱼从白垩纪时期一直生存到今天依然没有消亡,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它们,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鲟鳇鱼还有独特的技巧能够保证它们在黄河生存下来。
, O, `! c$ f9 W5 V( R2 P8 g8 K + S4 r, d0 Y0 w* Q( A7 I* P
$ R$ Z9 i: `8 V0 Y. M
% X2 }* C& [( b. _
' w# D; t" p) c
! v- P+ e- Z5 j8 @ 鲟鳇鱼最大的本领就是“洄游”,其实几乎所有淡水鱼都具备这一技能,但是鲟鳇鱼作为一种大型淡水鱼类,要在被冲入海里之前努力做到洄游奋力挣扎,逆流而上就显得十分不容易了。所以,这就保证了鲟鳇鱼并不会因为黄河的冲击被进入大海,它们会在被河水冲入大海前就洄游到合适地点。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鲟鳇鱼在海里生活的场景,毕竟大海对于它们而言,意味着死亡。 ( T% z$ I( t0 H& A
而作为“活化石”的它们,自然对于环境的变化有着更加敏锐的感知和洞察能力,恐怕这才是导致它们至今不会因为恶劣自然条件而灭亡的关键原因,进化了数亿年的它们,面对这种情况应对起来也是颇有经验了。
( v6 j3 I* v" Z) X: H L
; r: Q- {0 I; R3 `, o( Z3 W9 s& ~/ Q . {# o1 z: a* x9 z
# M) Z/ @. s0 V( |) k
( U9 n3 ^( u$ @* k
( O! _2 U$ @* \. V5 }* e6 G$ F 02
6 x0 ~3 A/ K8 w% k& N- t 从鲟鳇鱼身上,我们也可以察觉到一些海水鱼与淡水鱼之间的生存条件差异,我们都知道淡水鱼进入海里很快便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死亡。
+ Y6 Z, }- U0 y; K 反之,海水鱼一旦进入淡水流域也会很快死亡,这是因为鱼类天生对于生活环境本能的反应所导致的现象,这种对于环境的适应和观察能力带动了“洄游”的出现,所以,即使是长期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活动的鲟鳇鱼,也不会因为河流流向和水势影响而死亡。 7 d' J1 E, n% ^/ g( }) j
然而,这并不代表淡水鱼就不会被冲入海里,由于水温、盐度和海水密度之间的差异,不幸被冲入海里的淡水鱼并不至于立刻死亡,而是通过一段时间在海水和河水的过渡区域的活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觉这种变化是致命的,这些淡水鱼便会成群结队犹如发疯一样,向淡水流域洄游,中途有的淡水鱼会遭到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捕食,也有一部分淡水鱼会在洄游途中碰撞上石头和其他坚硬物而死亡,但是,任何情况都不会导致洄游现象的中断。 ' w+ w! n$ c1 _7 f5 ?, B8 T
2 Y8 `9 Q1 X- g2 u2 T7 T
& I+ x% M2 c% w# @ h' j8 j
! d8 @1 F! }% x' h
- t$ h/ J( Z: D8 d- x6 s
( i5 d; v5 ~7 c$ N0 U 所以,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些历经千辛万苦重新回到生存地的淡水鱼,在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也会力竭而死,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在产完卵之后不可避免地死去。
/ y8 M5 g |3 H( p4 W$ Q) ^ 虽然这听起来十分残酷,但是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鱼类通过这种方式不至于因为环境变化而死亡,洄游虽然能够帮助淡水鱼找到合适的生存地点,但是一路上困难重重,即使回去了,也还要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等到这一重大任务完成后这些淡水鱼就会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在任何时候,这都是鱼类传宗接代的方式。 & A f! G1 J1 B) z( k
8 e$ a! S/ W8 d+ n# A% ]2 M- j/ ~
; o. x+ x5 y, h( a8 J, p r
2 @4 O! g8 H) Q) }: ^
+ v) {% v3 w$ l
7 g, a* G/ {6 ]0 z5 H
结语 5 s$ T+ n6 S5 N8 l) I; S
大自然孕育了万事万物,虽然人们对于黄河充满了敬畏,但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种淡水鱼却不这么认为,人们印象之中恶劣条件下的黄河似乎并不适合鱼类和微生物生存,可是这里才是淡水鱼最好的家,淡水鱼与海水鱼之间“井水不犯河水”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这一现象其实挺有趣的。 8 O1 `* ^9 m* w/ b& ]6 i
大自然创造了生命,而后天的环境同样对于生命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淡水鱼不会轻易进入大海,即便进入大海也会想方设法洄游以到达目的地,而海水鱼也不会轻易进入大江大河等淡水区域,至今为止,似乎并没有出现那种能够在淡水和海里都能生存并且繁衍后代的鱼类,可能这就是大自然的特殊性吧。 9 Y/ c0 S2 @( t9 e6 n* R
) L) G5 }/ Z- N) p
5 m' z* z0 P- x1 R, V2 U
* T. B+ K4 j" K+ M; D" y
9 h; G* Z2 J3 i# H- w8 x) o. i$ ^8 C% {7 ~/ h: S4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