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h7 O6 [7 |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
0 A& Z" G9 k, Z W& W( [6 f+ |) i7 k9 v; M a 文 | 田目(北京)
- x* X. M2 y! d: X 编 | Valen (广州) ( u1 ^# _+ t+ q: J
前言 ' `( c" I: A0 b6 t9 K' S; d
“宇宙,最后的边疆”。 ( c5 [: _; ]3 \5 K3 \5 Y
这大概是宇宙最红的科幻剧中最红的一句台词,出现在播映了几十年的《星际迷航》每一集的开头。完整的台词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探索这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与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 o% H3 ~( s* D. I6 K, F) c2 A; U4 p 二十世纪的人类是如此地野心勃勃,民族志人类学家探访了地球上每一个部落每一种文明,各个超级大国争相做着征服太空的大梦,想要迈出一小步来推动人类文明一大步……到如今,全球化将世界一再缩小,人口不断膨胀,四方熙来攘往愈加快速便捷,已鲜有未被征服的高山大海。人们对于太空的疯狂也似乎有所冷却,连流行文化中的曾经最为耀眼的太空歌剧也日渐衰微,虚拟世界在人类生活的比重的大大加重,网络世界一隅可触及千里之外,这些都似乎使得一些最原始的冒险变得不再如此吸引人心。 2 q/ d; O' h$ t7 p0 v; A( L9 x( F
* u; ?6 X9 d, U7 x M1 k8 m- l3 N1 A& ^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L. G/ _/ B# j3 u' a! `- G 深海,最后的边疆
) T+ E. _% t1 x 2001年9月12日,那个永远地改变了现代世界的事件第二天,不知有意或是巧合,BBC开播了一套全新的记录片剧集,而这套纪录片里的世界用它的广阔、深远、丰富、奇幻以及无所不包抚慰了很多对现实世界充满困惑的人的心灵。在这部叫做《蓝色星球》的纪录剧集里,解说人大卫·阿滕伯勒爵士说的是:“深海,最后的边疆”。
3 q0 z+ Q- [1 ? 这句话让大家纷纷重回童年,对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的时候,不用去听新闻里传来的千疮百孔的现实,电视背景音里仿佛永远隐隐约约放着《动物世界》的温柔解说,“春天来了,大草原上一派生机……”,这句话激起的还有大家最初对世界抱有的无尽好奇和最勇猛原始的探险欲,而《蓝色星球》也不断告诉我们,哪怕海洋组成了我们这颗行星70%的面积,我们对它知之甚少,甚至还不如我们对月球的了解。
% b6 h6 i7 J1 A8 O
& P3 S+ o) M n: l& Q6 G 这部专注于海洋各个方面生态的《蓝色星球》也成为了自然科学纪录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电影的艺术评论界向来对于此类纪录片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其对民众教化的科教意义大于其对电影影响贡献的艺术价值,但它却也一直在业界和民众心中保持着“神作”级的口碑,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依然在IMDB一类的评分网站保持9.0左右的评分,豆瓣也有9.5分之高,可见其深入人心。 % {, x7 G: j5 B3 z0 |/ ]2 \. @
BBC自然是是此类型纪录片产业中的龙头老大,自五十年代其就成立了专门的自然历史团队,与CBS电视台的自然记录团队同算是电视行业中最早开始制作自然纪录片的先锋,国家势力的支撑也让它能够动用足够的资源用最尖端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完成大量耗时巨大花费惊人的拍摄工作,连一向乐于善于自嘲的英国人也毫不避讳,自己是此类制作中当之无愧的顶尖力量——电视节目内容每年产量约为100个小时,广播内容50个小时,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野生纪录片生产库。
# X+ S$ V3 q: x% n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V; E# ] i0 H5 \& c9 L
十六年前《蓝色星球》的拍摄,从最遥远广阔的公海,到南北两极的海洋冰川,再到幽暗无光的深海,揭开了数十种从来未曾面世的生物在世人面前的模样,在拍摄过程中人类首次记录下了一些海洋生物的迁徙路线,自然纪录片从单纯地对自然生物的野性生活记录和奇观展示,跃入了与最尖端科学界的互动。
4 E( ?# [( m1 B) T; u9 P6 l3 e 这也让BBC纪录片制作团队尝到了大甜头,拿到了从艾美奖到英国学院奖数个奖项,DVD等衍生品发行不亦乐乎,甚至充满戏剧性神似《指环王》的配乐都被开发出来,得以进行交响乐团巡回演出。BBC再接再厉在2006年不负众望再拍摄了《地球脉动》,首次采用了高清摄像机,将人类家园拍到了一种极致(这部纪录片仍然在豆瓣保持着9.7的评分,被形容为“又美又可怕”),而这两部片正是其后出品的一系列高品质自然科学纪录片的源头与难以逾越的高峰。 $ D9 h" Q" e% r0 y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_+ @* S* K* F8 q9 P7 a: v- J% ^+ R 去年播出的《地球脉动》第二季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轰动,今年十月底上线的《蓝色星球2》中,BBC更是将超高清6K摄影机运用到野外自然拍摄中:许多得以在第一季中出镜的奇幻生物在纤毫毕现的微距摄影中再次得以呈现。
2 ]/ i1 X4 s5 ?! n h; R3 R 当我们看第一部时候那些幽微不明的海底生物影像,过了十几年终于以最清晰的样子呈现在眼前,冲击不可谓不大,除此之外依然有无数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与景观被最高科技的水下摄影技术捕捉。《蓝色星球2》目前在腾讯视频同步BBC每周一18:00独家更新,腾讯视频自主研发的视频增强技术—TIE(钛)也得以让令人屏息的画面得以完美的呈现。 2 e8 k& @, ?! H, N- x. [
拍摄的过程伴随着科考的进度,十二篇考研论文由此得以发表,而专为拍摄而发明的技术与器械,如精细的探头摄影机等也在拍摄后被专家投入使用用于科考。这一耗时四年,游遍四大洋进行了125次旅行才拍得的纪录片已经在英国创下了本年度最高的收视率,英国民众甚至有人发起投票,要求把解说人大卫·阿滕伯勒爵士的头像放在20英镑上...... , r! `: B& E7 w9 j; m8 B7 c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N4 r. J0 L( K* {; w
顶着“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这样一顶高帽的大卫·阿滕伯勒,其实也不是浪得虚名,青年时期在剑桥大学主修地质学和动物学,后来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修社会人类学硕士,从七十年代起便开始在各种自然纪录片中担任解说,累计观众超过百万,《地球脉动》和《蓝色星球》也都是由他解说的,今年已经91岁的他,甚至比英国人戏称“老奶妈”的BBC还要年长。
( [/ v5 e3 E$ c+ o5 l# [ 在《蓝色星球2》的开头,他靠在出海拍摄的船上,沉稳地说着“如今我们带着革新的技术,进入崭新的世界,用上一代人无法实现的方法来揭示生物的习性……”,试想他这一路伴随自然纪录片发展而来,当中经历的技术革新改朝换代自然不少,然而这十几年的技术发展依然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光对比两部《蓝色星球》中就可明确看到。 2 X6 n& H! @5 u) l# U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F$ N+ E0 a1 H2 m1 o- M
为了拍摄一条学会了用工具敲开自己早餐的小丑鱼,摄影师必须在水下耐心静待数小时,而这必须是在有特殊深潜器材的情况下,将其呼出的空气回收,并保证其体温,防止呼出气泡等等情况下才能做到的。 ! J5 N9 E5 V! e/ Z
厄瓜多尔附近的渔民告诉摄影师,海狮会把金枪鱼赶到一起,困住它们,然后一口杀死一个,将其捕猎。他们在出海渔民的头上带上了GoPro摄像头,才拍下了海狮的高超捕猎技巧。但是为了真正得到这些景象的高清图像,必须亲自下海拍摄,唯一的问题,海狮的血腥捕杀常常引得附近的鲨鱼来揩油,为了不让自己被鲨鱼当成金枪鱼免费餐,摄影师们需要在潜水服外穿上有铁链制成的特殊防鲨铠甲,减少灯光照明拍摄以免引起鲨鱼注意。
0 ^6 t( L# C- i$ ] T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J. D2 \) n3 n5 e @/ X" z: [ 他们给一只虎鲸绑上了吸附式摄像头,拍下了它们的捕食方法:成群分工把鲱鱼赶作一团,从下面将其逼近水面,变成越来越紧凑的鱼团,然后——用力拍打它们的尾巴,以水波将鲱鱼震昏再入口。虎鲸们在密密麻麻的鲱鱼中翻滚摇尾的力量之舞,这样近距离的高清画面,在技术发展至此之前,恐怕不是任何人力所能见的(吸附式摄像头会在之后自动脱落,而不威胁生物安全,并发出位置,方便制作团队回收)。
% e8 x; t A- P& D8 ]& t) D1 I 当大片大片的蝠鲼聚集在墨西哥海岸嬉游出水,他们在傍晚捕食浮游生物,海水的翻搅让这些浮游生物发出幽幽的生物冷光,而要捕捉此种“一般是火焰一般是海水”的现象,还只有最新发明的对光线无比敏感的微光摄影机(Low-light cameras)能够做到。
; m- ~' C: W8 p7 s- R
a: S# z; [4 _" a 同样,这种在《蓝色星球2》拍摄最后一年才真正技术成熟的摄影机被带到了五千米的深海,拍回来的是一个与前作完全迥异,多彩而丰富的世界,有机体荡漾微光,浩渺如星空,那些常年不见光的地球被隐藏最深的秘密终于开始卸下面纱,无论是寿命无限接近永恒的在海底散发着幽蓝光芒的管水母,还是发着红光吸引猎物的乌贼,进化出了支撑行走的鳍(腿)的单棘躄鱼,他们的绒毛和皮肤纹理在镜头里一清二楚.
/ f# R5 [1 U6 z1 d9 d1 d6 d) C; g& o 最珍贵的千年珊瑚如何在人类的过度捕捞下毁于一旦,浓缩死亡与生命的最神秘不可知的高盐分海底湖,以及大西洋底的“失落之城”海底热泉,在镜头下源源不断产生着生命的最基本形式,碳氢化合物——可能只有在这样的影像下,人类才能真正感受到对这颗星球的责任,也才能真正把生命之源好好看上一看。
! m9 C8 ~% ^- A6 B; @! S e. K0 j# M6 [1 J, B; V/ Y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Z, N' i% V: ~/ A2 w. F; i
此片绝大部分场景实地野外拍摄,部分无法拍摄的镜头则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重构生态环境拍摄,力求还原呈现生物习性的准确性,同时也是当环境太过脆弱时,不在施以人为的破坏,再为海洋守住一份安宁。
, {! Q. S. `, a, t 虽然对于BBC纪录片常有人诟病说教姿态太重老掉牙,宣传意味太过浓重,但从第一部到今天的《蓝色星球2》,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内容呈现上的信息重点的偏移与其强调内容的刻不容缓是绝对有理由的。
, l" a9 o, P& p, ?2 Y , L/ _" R) Q4 w* P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Q7 r: o. ^2 U B3 O 第一部大多还在以乐观积极开拓的心态面对新物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更多地呈现着进取与开拓的探险之美,被奇观吸引,为科学新发现鼓舞的纯粹乐趣,新千年刚刚翻过去,人们还沉浸在上世纪那种乐观与欣欣向荣中,虽然早已有了环保的警惕声音,但从未像今天这般迫切,反映在第一部里也是收尾一集的提及。 ! [3 N. s5 v6 F- S5 u
而到如今这部,可以看出新片的第一大信息,即使警醒人类切勿再做伤害之举,片头即点明“海洋在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变化着……我们迎来了一个最紧迫的时期,我们迫切需要揭示海底的情况”,第一集以极地冰川融化做结,无法在消融的冰盖上哺育后代的海狮,抱着自己的幼崽在千万块碎冰之中寻找一块能够承受母子重量的庇护地,也以躲避北极熊的追杀。
& p6 {8 y/ D' F; V/ M
. a# d G/ Q% s 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剧照
$ D7 y8 u- z5 L% a4 A1 K% W' Z2 x 制作团队花大功夫用半球摄影机同时拍摄水面与水下画面,创造分屏画面,便是为最大程度传递出母海狮怀抱幼崽的一腔柔情,当它们孤单两个身影趴在逐渐消融的冰块之上,水下只有茫茫海水毫无根基,气候变化之苦便是如此直接地呈现了出来。又如深海部分,先以高精技术展现了海底的极致绚丽,转瞬间便将几千年瑰丽复杂的珊瑚与海绵抹去,呈现出一片深捕捞后的废墟,几只虾兵蟹将在此苟延残喘,将美丽打破于人前的巨大悲剧也是为了强调人类对自己生命摇篮的责任。
9 B! {3 v) h" s( a' G3 m 此类论调,在如今的自然科学纪录片中也越多见,从当初一片血腥的《海豚湾》,再到不无悲观气息的雅克·贝汉的《海洋》,众多关注海洋的纪录片越来越紧扣这环保主题,将这一些好像抽象存在的概念,用最具象的画面呈现到观众面前, 美的越做越美,将消亡的就越来越悲壮,可能这也已经是影视人能够做到的极致,如果人类反而在这样越来越饱和丰富的景观和信息面前越来越麻木,那剩下的恐怕也是影像与媒体无能为力的了。 8 ?/ S4 B- `" [+ T
结语 : {3 D) y( w/ o/ C( c* `
0 n4 r: a z+ }/ e5 p- W8 G
《蓝色星球2》目前上线两集,每周一在腾讯视频进行更新播出。好在,第二集结尾处,似乎还是透露出了一些往日的坚毅与乐观,播放着海底一千米拍摄花絮的画面,冰川人们在头顶像碰撞,落下可能致命的岩石,而这些岩石却恰恰是眼前这个多彩世界得以形成的基础,“真正去欣赏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就要自己去看看”,他不是仅仅想要呈现一个好看的画面给你,一条有用的信息,他让你自己去感受海水没过身体,光芒逐渐消散的世界,到那时,你会真正感到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6 u4 d( S: k3 H+ d, o " H- p. S. z; u: ` @6 r- }% _0 z
6 X! Q! i+ f: M! P l
/ |5 X! b6 E& M8 A$ n5 Z0 P0 ~- } D, w; V$ ^+ C2 n
* y6 y$ B3 x# R6 b!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