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m2 b- j. F) `# O* X; p
它是一种失敬,打破了重要的、基本的事物的传统等级制度。
. h% c, Q+ X3 d- K* y 地球上最好奇的动物一定是猫咪: ; B' F3 y1 x7 J
它们打翻牛奶杯,随意打开你的房间大门,在你上厕所时盯着你不放,并且不遗余力地钻进每一个角落。
1 e( d5 Z7 k9 t" L6 N 图源:soogif
" Q7 q9 R& S4 K5 Y 好奇的猫咪可能会干坏事,但好奇的人类往往能干大事—— $ y' M5 c+ l" \. T! C* @( a+ c9 t
·有人问费曼,他认为科学发现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道:“这和好奇心有关。这和想要知道怎么使某物做某事有关。” 1 F5 H: v& a/ i- t2 W
·爱因斯坦也曾告诉他的某位传记作家:“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 4 h' y4 q4 C: U5 u9 d
好奇心就像你家养的猫咪,有时它给你满足与力量,有时则使你不安、分神、恼怒。 ) A3 b* u0 a! E
就像人应当驯养自己的猫一样,我们也应该好好驯养好奇心。驯养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下好奇心。
3 \$ A5 J+ i, |1 [ 1. 认识好奇心
4 b3 ~, M6 Q Z( `6 T/ H4 n 马里奥·利维奥在《好奇心的秘密》中引用了罗切斯特大学认知科学家塞莱斯特·基德和本杰明·海登提出的表述,将好奇心定义为“获取信息的驱动力”。简单来说:好奇心就是想要知道原因、做法或者对象。 & d l' M; m6 z- \' e2 l
2. 好奇心的分类
+ o) u- x& u/ K0 P 《好奇心的秘密》中还引用了加拿大心理学家丹尼尔·伯莱因对好奇心的分类:这一分类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包括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括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
! ]& l" H7 P. J* H- _ 感知型好奇心是由极端的异常值,以及新奇的、模糊的和令人困惑的刺激引起的。如果你在刷抖音时,点开了一位穿着奇装异服的男士的视频,这时驱动你的好奇心就属于“感知型好奇心”。但随着人们对刺激逐渐熟悉,感知型好奇心一般就会消失。
' D6 F( t9 X& k+ n5 H3 l* Z 认知型好奇心则是对知识的真正渴望(用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求知欲”)。这种好奇心是所有基本的科学探索和哲学追问的主要驱动力,17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称之为“心灵的欲望”。正是这种独特的追问“为什么”的能力,使人类的科技、文化、艺术发展至今。 8 d9 |9 [1 f, \
特定型好奇心反映了想得到某种特定信息的愿望,比如试图解出一个方程,或者回忆你上周看过的电影的名字。特定型好奇心会驱使调查人员去研究独特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确定未来的解决方案。
: v- f4 v* O! \2 E 多样型好奇心指的是永不满足地想要探索,为了避免无聊而去寻求新的刺激。如今,这种类型的好奇心体现在不停地查看手机上的新的短视频,或者不停地刷新页面。 9 V* n) S" v0 l- q
在他的划分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划分体系,由此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好奇心。比如移情式好奇心——在阅读小说时被微妙的情节激起期待,试图理解主人公的期待、情感体验和思想。又比如病态式好奇心,即我们常说的猎奇心理,指对犯罪、暴力等极端场景的好奇,它会使驾驶员放慢速度,打量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故,也会使人们在聚集在暴力犯罪和火灾现场,甚至去主动浏览血腥的视频片段。 - o" W3 m' u; S0 Y2 Z+ s- ]' o J
. J9 Q/ q. R- o! B8 u/ B4 ?
3. 好奇心的力量
8 e$ _: Y6 @" @: I 好奇心是一种无法阻挡的驱动力,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动力。人们努力探索并认知周遭的世界,远远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家欧文·比德曼说过,人类天生就是“食知动物”,是一种渴求信息的生物。人类仿佛有着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有些人甚至对好奇心欲罢不能。正是对知识本身的渴求和对抽象概念的好奇,使得人类创立了丰富而复杂的文化。
3 V* S9 v" p& _: x$ j 好奇心唤起了我们对世界的“关切”,将我们与世界相连,又赋予我们打破它的力量。
. G' Y/ J0 Y7 W5 q+ x/ V7 F 好奇心会增强学习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人们在对某个主题感到好奇时的学习效率比在感到无聊时的学习效率更高。《好奇心的秘密》中详细描述了格鲁伯及其同事的研究。研究表明,受试者在极度好奇的情况下,大脑的活动遵循的正是大脑中传递多巴胺信号的路径。换句话说,渴望学习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奖励。他们同时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好奇心积极地利用奖励机制来协助海马吸收和保留信息,增强记忆力。 & }, x1 e: Y8 `8 i
好奇心能降低犯错误的概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弗雷德里克·卡普兰和皮埃尔·伊夫·欧德耶认为,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预测中的错误。换句话说,按照这种观点,人类(儿童和成人)会避开毫无悬念的和极难预测的探究路径,目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满足好奇心的路径上,这些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在做预测时犯错误的概率。
3 O- I5 b/ e& I 好奇心帮助我们全方位成长。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好奇心就使我们踏上了一条坦途,能够帮助我们增加知识、迅速建立恰当的决策流程,并通过这一流程最大限度地学习并迅速发现因果联系。好奇心还会为相互竞争的任务分配价值,依据是每一个任务促进新发现的潜力。
v X6 k% p1 H. ` 图源:无版权图库 Unsplash ) V' G; n% k8 Y& M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描述道:
+ J7 R& u" F% d/ G/ K3 U8 d 它是一种针对现实的敏锐的意识,不过它在现实面前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5 Y+ [) D: V" q0 g* h; t) u: R5 ] 它是一种准备,要去发现我们周围的奇特和古怪的事物; % u2 X) r- p* q/ W, i
它是一种决心,要抛弃思考问题的老套路,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同样的事物; K* Z' Z6 g5 v2 w" E- N; D2 a, E
它是一种热情,去把握当下发生的和消失的事物; 0 z- U9 k2 g6 z5 o: l0 O; w- v
它是一种失敬,打破了重要的、基本的事物的传统等级制度。
! T$ H- z/ T6 N# \1 C/ J' B 4. 如何驯养你的好奇心? $ z% g& \) J, d) C7 x
·积极激发感知型好奇心:保持一种使自己感受惊讶以及使别人惊讶的能力。可以通过穿着方式、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或者通过改变自己的某种习惯来进行展现。在其他人身上积极地激发感知型好奇心,也会强化自己的好奇心。
0 w, @6 f0 }) C; `0 T* p ·培养认知型好奇心:培养认知型好奇心,即对具体知识的兴趣,而非追求感官刺激,才能使我们的好奇心更加持久和稳定。可以试图记录那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者我们打算对其进行探索的事物,回顾笔记,就有可能揭示出潜在的主题或模式,激发起我们的认知型好奇心,并鼓励我们自己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 - g% h P, W) t( b# s+ I) y3 Q
·提高“知道感”:认知科学家认为,具有更强烈的“知道感”的人会认为某个知识缺口是可以填补的,而其他人可能不会这么认为。而这种有能力填补知识缺口的感受会增强好奇心,因为人们会觉得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摆脱不确定性,告别那种令人不安的焦虑状态。举例来说,如果某人认为她只需要努力想一想,就可以把一个数学问题解出来,那么她就会尽力去做;反之,如果她确信自己无法解出答案,就会失去好奇心,也失去探索和努力的动力。 . j7 n# c: Z9 O, t
图源:无版权图库 Unsplash
' t* p8 n) g4 P4 \: h2 s! D; v& j ·保持中等程度的信息掌握状态:中等程度的信息掌握状态会增强我们的好奇心,而掌握太多的额外信息则会减弱它。斯皮尔伯格和斯塔尔认为,当外部触发的刺激的强度较低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占据主导地位。在中等强度的刺激下,高度的(令人愉悦的)好奇心和中等程度的(使人不悦的)焦虑混合在一起,往往会促使人们进行特定的探究,即对特定的信息进行搜寻。最后,如果刺激非常强烈,我们看到的东西完全是出人意料的或极其使人困惑的,那么焦虑会增加到很高的程度,它会促使我们完全屏蔽这一刺激,而不是去探索它。因此我们应当把握中等程度的信息掌握状态,无需在太过复杂和太过简单的现象上浪费宝贵的认知资源。
! b2 m/ G; k$ ^- X7 e( F/ J+ N 在《好奇心的秘密》一书中,作者马里奥·利维奥还回答了关于“好奇心”的其它问题:好奇心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只有人类才会问“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好奇心对人的认知过程起到什么作用?对于天才——比如达芬奇、费曼来说,好奇心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 E/ E/ v" B4 {- X9 T 《科学》杂志评价这本书为“这本令人信服的书没有用太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关于好奇心的科学研究。它回答了我们关于好奇心的许多潜在问题,包括许多人一开始的好奇:是什么杀死了猫。”
7 ^% k% F8 x3 D' L 所以如果你也对“好奇心”本身充满好奇心,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 @3 S* m; k7 {+ q6 S
想要好好驯养好奇心这只猫咪并不容易,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指导,让你对它更加了解。希望读完这本书,你可以和自己的好奇心和睦相处,并在它的指引下开启更加广阔的人生。
! Q5 b/ t9 o( m2 Y
6 P3 V% s3 K; m7 ]+ H3 `* Y 《好奇心的秘密》
$ [% c2 X; A# S v 作者:马里奥·利维奥 0 w& S1 E. r; e: s% x3 e
9 m, h. F: t9 Y: V* a1 ]4 v5 c
) S, O" L Z/ u, u8 u4 Z. v
4 B" c* v }$ R: K( o1 N$ }; W7 K" N1 I. y6 q* d: Y. _+ K
0 k6 P8 f% Y1 X4 ^: e2 s
, l5 X0 T0 B A# A1 q" E; {; d- }1 j
: Y) `" C! ^# `6 t# q. i" B, g8 H% e* y( N8 y$ N
0 x5 f5 p, w7 Q! D, d I+ G! `
+ p& g8 ~/ L9 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