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首航 青年海员 奋斗的青春

[复制链接]
+ v8 K$ s. Y* E- x
5 ]) q8 E7 [) U- m+ }2 L2 S8 N5 z" Z& @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3 B+ w6 c! y8 G) f) N4 V

今天我们聊一聊 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

/ u- F7 C- g2 ]+ [& m, A

1961年4月28日,光华轮首航,至今已经61周年

5 C" _1 v" V# ]- o3 j$ H6 r/ _$ |# z

这是两段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一直在同向同行 ,一直在上演着感人的青年故事,小编准备要讲当时三个青年人的故事,你准备好倾听了吗?

/ t$ r# k, R& y$ W( d# K

4 @# Q% N, r# N0 o% L

% U6 {1 T: G! B/ o

% [/ h% e2 P ?/ }

眼前这位老人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一位精神矍铄、身姿挺拔的平凡老人。他们不知道,这位老人,他亲身经历过新中国航运的恢复、重建,远洋船队的筹建,远洋航线的开辟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个发展过程。

$ |0 o. |: V7 w5 Y+ M/ C" A% O

在他还未过而立之年,就已经做了几件了不起的大事,为新中国远洋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远洋老前辈—卓东明。

l+ w" ]0 ]. x+ U7 q( j2 ^

1958年8月,交通部在广州成立远洋运输局驻广州办事处。办事处初建时除主任、副主任外,只设六个科室,上下老少只有27人。在这段艰苦创业的岁月中,时年28岁的卓东明是其中一员,担任业务资料科科长兼办事处的党支部书记。

1 a! d/ E3 N7 @* ^. J/ A6 z

办事处成立后,为做好接侨工作,促进我国远洋运输事业开辟,国家用26万英镑购进了一艘名为“斯拉贝”的二手客货船。这就是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

/ y1 k8 C! g4 L& [

6 e* j$ S+ M/ Z5 Y; \3 a

) F- s0 z1 C, @' M" v5 ]

“这艘船是1930年1月由英国建造的一艘著名邮轮,我们买下时,已经有30年船龄准备拆解了。为了接侨,国家又不宽裕,必须花小钱办大事。”

$ R/ _2 J* ~( P

船买回来之后,卓东明作为轮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负责这艘船的整修和开航工作。

, X" P5 }; J4 P! F* z

9 e" ?3 V" m% S0 `' }; `; q

6 \4 p% i8 l" o+ [, ?# A" ^

1964年,卓东明,庄敬民,陈宏泽,虞益春在光华轮上

; M! o2 V! N# l

为了保证光华轮安全开航,他与船长陈宏泽、轮机长徐修义、戴金根想尽一切办法,对船舶设备逐一进行检修。160多米长的船身,从船艏到船艉,卓东明不知道走了多少遍,每一样设备,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熟记于心。

) `1 I D6 l( R5 Y

% M# A b2 w. ~/ Y: _! B

" y" t9 W* f9 J K8 R% N

卓东明

& ]7 j9 O. i5 e$ O/ J1 L

在光华轮投入营运10年后,光华轮在航行期间发现船上的一个变流马达找不到,打电话回公司询问,卓东明立即准确告诉船舶备件的位置。

9 [( s( B7 O- M6 @4 F4 A c

经过10个月的紧张修理,“光华轮”终于重获新生。1961年4月28日,黄埔港万人空巷,彩旗飘飘,伴随一声划开天际的汽笛,“光华轮”顺利首航,从此新中国的远洋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 V- r: h, {4 l0 q2 F# i) ~

% r1 e. U- w" @' q

2 j R3 Z: I8 V. U% H) d; D

光华轮首航离港时,各界人士欢送的场面

I. M X0 Y4 U& X! B! r% a; W* c

/ E K4 L) c) W# _- y

“一定要争一口气”

" a2 d3 I' n4 f' ^3 P

1960年7月,光华轮还是当时的“斯拉贝”号,停放在康斯坦萨。

8 Z. x3 w! o9 M$ c$ i2 E

一位青年,带着使命,领着21名船员,乘飞机取道莫斯科到康斯坦萨接船。

$ {. F# {, c6 V6 F6 G/ J% j

登上船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让这个青年大吃一惊:锚链磨损、风斗锈穿、舱室漏水、设备不灵、曲轴裂纹,破得不能再破。

7 Y) H+ n" Y4 }+ e: Y7 H

2 X; }# s4 H# P( y5 z1 p

+ }! \9 {! \$ Q( q

接船的船员们感到疑惑,为什么国家要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一艘旧船。

$ G* k( n4 w* o

这位青年耐心鼓励船员:“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远洋船,净受气;现在有了自己的船,一定要争口气。”

5 N% _, l; @: V& k) X

他和船员们一起努力,边开航边修理,将这艘船开回了祖国。

. A0 z4 k% A* ^- p6 [. C& {1 F* m

他就是光华轮首任船长陈宏泽。

; o5 g; X# p1 G+ b( H' ]

( i1 _9 n1 }; Q

* q/ ]3 e/ P' I4 M3 n3 O k

陈宏泽

2 G3 _. H) Q% m/ ?

那年他39岁,正值栋梁之年,浑身赤诚肝胆,一腔热血为“光华”。

% N: h4 Q7 y1 ~7 {/ T- x

“精打细算,花小钱修好船”

% Z( H+ |! \5 z" d) Y2 b

船开回国内后到香港修理。

$ k' P+ e' ?# V' z

在香港近两个月的修船过程中,陈宏泽带领船员们处处精打细算,因陋就简,修旧利废,节省开支。

& a6 K+ K& _$ [ X, W

船上12只已经30年的木质救生艇,实在不能修理,换新的费用又很大。

6 u2 Q. D \+ g3 o

陈宏泽带领几名船员跑遍了香港所有的拆船厂,终于寻找到合适的二手铁壳艇,把救生艇都更换了,只花了买新艇十分之一的钱。

9 w* T3 V. e% o7 @! y& @

当时一个船用蒸汽锅费用不小,陈宏泽带着船员到拆船厂东找西找,结果找到四个蒸汽锅,按照废铁价格几百块就买回来了。

1 Y7 R% L5 Y6 i

为了管好光华轮,陈宏泽参照海运局、中波公司、中捷公司的资料,结合实际,草拟制定了中国远洋事业历史上第一套船舶管理规章制度。

2 ~: o, w2 I# [, B$ H3 |/ F

7 p+ l8 M( b6 `& Z( t

' C7 m! w. N1 y) S) P

v% W- o& P# v3 R

- i l! y) I. D5 P2 r5 _( a @9 J

陈宏泽

% m4 J5 k3 h9 J1 f6 ^

制定航线

9 w+ ^; s; x6 V/ |5 R4 g

这些规章制度,对我国远洋船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许多原则精神至今还适用。

- F. @3 M4 k/ d6 q8 T1 T+ [

“忠于祖国,人在船在,

/ p( G5 U; G" ~. a

接回难侨,完成首航”

- ], S4 E- M4 L! D, ?$ V/ o+ b

光华轮修船后就前往印尼接侨。

2 h4 o- H8 l+ A* z4 k

当时接侨风险大、困难多,陈宏泽一行出发前都庄严宣誓:忠于祖国,人在船在,接回难侨,完成首航。

0 k) l! \: x) q$ p. Q( z/ \

1961年5月2日夜,光华轮进入爪哇海时遇上大风浪,船体剧烈颠簸。陈宏泽胃病发作,脸色苍白,头上大颗汗珠滚滚落下,但他不吭一声,咬牙坚持指挥。此刻,他已两天两夜未下驾驶台了。值班二副劝他下去休息,被他婉言谢绝。他深知肩上的担子,不忘出发前的誓言。

( a1 G& V* K+ f$ S

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和关怀下,光华轮首航成功,胜利接侨归来,陈宏泽和他带领的船员们第一次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国际海域。

8 z- }8 _2 m: W! K/ g9 \

1 T1 G1 h' B! c' n

六十年前的夏天,一个穿着单薄衣衫的青年,拿着一份船舶开航批文,

' ?/ s' Y* l4 q: I* ?

从广东乘火车北上,到北京、到东北申请船用燃油,出发前,他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出差,大概几天就可以办完回程,可谁知这一程,从炎热的夏天持续到寒冷的冬天,想在东北买件棉衣御寒,却没有布票…..

B$ |) O ^# F7 z% w8 I

故事发生在1960年的夏末秋初,南方的广东仍然是炎热的日子,故事的主角是当时30岁的张俊年

8 ^( ~& _ ^" U) W! p3 C

# e4 @2 p* q" @$ b: d, r

; Z2 e h( @+ t/ l; R

张俊年

9 D, p8 S8 [. ?* [7 f( T. Z

蹬着三轮车运输船舶物资

4 n6 r0 P# W, u+ i3 c! _. [

筹备光华轮首航期间,时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资非常匮乏,一斤粮、一尺布、一滴油都来之不易,一切靠计划供应,有钱也买不着。

* y7 u" T2 E/ X, S/ n: v; m

船用的救生饼干,采购数量有限,张俊年他们就自备粮油糖运给厂家加工。但就是这点粮油糖,连广东省粮食厅都不能做主,要副省长李明批示才解决。

4 ?6 B# c: H% m& M

有了物资,运输也成问题。当时办事处才刚成立,没有仓库,更没有运输工具。

4 @9 ?% k& h! V) K

张俊年回忆:“那时候最困难的是什么呢?要什么什么都没有。”

4 s3 x$ b1 F7 ]) b5 f

一辆脚踏三轮、一辆自行车就是当时的全部运力,而要运的货物不是几箱、几吨,而是几十吨、上百吨。

' _) K0 J" @, \: L4 m4 {

为把鲜鱼、鲜肉及时送上船,往往凌晨两三点就蹬三轮车从广州出发到市场、屠宰场拿货,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黄埔港时已是日上三竿。

, }7 ?3 e, V6 m

“我蹬了一次后,腿都肿了。”张俊年曾回忆。

7 _8 l* P, p5 a/ k x! b! @3 T8 H

到了船边,由于没有机械,这些食材仍要靠人力搬上船。

& @& L' W. x( O+ F& g8 b

张俊年回忆说,“有一次要送三十片猪油(肥猪肉)上船,用三轮车弄到黄埔后,我就带头搬运,这猪油我能扛两片,一片搭在肩上,再拿一片撩上去,慢慢地扛到船上去。”

* D* u' H4 y! {: P( o0 O1 u% h+ _

买食用油也不容易,因为没有汽车,三轮车不够用,他们只好每人抱着一桶油坐公共汽车去到黄埔港。

) o8 v, K: b$ d6 b( T; U

就是在这样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张俊年等老一辈们,凭着一台自行车、一辆三轮车、一趟公交车和一双肩膀,把船用物资一箱箱、一桶桶运上船舶,确保满足光华轮的开航要求。

1 ]+ ]. x; p5 c$ ]; h

' q d/ ~0 E3 x+ p. N/ c

& r7 C% b0 C H# `( u

光华轮接回的侨民

, M( u, T8 Q6 _+ z( S

身披单衣远赴东北申请燃油

5 v8 ]/ t7 c! A) }) g( _/ H

1960年夏末,张俊年拿着交通部关于光华轮开航的计划文件,跑到广州市石油公司物资供应局去要油,申请用油的问题。

! n6 [& q! i, F, n1 d

“这哪有油呀?你们是计划外的,很难解决!建议你们到交通部、到北京想办法。”

9 D) c7 p! N6 B! w# J

于是,张俊年赶紧乘火车北上,到交通部解决用油的问题。

# j# p' ]& w/ }; _; G# u

交通部表示也没有油,建议到商业部,商业部又说得到辽西炼油厂。

7 X: n% r1 n& {! O

张俊年带着交通部、商业部的计划指令前往辽西,终于找对了,有油!

) X' q- g9 W+ Z* d( y$ c

但很快,炼油厂就问张俊年:“你哪儿的?”

) |# K! `7 e0 W$ j' C) e- \

“我广州的,交通部远洋局广州办事处的!

* H3 f. K% L y1 h! l+ \

“你们要多少油啊?”

) E: w* O" A8 s

“燃料油加上运料油,八百吨!”

$ h; f4 S* x' j0 {: h0 X

“那你有没有车皮呢?”

- e# V, G& @4 n

“我们是海运单位,没有车皮。”

6 ]- x" A l R

“你得解决了车皮,我们才给你拨油。”

" q: k: u, ]9 w. b' H* k6 w

后经一番努力,联系上铁路局,解决了车皮问题,但已经是寒冬腊月。

2 k3 Q( ^) |$ A" O9 W

从广东出发时,张俊年只带了单衣,哪里抵得住东北的冷风。

# ]2 E' L( I& L$ w' e# g! j0 o/ l

于是问炼油厂:“有没有卖棉衣的,我已经冻得不行了”

. v+ o8 ^0 L8 p1 n0 H! k

“现在你没有布票,到哪去买棉衣啊!”

" e; j. h; }3 V# q

“这不要命吗?我冻得快走不了了,简直要哭了!手也冻了,耳朵也冻肿了!先在你这烤烤火吧”张俊年无可奈何说道。

% D: b" \) E- J% `

吃完饭以后,张俊年在炼油厂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吃完早餐,暖和暖和就赶紧买了张火车票去北京,再换乘回到暖和的广州。

8 o& w' i- c p/ a& G

1961年4月28日,光华轮鸣奏出向远洋进军的第一声汽笛,顺利开航。

& B! _1 B( v7 \# B

从那一天起,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大洋上,结束了新中国没有自己的远洋船的历史。

" {8 V3 I I) e; N3 Y

7 h) S! a# s1 Q' C# l( N

! G/ _5 f6 J. C, `4 o9 h. X

光华轮首航庆祝大会会场

3 @! s8 D9 K7 _" p& T! c2 ~

时光流转,转眼间,光华轮首航已过去62年,五四运动也历经百年沧桑,

5 Q! O5 E7 Q n/ }5 g

而今,在艰难中奋起的。

8 O( R* {( k. v1 B

中远海运特运已成为世界级的特种运输船队,这背后,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特运青年的艰辛努力,写满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青年故事,这些青年拼搏奋斗的精神,生动诠释着什么是

# m4 B4 ^4 Y. Q ^

五四精神向他们致敬!

' I' W4 M+ r2 [* s- M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公众平台不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后台联系即刻删除。

5 v9 `( M# l$ j( A7 e / D7 @! V( D2 j# S* r
: E/ [1 x& z, X7 E. f% {7 s3 @ / U" c0 m6 f; Z: F) w0 t5 Y3 Z3 D3 J# B2 g( Y ) J5 w7 O/ p% G! ], [) R% V 3 m9 F+ F! p1 X. ^* \; u* b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培林志远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