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刚刚从西太科考赶回青岛,本次搭乘中科院科学号科考船,历时54天,航程7800余海里,很多项纪录创下历史之最,创造出很多新的海洋科考的纪录。
贴上新闻报道,有关于这次科考的简要介绍。 “科学”号西太平洋综合考察 我国实现深海潜标数据实时传输"科学"号远征大洋完成任务 深海数据实时回传
为个人隐私目的,文中的人名仅保留姓氏。 平凡之路——2016冬热带西太科考侧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题记 以上题记来自于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左思右想辗转反侧后最终选择了这段话作为本文的题记,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引用了,无论于现在的我、于昨天的我还是于未来的我。如果说有机会请十年以后的我对今天的我说一句话,那么我想一定是“小伙子,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见的多了,也便能平凡地过完一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是一个演员的基本修养,更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修养,听海浪拍击在船舷之上,看漫天星屑在夏夜闪烁,感受人类置身大洋之中的渺小和卑微。 关于这次科考的地点
热带,最早关于它的认识可能会追溯到初中地理课本里对它的介绍,一个终年被太阳直射的地方,那时也许最多的猜想无非是这里很热,觉得这里的人被晒的很黑。由于它特别的地理位置,特别的气候特点,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对它特别的期待。热带虽然不是我的研究区域,却是一个物理海洋学人毕生向往的地方之一,我想其他几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可能就是格林威治、两极和马里亚纳海沟了。如果此生我能有幸前往这几个地方,那真的是不虚此生了。 母校的校训告诉我们“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海洋的宽容与厚载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这代年轻人。作为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相对于那些常年生活在内陆的同学来说,对大海自然是不陌生的,潮涨潮落,往复循环,永不停息。然而,大洋与我熟知的大海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对于大部分物理海洋学人来说,全球的每一块大洋都是陌生的。 大洋,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难以捉摸。从太空中向下看,你能看到的永远是及其肤浅的海表一层。而每一次人类前往实地观测海洋的内部信息时,又只能获取某个时间段内某几个特定单点的个别物理量,你永远无法清晰全面地监控整个地球的大洋,至少到目前为止。 不过也正是大洋的广袤无垠和高深莫测,激发出了人类对于海洋探索的热情。迎难而上、不断进取,也许每一个物理海洋人的品格就是这样被早就出来的。我爱这片海洋,不仅仅因为是因为我们哺乳动物是一步一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才从海洋中的低等微生物进化到陆地生物的那种心理归属感,更重要的它是激励我们人类求知欲的源泉,我们每一个对于未知的探索最初都来自于海洋。 这种热情,从学习物理海洋学的第一刻起一直延续到今天,丝毫没有消散。除了对于海洋探索本身的热情外,最能支持我坚持到现在的应该是对于祖国海洋科研实力提高的自豪感。从过去阅读的大量文献来看,目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几个经济大国在海洋方面的科研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他们进行过大量的海洋的探索和观测,而我国在这方面时至今日仍有所欠缺,毕竟这与综合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祖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崛起,可以说曾经沉睡的雄狮已经有所清醒,而海洋方面也许还有仅仅停留在小黄花鱼的水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成为世界大洋中的一头蓝鲸,遨游于占有地球71%面积的海洋之中。 关于船上的生活船,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生存空间,既不是陆地,也不是也不是太空。海洋之上,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随时改变,伴随而来的就是不断改变的超重失重,这一点在海况较差的时候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中途有一天,船的倾角达到28°的时候,躺在床上身体也会跟随船的摇晃而翻滚。很多人在第一天的煎熬中吐了,随后便适应了。有适应的,就有不适应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冯*,一天会吐好几次,每次想起都有些心疼。 无论海况如何,唯一不变的就是定点吃饭。大厨总能根据计划做各种不重样的饭菜,除了常见的饭菜外,还会偶尔做一些不常见的菜品,像是某种小灶,总能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让我饭量大增,胃口极佳。 饭后最棒的娱乐活动自然是与小伙伴们一同游戏,够级、保皇、五十k、三国杀、狼人杀,不论上船前会不会的,下船的时候都变成了高手。当然还有比较小众的休闲方式——音乐领域的切磋。船上有钢琴、吉他、尤克里里三种乐器,同样也不乏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切磋学习。在船上的日子里,我新练会了一首曲子《Forrest Gump》,另外将《夜的钢琴曲》教给了很多小徒弟,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还记得,大约有一段时间,棋牌类游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娱乐要求。于是向船长拷贝了很多恐怖片,几个人攒成一团,挤在休闲厅的沙发上,关上灯,在漆黑一片中用陈**的笔记本电脑看恐怖片,现在想想仍能感受那时的刺激。也许是卫生的原因、也许是噪音的原因,休闲厅——我们的娱乐聚集地被封了。仔细想想,封休闲厅事件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后来转到餐厅的圆桌后,我们科考队员之间变得更加团结,友谊更加深厚,也许跟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图案有关吧。再后来,餐厅圆桌也被船员聚餐占用,我们又向湿性实验室和干性实验室转移,总之一句话,我们的娱乐精神绝不会因为场所的限制而被扼杀。 另外,船上有着一群特别的群体,他们总是在CTD停船作业的时候出现在后甲板的两侧,没错他们就是垂钓者。这当中最爱钓鱼的当属梁师傅和吉*老师了,他们总能有所收获,哪怕是小飞鱼或是大鱿鱼。出于好奇,我也参与过几次他们钓鱼的行列。钓鱼,心一定要静,一定要诚,用一颗诚心去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万万急不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急同样无鱼。非常遗憾的是,我参与的几次钓鱼都不太成功。
关于船上的工作
这一航次中大部分是物理海洋方向的工作,生物、化学方向的工作相对较少,但这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较少,因此也相当辛苦,常常接连不断的工作,由于样本的时效性。有时上一个站位的水样还没处理完,就要开始下一个站位的水样抽滤、化验工作。 而我们物理海洋方面,工作主要分为回收和布放两种。我被分在布放组,感觉能在这个团队中工作,非常幸福。我们布放组的人员结构非常稳定和谐,既有任劳任怨的体力担当卢*,有技术控高端工程师沙*,有沉稳低调的盘线达人殷**老师,有眼疾手快的绞车操盘手李**,有娱乐搞笑达人陈**,有仪器全能手侯**,有尽职尽责的总教头副队长吕**,有把握大方向的张**老师,还有两位默默付出不为人所知的曾*和宋**,当然了,还有我这个工具箱工头。 机械性的工作,从生疏到熟练,就像队员们之间的感情,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如胶似漆。亲爱的人们哪,好怀念你们啊。 工作的时候,每个队员可以说是争先恐后,每当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后都会主动帮助其他队员添把手、出把力,将自己的汗水和其他队员的汗水碰撞到一起。有脏活累活的时候,没有人会退缩,比如要抬释放器的时候、抬橙色玻璃浮球的时候、作手动绞车的时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既一起“搬砖”,同样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次主浮球下水的时候、每次重力锚入水的时候、每次吉鹏老师钓上来大鲨鱼、狼青鱼的时候、每次有美美的夕阳与彩虹的时候,我们都一同分享。这里我最想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我们的队长吕**。尽管责任分工上,他是我们的领导,但从来不会摆出队长的架子,和蔼可亲、细致入微,不论是刮风下雨,不论自己处于怎样的身体状况,工作前总是第一个到,结束以后最后一个走,工作时除了做好指挥工作,然后就会与我们这些一线“小工”一同干活了,他的上级领导总是批评他不能摆正指挥者的心态,他说正是因为他去年做过“小工”的工作,知道这其中的辛酸,所以不忍心只看着我们做。很显然,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这里面的酸甜苦辣自然是彼此知心,都懂得。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风雨同舟,一同走过。 关于船上的人全船一共71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描述一段很显然不太现实,而且并不是每个人我都能做到很相熟,因此我想把比较相熟的人记录下来,留住那最珍贵的回忆。 窦**,人称窦哥。虽然任职是一位水手,在其驾驶室值班的几次聊天中,我看到他的职业素养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平日里格外爽朗的笑声迷倒万千迷妹。 马*,人称马老师。与吕**大兄弟同住一屋,虽然已经为人父多年,却丝毫感觉不到其年长许多,仿佛是我们的同龄人一般,不论何种游戏方式,他上手都特别快,迅速成为我们当中的佼佼者,还记得有一次一起打三国杀,他第一次使用黄月英作为内奸,杀遍全场无敌手。 罗**,人称小可爱。虽然他年龄很小,好像与我同岁。没错,就是因为他笑起来很可爱,所以我们叫他小可爱。他是一位电机员,别看他平时可爱,工作起来也是一丝不苟,轻松修好休闲厅坏掉的灯泡,实在佩服。 韩*,我们的大厨。一直以来见面只叫大厨,仔细查了资料才查到他的名字。韩大厨做的炖牛肉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吃过的最好吃的炖牛肉,感觉比台湾的牛肉面做的还好吃!我还专门向大厨请教炖牛肉的技巧,大厨说一定要花时间炖,他为了这一顿炖牛肉,整整炖了半天。记得有一次大厨托我去CTD那采来一些2000m水深的海水用来做卤水豆腐,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吃用自己打上来的海水做的卤水豆腐,真的很好吃,也许是融入了自己的汗水的缘故。在船上期间,每当饿的时候就会浮现起韩大厨的模样,也许是某种条件反射。 王*,我们的船医。王医生在航次的最后几天为我们开了一次关于高血压的讲座,我印象很深刻,那天船晃的非常厉害,船倾角达到了28°。在讲座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依依不舍,继续留下与他一同讨论医学问题,听得很入迷,王医生也讲得很带劲。 周*,鑫哥,船上的力量担当!!这必须值得给2个叹号!虽然他的工作隶属于回收组,与我们布放组不常有交集。但我记得前几次站位,他帮我们从众多线辊子一手就提溜起一个很沉很沉的线辊子,即使放在地面上我也需要费很大劲才能推动那个线辊子,可见其力量不可小觑。非常巧的是,鑫哥与我是同一个小学的校友,虽然大我好几级,但能在船上遇到小学校友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 蔡**、梁**是我们布放组的两位老师傅了,虽然年龄不算很大,但从口音和能力上感觉他们历尽沧海桑田一般。有一次后甲板侧吊臂的液压油管破裂,流了满甲板的油,梁师傅被另一个吊臂装在一个长方体架子里抬到空中,他只身一人爬上破裂的吊臂上,徒手维修。那一刻我以为现场在拍摄吊威亚的武打片,他在吊臂上半蹲着,感觉随时会掉下来的样子,我们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两位老师傅,工作的时候都非常认真,闲暇之余的聊天总是互相开玩笑,把我们这些正在盘线的人可笑坏了。 另外两位年轻一点的师傅是郑*和王**,也许是因为年轻,他们常常被孙主任分配到相对费体力一点的工作岗位。常常能看到他俩汗流浃背,记得白天的时候常常汗水哗哗的往帆布上流,天热帆布上的汗珠马上就蒸发凝结成一个白点。 关于思考关于这次出海,如果你只能用一句话总结,你会怎么说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给出的答案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做不平凡的事,感恩你所面对的一切。” 记得在船上的某个晚上,万里无云,我与侯**、吕**二人来到前甲板。漆黑的天空中没有任何人为光污染的痕迹,这种场景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漫天的繁星数量难以估量,不需要任何天文设备就能用肉眼清晰可辨。我们安静的躺在前甲板的一块平台上,我们被这眼前景象感动哭了,丝毫没有时间浪费在说话上,连看都看不过来呢。 曾有一位故人告诉我,“重要的不是做的事,而是陪你做事的人。”我想如果他看到了眼前的场景,也许就不这么觉得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那么渺小。而我们作为一望无垠的太平洋上的一叶扁舟,再不平凡的人在自然面前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虫蚁之辈,不论你经历过什么,不论你获得过什么,你仍旧是那个平凡的自己,而你要走的还是那条平凡之路。人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 我感恩这次出海我所遇见的一切,感恩自然所存在之善意让我能认清自己、认识我们这些可爱的人,感恩他们的存在让我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感恩世界让我们安全地前往、安全地返回。 在船这个特别的系统中,放眼望去四面皆海,了无人烟,我们像是被人类抛弃的孩子。其实我非常喜欢这个设定,人在感到孤独无力的时候总会彼此相拥,互相取暖,在信任和感恩中度过这段特别的时光。无论是船员还是科考队员,从他们的眼神的中,我能看到对于彼此依赖和默契。每次与其他考察队队员以及船载实验室队员一同工作时,总能被这份珍贵的美好而感动,这一刻我是幸福的,相信他们也是幸福的。 队员:姚** 2017/1/6于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