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大洋环流及潮波动力学团队研制的非系留式坐底潜标原理样机在青岛附近海域成功海试。
+ ^* E4 W/ e7 D4 R8 C' G该型潜标结合传统海床基与Argo浮标的功能与特点,一般状态下停留在海底进行温盐、水位、噪声等观测。在预定时间或发现特定监测目标时,该潜标自动上浮至海面,将监测数据通过卫通链路发回,然后再次潜入海底,继续监测。" T9 R$ `$ [% X' y$ F8 [
科研团队将该型潜标命名为“鲀鱼”,是因为鲀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身体膨胀上浮至水面。鲀鱼的这一特点与该潜标在功能与用途上有异曲同工之妙。9 D, ^" C0 H& a V
海洋一所大洋环流及潮波动力学团队于2022年开始该潜标研发工作,先后在浮沉运动控制、海上目标振动信号分析、船舶噪声分类等技术上取得进展,并结合我所研发实时潜标的技术积累,最终在可控的成本条件下成功研制出该型原理样机。6 _! J, m- Z/ @1 F
科研团队将进一步提高该型潜标性能指标,根据海试结果优化设计,提高设备成熟度,推动试验样机的实现。同时,该团队将研究特定海洋现象智能观测技术与海中运动目标的噪声识别技术,提升该型潜标在近海及大陆架海域作业能力,为加强科技攻关做出更多贡献。4 H2 W g# t! I1 f3 g
/ x' g. t( q+ I! c5 @# ~4 w" q4 [4 ~5 _' Q
: m% z9 Y9 r$ _% N5 O- X
1 t: @/ ]1 X2 o3 {
4 y! q6 G; t; O" b- R1 ^" K
6 Q8 z# O6 F; m( T/ `' }/ x) a<ul><li id="21BVENAU">9 Z. a: Y) b6 Z( V% {6 u$ b3 O% W
/ O4 _, {+ |5 H4 C6 S
2 S s8 N9 H0 |6 [" l3 W; O5 ]6 a
<li id="21BVENAV">
1 @+ v. X* ]) o- P% f5 J2 `+ k# }, ?! ?3 x8 |& C! N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 e8 x4 T" A* R% _4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