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i+ a4 \* i$ k5 B0 a$ d: d4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6 K( ^7 z+ H4 }. Y* G 5月21日,“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水运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简称“一期工程”)4公里半圆体混合堤顺利合龙,标志着长江口南槽航道建设打通了又一施工控制性关键节点,向实现长江口“一主两辅一支”航道体系总体规划迈进坚实的一步。
m5 `3 r# ]& X 据悉,一期工程半圆体混合堤长4030米,共需预制安装半圆体722个,其中Ⅰ型半圆体302个,共计1510米;Ⅱ型半圆体420个,共计2520米。为确保半圆体顺利安装,累计铺设软体排83万平米,基床及护肩护脚抛石47万立方米。 ! d, \0 U) o( U& i, c* H3 p
为确保半圆体混合堤顺利合龙、工程按时完工,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承建单位中交一航局,克服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对工期的影响,在满足疫情防控和保证人员健康的前提下积极复工复产。 ; X2 B9 b! c: m# q& o0 ^
据介绍,半圆体混合堤的施工先由软体排作为铺底,再进行抛石整平,为半圆体安装奠定牢固的基础,最后的工序才是半圆体安装。为了一道道工序的精准施工,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优化施工工艺。 6 l" m- \9 t8 f) I( X3 V% r
其中,基于侧扫声纳成像检测技术自主研发的MS-1000软体排铺设实时扫测系统,可为水下十几米的软体排铺设实施精准“B超”,极大提高了铺排精度和质量;自主研发改造的新型深水抛石、振平一体船“砂桩1号”,有效解决了传统网包散抛石施工工艺块石漂移距大、流失严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深水大流速下的定点、定量、定高程的块石抛填与基床整平两道工序完美结合,基床整平精度达到±5厘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体式拼装定型钢模板,钢筋整体绑扎、吊装,混凝土一次性“立式”浇筑、气囊成孔等一系列创新技术,“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半圆体预制工艺,既提高了工效,也解决了传统“拱式”预制的各项质量通病;半圆体空中翻转和起重船水上安装自动脱钩专用吊具的研发,实现了半圆体空中“华丽转身”,水上一次性精准安装。经监测,半圆体安装平顺,缝宽均匀,测点合格率为97.1%,远远高于规范要求。 $ p3 w5 Y7 J. W* m, h: v
据悉,工程建成后,长江口在现有12.5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将新增一条长86公里、水深6.0米、宽度600米-1000米的优质辅助航道,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通航,1万吨至2万吨级船舶减载乘潮通航和大型空载船舶下行乘潮通航。
6 y3 I3 }" y' w& c9 Y: v5 ^ 届时,长江口航道将形成北主南辅、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总体通过能力将全面提升,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更为强劲的支撑。 4 b5 P7 R0 X7 W1 Q' A* ^
: ]0 o( ]7 z, @* l7 f
- C2 M3 l( K4 r" Q+ c+ @
( a1 O) V- O3 Q+ ?0 X& Z
0 ?& b9 Y# K5 i- Z1 G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