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绿色经济+蓝色粮仓,山东海洋生态圈这样挺进“深蓝”……

[复制链接]
潍坊昌邑北部,一座座高耸的白色“大风车”矗立,随风旋转着臂膀,见证着这座滨海小城风电项目的迅猛发展。" N! c# ^, s" m8 ~8 {

8 E* k- w8 @+ }6 H2 [6 r: m2 S: ^/ t( s# h+ R9 B; j
: T7 g/ ~8 t7 O. ~* O" S

7 r: L& n$ x) E' m& [; ?, w7 ^

( `+ s" W* C% c6 Z8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 X" F/ f[color=rgba(0, 0, 0, 0.9)]▲潍坊昌邑北部的风电项目 孙罗南/摄
+ _# E5 a) [' E; L3 f: w) _! [4 h+ {: X) z

3 w( ?" K# M. ^$ A& I% u. x1 y
5 n$ l, {0 b+ \6 \2 l地处莱州湾南岸的昌邑,海岸线长53公里,辽阔的海域孕育了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牧场的布局与风电场的建设也不谋而合。$ g. b* g9 j" A( C% y! D
/ K0 K1 t- b$ W8 Y9 I. y% P
  在这里,正探索着全新的产业——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
3 T$ Q' g4 d( T0 M2 o# z
' C' [4 {3 v% L; H8 n! e" Q; `
  7月13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昌邑北部,全国首个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就坐落于此,主要应用于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的建设。

8 J/ d5 `# a3 i5 _$ k% P( C# G1 r4 s( [& m; n! u3 A
  顾艳镇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副教授,在这里做技术支撑工作。“一开始,对风电的建设有很多质疑的声音。”顾艳镇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他们前期通过调研,提出了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观测设备,“通过对风电场的观测,来证明风电场的建设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来证明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是可以融合发展的。目前可以看到,现在是一个好的态势。”
) O% p& C  O" i; M7 S6 A* ?

0 t& n) ?- `1 m  G  山东率先在全国建设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构建了“绿色经济+蓝色粮仓”的产业新模式,也是山东海洋产业生态圈发展的一个缩影。

( h0 V* W: r3 Y1 ?& D8 U, f; Z" |
+ V) |  K$ T7 I) t- f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威海、烟台、潍坊采访时注意到,山东的海洋牧场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不仅与海上风电相融合,还突出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嵌入山东的海洋产业版图,与此同时,经济与生态的叠加效益,也勾勒出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条新路径。, `* L/ ?- T: X$ X3 ]

* g# e/ ^3 t" w
$ t& F. }& i# d, C4 Z: `
9 W0 f( W3 G  S' Z
: G, B6 L8 O* x- j' j01
8 |/ r, o# M* t, x, S海洋牧场风电融合7 w# _1 J( O7 O7 |
3 h5 `: K/ k- D
" A7 p4 ?) h+ _5 M9 z% Z
3 q7 b# b) m$ `% A! K9 M# C; s( B

- f* m: {( b+ I8 f6 ^% E4 ]) v7 A起初,当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想法酝酿之时,伴随称赞声到来的也有质疑声。  [5 v2 L: S+ I: u, ?/ |8 ^

2 e: x. M9 F8 w, P  研究海洋生态动力环境观测和预警预报的顾艳镇,向经济导报记者讲述了些许行业状况,“最早之前提出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的项目之后,一直持续有些质疑的声音,一方面海上风电在海上施工的时候,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些破坏;另一方面,风电装机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另外,风电会有磁场,也会对周边的鱼类或经过的一些鸟产生感应,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
# h" R7 j3 N5 i& e
" Q, i2 M. ^6 l7 a
  为评估海上风电建设,新型的观测设备应运而生。“前期通过一些调研之后,我们提出建一个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观测设备,这个观测设备可以通过对海上的水温、水质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要素观测,来实现对海洋牧场的环境和海上风电建设环境的生态效应评估,从而了解海上风电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影响。”顾艳镇说。
" j8 L4 A: n% M+ V1 N( d* u
( m8 i, ^. U4 {7 W# u( H
  这样的观测在风电场建设之前就开始了。“我们是2015年风电场还没有开始施工的时候,就把设备建在这里进行建设前期的工作。”顾艳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观测设备正式运行是在2019年5月下旬,而且,“山东这边是第一个。”
4 `& E- b$ ]: c
4 ?. ^2 A. {2 i1 I  U2 Z
  经济导报记者看到,这一观测设备带来的水下实时视频里,鱼儿穿梭游动的画面实时呈现。

% O8 |$ V) F; M* r: E1 f
% `! E9 R  e+ m  多年前,从投放人工鱼礁开始,海洋牧场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海里投放了人工鱼礁,鱼礁的作用就是吸引鱼在这里安家。”顾艳镇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海上风电在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在海里面打桩,这个桩实际就成了鱼类非常好的安家的地方。”
5 G7 M: z* S, W. t( O

  e( Z6 a5 B; }% z1 A2 n+ v  “我们通过水下实时的观测可以看到,渔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顾艳镇说,“从这方面就可以了解到,不是大家想象得施工会造成水体非常浑浊。通过水质环境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好的反馈。”
- f6 ^- l: f; |4 h3 x: s$ @
( }0 q$ r+ ~& a  D' n) D# Q2 g+ v
  与此同时,这一观测设备还进行一些常规的海洋环境的观测,可以对渔业资源将要面对的一些生态灾害进行预警预报。

1 I$ E+ _& I4 p. {4 ?2 v" ]5 ~' _* }2 j) X. p" I4 h, t+ r5 X5 t& o
  “对于山东海洋牧场风电融合这个项目,我们还会陆续开展更多的研究,来保障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顾艳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t" }# s, T) }# o, O$ s5 l$ m
, b; U2 X) k, R$ V

) r( Q9 `1 \/ s2 e) y8 ~) S
- Z9 v. I3 Q. h$ B* a8 [; G0 d9 N: V7 M/ f4 p1 k( }+ ~. X7 E" \+ j
029 r5 u+ c! \; g
催生产业基地! T8 m9 e1 z1 l# }7 S/ s8 `

1 M) Q' i7 n$ L2 A# B4 A
* x  a5 B$ @. h0 h+ q, n; S2 T3 n( o+ v. e8 v) ]

9 D- o6 K$ S% q' H, ^7 ^在山东,海洋牧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
7 i2 ?8 D+ ~! |, M7 }9 H+ g
1 B- g# B: Q. e6 O& P! B4 o  7月12日,在威海荣成的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站在高处远眺,尽览整个海湾的景象。
7 v1 d) e  {4 P8 v1 O- o
7 {0 E- H2 L# N
  “一片海里,养什么?养多大量?在以前传统粗放式养殖模式下,主要取决于经济价值,哪个品种更挣钱,就养什么,能养多少就养多少。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对所在的养殖区产生环境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产生环境破坏。”寻山集团海洋牧场经理卞大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9 ]+ r7 E: m& {) A7 e
* j3 c! ^( r& c# W8 U2 i5 `9 }  在寻山集团国家级海洋牧场展厅的规划图上,两个小半岛,涵盖了两个海区——爱莲湾和桑沟湾,围绕这两个海湾,其打造了海洋牧场。
3 `" y: Y3 Z" T. F0 H( g

) A, W+ c% @1 u% h. H$ e  海洋牧场还催生了多种产业。“整个海洋牧场的发展已经形成四大产业基地,包括苗种繁育、海上生态养殖、海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等。”卞大鹏说。
6 F# F+ s5 G6 s8 x: S( j
. q! Z2 q% [, s
  回忆起企业的发展,据卞大鹏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个转折。传统的捕捞行业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危机,就是近海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匮乏。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转型,当时把最早的捕捞发展模式转变为我们到现在一直在坚持的科技兴海理念。”
' b- \' |1 s, M
4 t/ [/ m1 d, Z8 k: x9 ]
  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迎来转型升级。“我们探索了2.0版本的生态养殖模式。”卞大鹏介绍,“我们把海区进行了上、中、下的分层,在上层3米左右水深养藻类,它们最有效地利用光合作用;在中层大概4到8米水深,发展贝类养殖;在底层,也是整个模式的重点区域,通过人工鱼礁的投放,结合每年的底播增殖和增殖放流,来恢复底层生物的多样性。”

5 b% S' M6 H( ?' G* {3 m2 R" `8 u# X6 U1 [1 t  h+ q
  “整个模式搭配起来之后,上层的藻类,中层的贝类,底层的参类、鱼类,将近闭环的生态食物链,最有效地维持我们所在的生态养殖区域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卞大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4 T8 Z: g0 g  T8 |+ _/ C/ l
. P6 Q) K; H! g6 q8 e- p+ |2 i  这样的生态链条,也打造了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将近30年的探索,这对我们有非常直观的效应,主要有三大收益。”卞大鹏说,“其一,对企业发展来说,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收益,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模式,我们经过测算,每亩平均的综合收益能够提升30%以上。同时,整个桑沟湾海域,大规模高密度的人工养殖历史超过40年,在这么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桑沟湾水质依然能维持在国家海水二类水质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这种模式的运用不但不破坏环境,还有环境修复作用。”

8 A. p' r; G& R0 I1 D5 s" B7 W
2 c! z  l) {3 v1 o3 N  “第三,贝藻类的养殖,非常好地探索渔业发展模式,也契合了国家的碳减排、碳达峰方针。”卞大鹏还提到了对海洋碳汇的探索,“以藻类的养殖为例,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碳汇的效果非常显著。我们在下一步也有希望加入碳汇交易的模式。”

! Y# B" b% w  Q( ~1 M1 o) ?
$ G8 ~- ^2 s, U0 J' H  “我们现在取得的第一个突破是海洋碳汇贷,我们和荣成农商银行来合作,其发放了2000万元的海洋碳汇贷,这笔碳汇贷在当时是全国首笔。”卞大鹏说。
2 |8 ~* b% ^. f: F

0 _9 @* w  J% R( ]
4 _- A, J+ h- R. M# h' C1 F% A& ?3 z( N' L

& c0 z& N( T4 h& x! e: \1 |& _
, |2 M8 Y8 H" l0 S0 `! `
) M  f% r4 Y# \- Z/ ^1 z2 D03
) _8 F2 x% ^/ E! k7 i海洋牧场生态圈
+ O% e5 \! v% ^% l$ f1 Y& V
9 ]$ ^! }+ W, y2 ~. T# W! Z; Q/ v3 M$ _; v* g
海洋产业的发展,还有着一系列的技术加持。不断升级的深远海装备,也打造了一个海洋牧场的生态圈。
# u8 E! x. X$ Q1 M4 W2 n# T5 a& g: p8 {* m2 r6 a, z/ P3 ?
  学水产养殖的李文升,是山东海洋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3个年头。

: @% R9 n* e# e$ E$ N0 g& ]/ v0 k; Y6 ~
; X, b1 D( O2 R1 y  自称“我就是一个养鱼的”,聊起水产养殖的话题,李文升打开了话匣子。

- U. A4 m; M% I
, l. R8 x/ S0 V. n4 _3 {  7月13日,在山东海洋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李文升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我们国家渔业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推进,确定了三种深远海养殖方式,大型的生态围栏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公司给它起了两个名字,蓝钻一号、蓝钻一号,实际上就是蓝色大海的一颗耀眼的钻戒,它们都是低密度的生态养殖。”

* |( z- h/ n' k& G7 x0 v- i5 `' T, ?* [, N
  说起大型生态围栏的优势,李文升说,“我们围栏里面养鱼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按照生态容纳量和环境承载力来确定它的养殖容量,也就是说,在养鱼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它的养殖环境不会对周边造成影响。”

# d! c1 l6 i3 ~0 [# w* T; l
7 V- a$ \6 F# p' i  “蓝钻一号、蓝钻二号周边都是我们的养殖区,投放了很多的人工礁,鱼的代谢物就被周边的藻类吸收掉了。吸收掉之后,我们周边的海参、蛤蜊长得就非常好,而且越靠近我们围栏的区域,海参长得更大,生长效果特别好,鱼、贝、藻、参多层次综合养殖,实际上打造了一个海洋牧场的生态圈。”李文升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2 V3 Y& u" i* N* g4 w  S

1 L- e( ?& O: ], T
* w! o6 a/ ^6 j4 W1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5 n0 X5 g+ [- h
  ▲明波水产蓝钻一号大型生态围栏# u- q0 `6 B+ K" C( Z) ]/ L

* g$ L6 Z2 _" k9 U4 M$ Z6 e8 l. }  a, v4 L' H9 r
) b1 g3 ~! D1 ~( A
“我们的鱼养得效果非常好的同时,周边海洋牧场区生物多样性的指数,还有整个海区的环境,连续监测了好多年,不但没有变坏,而且越来越好,周边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多。”李文升说。
. b2 t+ f" Y* S. f$ H) n
  h2 I" q- k0 Z( g& b$ C$ o  李文升还特别强调了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打造,“我们公司在全国首次提出陆海接力。鱼在车间也能养,为什么要到深远海养殖,一方面是提高深远海海域的综合利用、生态利用,再就是为了拓展我们的海洋空间。山东提出海洋强省建设,渔业就是海洋领域的一环,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鱼从陆基走出去。”

; \) ^$ E& k: v/ k
" U) N- v2 ]9 d* B# r2 c8 x  构建海洋产业生态圈的样板模式,山东仍在这条赛道上高歌猛进。
  ^" {0 [6 A/ l" a

1 R& D8 s* P* v7 t
" f4 F9 q  B6 O* q, W: X& O/ }4 P1 t4 e& J7 B; T/ G
来源 | 经济导报3 G% y* A9 M' F, J* A- @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7 e8 K% \, O4 r( I) V+ v/ M
. ]0 r9 J7 T# L- L/ X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