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做精做好渔业“种子”

[复制链接]

# P. Y+ T' R; `8 R3 d7 e9 Z,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G9 ~2 |9 o5 D% [# j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包振民$ i* d: d  N$ O" @/ S. B

5 I* X2 W5 g# X【编者按】7月4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红船初心专刊”的“一线讲述”栏目刊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40年来聚焦蓝色种业,践行大食物观的自述文章。现转载该文,以飨读者。
3 K2 Y+ x% r' {  s% N; h在新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兴起了藻、虾、贝、鱼、海珍品(海参、鲍鱼)五次浪潮。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水养殖业在海带、紫菜等藻类养殖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始了海水动物的养殖,转向以对虾、扇贝为主。以我的导师王如才教授为代表的贝类研究专家,陆续攻克了扇贝自然苗采集技术、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和筏式笼养技术,为海水养殖业第三次浪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6 L# L7 V1 X' O2 Y4 ^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病害大规模暴发给我国扇贝养殖业带来致命打击,许多海区养殖扇贝死亡率达到70%~80%以上。王如才教授叮嘱我说,扇贝育种的工作要赶紧抓起来了。我谨记在心,重点对黄、渤海区普遍养殖的栉孔扇贝进行了研究,着手培育我国的扇贝良种。( ~( b% o3 i5 R
扇贝育种之前从没有人做过。面对野生种,我和团队成员边摸索边实验,不断攻关,借鉴动植物育种的成功经验,创建了以数量遗传评估BLUP技术为核心的扇贝育种技术体系。十年磨一剑,2005年我们培育的栉孔扇贝“蓬莱红”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作为自主培育的第一个扇贝新品种,“蓬莱红”一经推出,就赢得水产养殖户的喜爱。
7 N5 P% Y8 j1 o% w/ k5 |“蓬莱红”育成后,如何建立更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成为我们团队思考的问题。全基因组选择是当时育种领域的前沿技术,在这一技术刚一提出时,我和团队就率先在水生生物育种领域开展研发与应用,开发出新型高通量、低成本的液相芯片,大幅降低了检测成本。, a/ K7 L+ @0 \/ d) P
应用我们开发的技术培育的栉孔扇贝“蓬莱红2号”,于2013年成功通过国家审定。“蓬莱红2号”不仅延续了“蓬莱红”的高产抗逆特性,而且产量较“蓬莱红”提高25.43%,成活率提高27.11%,引领了水产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趋势。  D/ J1 H  W! _* z" s/ W& w) G
40年来,我和团队已培育出了10个水产新品种,累计推广养殖1000余万亩,创造产值数百亿元,彻底扭转了我国扇贝养殖业长期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
4 E% e  Z' {) y3 F2 U2 l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水产良种是“芯片”,唯有把渔业“种子工作”这篇文章做精做好,才能让我们的“蓝色粮仓”更安全更殷实。
, s- m; v% M: |8 z% x- ?( _1 Q目前,以深远海养殖为代表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正在兴起,蓝色种业是保障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团队正在建设高端水产种质创制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蓝色种业新型复合体,促进蓝色种业进入4.0时代。用更多水产新品种丰富千家万户的餐桌,给中国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蛋白质,我们责无旁贷!
1 J0 k% V  @& g

8 s# T5 P# X* E) V! a: g4 d-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5 B1 b; v2 \& j  [8 H6 M* \) n9 m; a7 y+ J# L/ o
2023年7月4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
# C! d$ d# E; S3 q0 F. I
+ F7 I. u: ^8 N1 Y9 T*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 I- M& ^; M5 s

. A# y: |6 i' y8 T2 O, P
8 f' e7 u6 N9 j. z8 j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包振民(刘艳杰、冯文波采访整理)。
/ b! l  j; |% h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