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名誉院长包振民:将海珍端上百姓餐桌

[复制链接]
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名誉院长包振民,从事扇贝遗传与育种研究40多年来,培育8个扇贝国家审定新品种,使我国扇贝养殖业摆脱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推动我国水产生物分子育种技术走上国际前沿。
; O" S' N: i) @: \. w/ T5 z

" q' g. m' ~* |5 |: I.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8 y2 ]' P; T* _9 Z! W. t& M- ]; w! |) F+ }# k0 G
扇贝是著名的海产八珍之一,是世界海洋渔业和水产经济的重要资源。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没有良种,导致扇贝年产量只有几十吨,发展人工养殖随即被提上议程。起初,我国贝类育种要从野生苗种起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说:“我们需要把它的最优良的基因和性状传给下一代,这样就得对基因准确进行评价。在分子育种技术到来之前,我们主要是通过表型,通过亲缘关系,通过大量的测定,然后来分析它的基因型是什么。”
. y6 @9 G+ g* P8 x9 E5 C
& m8 D0 |, P4 r6 |" `'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x+ K% G+ A: p
1 M3 F6 n- j-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快速发展,包振民组建了一支跨学科交叉人才团队,开发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在国际率先提出开发水产液相芯片的思路,并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基础核心技术研发,它能够根据基因型解析遗传性状,用较低的成本完成百万位点数量级的分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王师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我们进行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选择育种就可行了。我们很多技术细节,都是和包老师在一块聊天的时候,然后团队的成员紧密合作,在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下,大家互相思想碰撞,最终能干成一些事儿。”向创新链下游延伸,包振民和团队在基因分型技术基础上,建立了贝类分子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贝类新品种“蓬莱红”,以及“蓬莱红3号”等多个高产抗逆的扇贝新品种,引领贝类乃至水产育种的发展趋势。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说:“水产品育种是最高效的优质蛋白的生产技术,这么好的技术我们为什么不用?我们人民幸福生活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我觉得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水产做好养殖的重要动力。”) q0 H/ S- {$ D$ p

2 G! H  M4 [( ]: F6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 V4 c" N9 k- A
& m. I; w9 U3 n5 ~/ j" u
) G; ^4 E1 }4 g! b: I
信息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B- X7 @- c- H  h' c% B- g5 x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